中华“三”之文化

z&x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华“三”之文化</b></p><p>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成语,意境幽远,内涵深邃,经久传承,精华留存。现就以“三”为首的成语分享几个,管窥“三”之文化。</p><p><b>1、 三教九流</b></p><p>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p><p> 来自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p><p>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p> <p>  本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此词本无褒贬。而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比喻人员比较杂乱,所处的社会等级或地位也很混乱的意思。</p> <p>  此外,我国古代行业拆分,还有士农工之外的五花八门一说。</p><p><b>五花:</b></p><p> 金菊花 ——卖茶女子。</p><p> 木棉花——走街郎中。</p><p> 水仙花——酒楼歌女。</p><p> 火棘花——杂耍艺人。</p><p> 土牛花——挑夫大汉。</p><p><b>八门:</b></p><p> 一门金:江湖相士。</p><p> 二门皮:卖野药者。</p><p> 三门彩:变戏法的。</p><p> 四门挂:江湖把式。</p><p> 五门评:说评书者。</p><p> 六门团:说相声的。</p><p> 七门调:扎纸活的。</p><p> 八门柳:唱大鼓的。</p><p> 如今的社会,行业已无贵贱之分,每个正当行业的劳动者都受到社会的尊重。</p> <p><b>2、三纲五常</b></p><p> 出自《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p><p>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p><p>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p> <p>  三纲五常是儒家名教的一部分。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p> <p><b>3、三从四德</b></p><p>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p><p> 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辅养)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p> <p>  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p><p> 新的“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新“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p><p> 有网友曾记录一结婚新郎写给新娘的“三从四德”:</p><p> 老婆出门要跟“从”</p><p> 老婆命令要服“从”</p><p> 老婆讲错要盲“从”</p><p> 老婆化妆要等“得”</p><p> 老婆花钱要舍“得”</p><p> 老婆生气要忍“得”</p><p> 老婆生日要记“得”</p> <p><b>4、三六九等</b></p><p>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p><p>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你们这些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忘八羔子!天天在一处,谁的恩你们不沾?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样三六九等儿的了。”</p><p>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p> <p>  现代社会,从职业上来讲人人平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但从道德和态度层面来讲,人是有差异的。</p> <p><b>5、三皇五帝</b></p><p> 三皇五帝,是历史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他们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或伟大,被后人尊之为“皇”或“帝”。</p><p> 最早来自《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p><p> 三皇:燧人氏、伏羲、神农;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p> <p><b>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b></p><p>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混沌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明亮,大地广袤辽阔。</p> <p>  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p> <p>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p> <p><b>6、三坟五典</b></p><p>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p><p>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p><p> 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作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p><p>八索</p><p> 八索为:《道索》、《政索》、《牧索》、《天索》、《地索》、《水索》、《山林索》,每索八篇,共六十四篇,相传为黄帝时慵国国君慵索著,也有说是伏羲时代的书籍。</p><p>九丘</p><p> 九丘,即九州之志。九州,又称为神州,是上古时代老祖先对我们国家的地理划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p> <p>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p><p> 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p> <p><b>7、三宫六院</b></p><p> 出自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p><p> 泛指帝王的妃嫔。</p> <p>  “三宫六院”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六院”都在故宫的内廷。“三宫”又称“后三宫”,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就立于此殿)。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宫” 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p> <p>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常有后宫佳丽三千之说,一点也不夸张。