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河洛之六~闲说福昌阁的石牌坊和屋顶那些小人儿

一石一菩提

<p>行摄河洛 之六 ——闲说福昌阁的石牌坊和屋顶的那些“小人儿”</p><p>一石一菩提</p><p>2020年9月6日,周日,晴,31度。</p><p>福昌阁,位于宜阳县西30公里的福昌村。隋代皇家曾在此建行宫,名福昌宫,唐以此宫名置福昌县。为明清时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主殿供奉玄武祖师。现建筑为,1984年落架重修,重檐歇山顶式方形建筑。据说在重修之时,全部木质构件全部安装完毕后,发现尚余下三块木构件怎么都找不到该安装到哪里,最后也是不了了之,现在板子被信徒供奉起来成为圣物。</p> <p>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不可能去做专业的历史、古建筑等的深入研究,我且瞎说你且闲听。网上有大段的介绍,基本大同小异,我也不想再去简单的摘抄、复制、粘贴。网上有的不再重复,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一下,很多内容。</p><p>福昌阁的建筑地址我感觉很有意思,应该是建在一个大的土包之上,四周用砖包砌。墙体由底基逐渐向上收拢,基本算是三个台地。每层中挖了很多窑洞来供奉神仙,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神仙洞,我看了里面是土质的。这也说明整个建筑里面都是优质的黄土,才适合这么密集的打窑洞。</p><p>这个土堆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自然形成的,在这么硕大的土堆上建造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地址的选择是很费了一番功夫的;如果是后期认为堆砌的,那么是谁堆砌的、目的是什么、里面是否还有其他玄机?就很耐人寻味了。</p> <p>正面,首先看到的是陡峻笔直的三级台阶,台阶尽头是一座巍峨的石牌坊。按石牌坊的分类来讲,这块石牌坊应该是门坊,作为山门来用。</p> <p>坊额三个大字“天一门”。 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天一门南向,"天一",乃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与五行之说相应,因阁台高筑水源不足借其而补之。</p><p>整个石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柱顶端有石刻,外柱为六棱面素面,下有石狮一对;两内柱上各雕刻有一条龙,携云带雾自下而上盘旋至额处,龙嘴相对。</p> <p>近前细看,坊额上在“天一门”右侧刻有:“大清同治七年”,中间底部刻有“原书”,左边刻有“桂月上旬穀旦”。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桂月,指农历八月,《终南山义谷铭》里说:"桂月危悬,风泉虚韵”,传说月中有桂,因称。穀(gu)旦,就是指吉日,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连起来就是说这看坊额写于“大清同治七年农历八月某吉日”, 大清同治七年是1868年,距今一百四十多年。</p><p>坊额下梁柱上为“二龙戏珠图”,角上两条龙大概是修饰和支撑之用;坊额两边貌似是一幅“飞天图”,这就又转到佛教上了。</p> <p>转到是石牌坊背面,虽然坊额仍为“天一门”,但时间和作者变了。上款“公园贰零零零年 孟冬”,下款“洛阳石页书”。 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石页:著名书法家,1933年生,河南洛阳人,洛阳伏羲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书法研究会会员、洛阳老城书画协会理事。</p> <p>左右两边为八仙图,却又和神话传说有关了。</p> <p>脊刹也很有特点,为火球寓示着太阳与光明;两侧柱顶上分别为日月石刻,瞬间我就想到了武侠小说上的日月神教,好像是丁春秋是教主吧。后来风铃告诉我外侧柱顶上是兔子和鸡(无头),被这奇怪的组合搞蒙了。</p><p>福昌阁兼收并蓄,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把所有能请到的神佛仙全都请了一遍儿,不管你信啥,到这儿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些神仙洞供奉着药王、老君、华佗、吕祖、鲁班、财神、天尊、菩萨等等等等!</p> <p>石牌坊外面就说到这里,下面来看看主殿,其他就不再细说。</p> <p>老规矩说说匾额,不过仔细审视,这块匾额说实话很一般,没有特别的亮点,还是放上照片一观吧。</p> <p>整个主殿是二重檐歇山顶,全被黄绿琉璃瓦包裹,流光溢彩、气势非凡,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总之,很漂亮。但吸引我的却是四个角的小人。</p> <p>飞檐角尽处站立小人,在古建筑上由来已久。俗称“走尽人”、“四大短人”等,叫法不同,表达的都同一个意思。.</p><p>&nbsp; 洛阳老城河南府隍庙内就有这么四个人一直站在檐角,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管风吹雨淋就这么站在那里,据说是因为为人奸短受到上天惩罚。这四个人是韩信、庞涓、周瑜和罗成,其他三人还好理解,把周瑜列为四大短人,有点不解。好在有人替周瑜说话,把他换成了秦桧、公孙子都等,因此说檐角四大短人出来周瑜各地不一外,韩信、庞涓和罗成应该是基本固定的。民俗就是这么厉害,轻轻松松的把一个人钉在那里,千载万世受到世人鄙视。