</p> <p><b>8、三山五岳</b></p><p> 三山五岳,成语,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有三种说法:①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喜马拉雅山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昆仑山脉(玉帝居庭玉京山、嫦娥奔月)、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女娲炼石补天);②道教传说中的三座仙山是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③当今人们喜欢的旅游胜地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p><p>出自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p> <p><b>三山</b></p><p><b> ①浙江雁荡山</b></p><p> 雁荡山浙江省温州市,海拔1150米。雁荡山特殊的火山地理构造,造就了景区内大大小小众多景点,有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西石梁洞等自然</p> <p><b>  ②安徽黄山</b></p><p>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山高1864米,有西海、飞来石、天都峰、翡翠池等天然景观,景区内的奇松、怪石、云海最为惊艳。</p> <p><b>  ③江西庐山</b></p><p>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海拔1474米。景区内有石涧瀑、五老峰、险峰、芦林湖等著名景点。山中的三叠泉瀑布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奇观,令人称赞。</p> <p><b>五岳</b></p><p><b> ①东岳泰山</b></p><p>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海拔1545米。泰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山上山下气候变化明显。在山上可以看到泰山日出、云海玉盘、黄河金带等壮阔的自然奇观。</p> <p><b>  ②西岳华山</b></p><p>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海拔2154米。华山不仅是个旅游景点,它还是我国道教的胜地。山中有镇岳宫 、都龙庙、东道院等景点。</p> <p><b>  ③南岳衡山</b></p><p>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海拔1300.2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山内有忠烈祠、南岳古镇、青玉坛、光天坛等著名旅游景点。</p> <p><b>  ④中岳嵩山</b></p><p>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海拔1512米。嵩山是全真派的发源地。内有少林寺、塔林,少室山等著名景点。</p> <p><b>  ⑤北岳恒山</b></p><p>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海拔2016.1米。恒山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还具有很高的文物科研价值,其中的许多艺术品都精美无比。景区内有云阁虹桥、虎口悬松、幽窟飞石等自然美景。</p> <p>  与三山五岳相对应的一个成语就是五湖四海,“五湖四海”是泛指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比喻广泛的团结。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东海、黄海、南海、渤海。出自《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p> <p><b>8、三亲六故</b></p><p> 亲戚故旧的总称。</p><p> 梁斌《播火记》二:“春兰娘在屋子里说:'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p><p> “三亲”即指宗亲、外亲、妻亲;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p> <p>  <b>①“宗亲”</b>:父系的亲属。就是与自己同一亲属的亲人,以及他们的配偶,像父母、祖父母、叔伯以及婶婶、兄弟姐妹,这是与自己同一姓氏最亲近的血缘关系。</p><p> <b>②“外亲”</b>:母系的亲属。就是指母亲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与自己不同姓氏,但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已经结成血缘关系了,所以是第二重要的亲族。</p><p> <b>③“妻亲”</b>:妻系的亲属。就是妻子的直系亲属,这种亲缘关系是后天的,是由于婚姻的关系组成的,所以最远。</p> <p><b>9、三朋四友</b></p><p>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p><p> 泛指各种朋友。</p><p> “三朋”古时是指云游八方,四海为家,临时搭篷居住的“三篷”,即放牧的“鸭篷”,打猎的“弓篷”、烧陶(或炭)的“窑篷”。善于结交不同行业的人,说明朋友众多。时日一长,“篷”谐音为“朋”。“四友”原指最可靠的4种朋友,即“江湖义友”、“同窗学友”、“知音好友”、“困境难友”。这4种朋友,大都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志趣相投,心灵相通。</p> <p><b>四友释义:</b></p><p> 四友说法不止一二,择其四共飨之。</p><p> ①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p><p> ②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乎?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有子夏。</p><p> ③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为太子孙登四友;《晋书.王澄传》以王敦﹑谢鲲﹑庾敳﹑阮修为王衍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褚炫﹑刘俣﹑谢朏﹑江斅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文章四友”。</p><p> ④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p> <p><b>10、三足鼎立</b></p><p>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p><p>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p> <p>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p> <p><b>12、三跪九叩</b></p><p> 清·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p><p> 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p> <p>  据书籍记载,在周朝时期就有三跪九叩礼了!而三跪九叩礼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p><p>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p><p> 三跪九叩之礼的行礼方式为:听到「跪」的命令时,行礼者跪下,随著「一叩头」、「再叩头」、「三叩头」的三声命令,将手放在地面上,三次将额头叩向地面。听到「起」的命令时,行礼者起立。如此发令共计三次,行礼人叩头共计九次,因此被称为「三跪九叩之礼」。也有个人自行行礼者,程序方式相同。</p><p>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或手背),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p><p>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p><p> “叩”:其动作就是身体不起来,而头在地面,用头叩触地面(或手背)三次。“叩”就是顶礼恭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