一方面是说这四人做事太绝,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有着警示世人的意思;另一方面是说,虽然到了绝路上但并没有掉下去,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在劝人重新做人呢。</p> <p>原谅我是菜鸟,生怕给弄出个“八大短人”,因为这上面有八个小人,逐一剪切对比后,貌似应该是“四大短人”每人两个姿势分站上下檐角。</p><p>四人的相同身份都为武将,并且武力值还都不低。为什么选中了他们四人,我们逐一来扒拉一下。</p> <p>先说说韩信。说起他都知道“胯下之辱”的典故,不论哪个时代都是很丢人的事情。也不知道韩信是真有大志向还是真的懦弱,总之他忍了,感觉懦弱的可能性居多,没胆去惹人家。后来先投项羽再投刘邦,直到遇到萧何。之后人生和开挂一样,逢战必胜常胜不败,在古代军事史上留下许多经典战例和典故。人过的太顺了就会膨胀了,韩信也不能免俗,竟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并且是三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并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可惜遇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腹黑人物,韩信不死就奇怪了。韩信感觉到了危险气息,却反又不敢反,犹犹豫豫最终被萧何设计杀掉并被夷族。</p><p>应该说韩信在性格或者说人格上有着很大的缺陷,不管做了多大的业绩,多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不干居于人下干脆就反了,事败死了也就死了,要么就老老实实缩起头来。还想好还想巧,哪那么多好事?如此一来后世被黑是必然的,因为就是掌握写历史的人把他杀了,不可能美化他。</p> <p>来看看庞涓。庞涓坏就坏在了有个同门师兄弟孙膑,出师后两人相争,削去了孙膑的双腿髌骨,让他成了成了残疾人。但是庞涓的军事能力总是差了孙膑那么一点儿,智计逊了一筹,最终败在孙膑手里。关键还是庞涓不够心黑手辣,直接将孙膑处死就会少了强劲对手,历史就可能改写,谁站在檐角还真不好说。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击败了对方再把残害同门之罪大书特书,况且残疾人又是个弱势群体容易引起人们同情。庞涓,不黑你黑谁?感觉庞涓运气太差,运气不好、处事优柔,加上舆论工作也没有做好,出场总共没几回就被历史永远的钉在了那里,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p> <p>再来看看罗成。罗成真的是很冤,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号人,生生的被某作家弄了个莫须有。一部演绎小说,能造成这种后果,真的不愧为名著,说明人家写的真是好。民俗这东西,起着劝人为善、警示教育的功能,老百姓们百口千口口口相传,到最后真假难辨。罗成这个人不管是真假,他身上具有的性格缺陷足以告诫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积极的。还有一点,千万不能得罪读书人和玩笔杆子的!切记!</p> <p>最后来说说周瑜。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之所以被放到檐角上,是因为有个对手太厉害。诸葛亮被誉为足智多谋的化身,想必心眼多的很,用我们洛阳话来说“眼眨毛都是空的”。周瑜太实诚,玩心眼玩不过诸葛亮,估计说话、办事又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容易得罪人。“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不是周瑜说的?要不是,那周瑜可太冤了,最后还被丑化的“喷出一口鲜血”,那得多小心眼啊。最可怕的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往往在双方实力总是略逊一筹的时候,双方都不服气对方敢于对轰,失败的一方被击杀的也最为惨烈。</p> <p>经常和周瑜换位置的还有公孙子都和秦桧。</p><p>对秦桧那是没啥可说的了,汉奸历来就是被中国人最痛恨的存在。当年抗日时期,全国上下杀起汉奸来一点都不会手软,一点不比杀鬼子差。秦桧这是活该,站檐角多少年都没人会同情他。</p> <p>公孙子都这个人之前都没怎么听说过,据记载是春秋时期人士,因获得战功却嫉妒颍考叔害怕他抢功劳,一箭将其射死,后来事发自杀死掉了。古人记事,也不知道是因为工具的问题还是什么,都是高度概括,很多细节都是一笔带过。</p><p>历史和民俗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一部水浒,把武大郎丑化了几百年。虽然现在有人考证武大郎其实人张的英俊魁梧,也没有潘美人的故事,可谁会去听辩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做事做人要尽量与人为善,不要轻易的去得罪一个人、一个小人,特别是很有能力、有权势、又很会写的小人,往往会有很糟糕的后果!历史上有很多的例子摆在那里。</p> <p>中国的古建筑早已超出了单为居住的概念,上面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信息,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勾心斗角、五脊六兽、断瓦残垣、雕梁画栋”等等等等,本是建筑术语,可后人给予了它们文化内涵。不管从帝王的宫殿,到寺庙道观的亭台楼阁,还是豪门大户,甚至普通的百姓,在建造美丽居所的同时,更是赋予了房屋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一木、一石、一柱,都值得仔细品味欣赏,都足以让人流连忘返。</p> <p>前人留给我们的东西不多了!</p> <p>2020.9.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