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去看大西北(一)

xiaodong

<p>  9月13日~25日,干校同学中一群老玩童出发啦!</p><p> 这是因为疫情耽误了的一次旅行,终在一推再推的久盼中启程。这是大家70岁前最后一次自驾5000公里以上的长途跋涉。这是群主、老赵和各位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走起的行程。</p><p> 这个行程中有我向往的敦煌、玉门关;有我难得看到的炳灵寺、马蹄寺。同时,此行程中有一半景点曾经去过,对我将是回忆和比较,更多更好的去享受祖国自然景观的美丽。</p><p> 我的美篇在记下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同时,将留下我三进大西北的感受。</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50年的战友,时时处处关心着行程的进展,关心着大家的点点滴滴。</p> <p><b style="font-size: 20px;">D1~北京__韩城</b></p> <p>  依旧是群主和老赵分别开车,一一去接各位同学,早七点在窦店服务区集合。</p> <p>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韩奕坡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p><p> 司马迁祠,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司马迁祠,1982年国务院公布司马迁祠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7日,人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主办的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p><p><br></p> <p>  我们的车赶到景区门口已下午5:40分,距景区关门仅差20分钟了。</p><p> 好说歹说进入景区,集中精力、抓紧时间跑向司马迁墓区。</p> <p>  这座桥上的柱头造型各不相同,留存下各个时代重修的痕迹,给人予厚重的时代感。</p> <p>  上山的石板路被人们踩得光滑如镜,有点阳光照在上面色彩旖旎。那大大小小的石头中有各种化石印迹和一些各时期的文字。</p> <p>  登高远眺,阳光打在芝川大桥上正当时。高高的桥礅和桥面弯道,使去过黑山旅游的同学想起了那有名的“塔拉大桥”。</p> <p>  依次穿过“高山仰止”与“河山之阳”几道牌坊便是古朴肃静的太史祠,寝殿内供奉着司马迀的坐像,还有献殿内的64通碑碣,保存完好。</p><p><br></p> <p>  从这里拾阶而上,亚利数了一下,正好九十九个台阶!</p> <p>  登山环眺,真是一块风水宝地。</p> <p>  合影~5人合影</p> <p>  司马迁祠墓,修建于公元310年。为纪念这位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化家,经历各朝代保护修缮,1776年在此重新立碑。</p><p> 墓上一棵松柏自分五叉,罕见的“五子登科”。</p> <p> 已过六点,马上要关山门了,开始下山。</p> <p>  此时,夕阳穿云而出,祠内一片红晕。美!快拍!</p> <p>  下山时来到古朴肃静的太史祠,想看看寝殿内供奉着司马迀的坐像,可惜过了六点,殿门关闭。只看到献殿外的几个通碑碣,保存完好。</p> <p>  司马迁雕塑光芒万丈!</p> <p>  腿脚好的同学登完司马祠,已没时间游览景区那些经典雕塑。借王莉莉的照片让大家观赏一下吧!</p> <p>  七仙儿对七仙,穿越千年的合影!</p> <p> 八点多才到了“四季米兰智慧大酒店”。</p> <p><b style="font-size: 20px;">D2~韩城__麦积山__天水</b></p> <p> 清晨,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让人担心。八点启程时,期盼能有昨天的好运气!</p><p> 没多长时间过宝鸡了,今天窗外景色有美不胜收的感觉。</p> <p>  进甘肃啦!穿过15公里长的麦积山隧道。</p> <p>  秦岭山脉风光无限好!</p> <p>  桃花沟观景台的花草、蝴蝶在雨后格外艳丽。</p> <p>  昨天没抓拍到男士照片,今在桃花沟为老赵拍了张,自认为还不错,可以入美篇~呵呵!</p> <p>  进入天水,距麦积山只有一个小时了!</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麦积山石窟: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span></p> <p>  “麦积烟雨”难得见到,好人品、好运气,烟雨蒙蒙之时进入麦积山景区。</p> <p>  讲解员从这里开始向大家介绍麦积山石窟。</p> <p>  最先到西崖,见到著名的“西方三圣”。主佛是释迦摩尼,右手边是大势至菩萨,左边是观音菩萨。</p> <p>  绕到东崖景区,据介绍:1982年当时研究所对这三身大佛进行过一次抢救性的修复,专家非常意外,在主佛头部位置发现了两件非常珍贵的文物:主佛眉心的“白毫相”内发现了一件宋代的定窑白瓷碗,这个碗对于石窟来说有非常珍贵的意义,因为碗的外圈有一行墨书提记,写的是“甘谷工匠高振同是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这个给后期石窟考古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依据,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三身大佛是南宋之际重修过,这次南宋的重修只是将早期隋代剥落比较斑驳的地方重修。现在可以看出主佛两侧脸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大佛左侧脸颊泛红泛金,是宋代重修的,右侧脸颊比较新,是1982年抢救性修复留下的。当时佛像右侧脸颊剥落非常严重,工作人员给右脸颊补泥而造成。同时非常意外发现,在佛像右侧脸颊的里部有一卷手抄版的楷体《金光明经》卷,分四部分,是纸质的卷轴,宽度25cm,卷轴展开长度达到7.6米。</p> <p>  这是麦积山最好的两个特窟佛像。</p><p> 44号特窟中,为纪念当时皇太后而制。这尊主佛的形象,完全就是人世间慈祥爱怜的母亲和大慈大悲的佛两种身份的完美结合,给佛国世界平添了一份人世间的悲情。</p><p> 133号特窟中的小沙弥的笑被称为“东方最美微笑”。</p> <p>  走入瑞恩寺,大雄宝殿前空无一人。我们将从寺的右侧走入起伏跌宕的古老栈道。</p> <p>  陡峭且破旧的砂石台阶,让大家战战兢兢的攀登而上。</p> <p> 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我觉得这就是下面看到的六排千佛中上面两排,那组观音菩萨像在脚下无法观赏。</p><p> 山体上凹凸不平的方块,就是石窟,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石刻佛像,有盘腿念经的、有双手合十的……,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精美绝伦。</p> <p>  依山曲折盘上的栈道,高度十分有限。我双臂擎起那与脚下平行的另一栈道!</p> <p>  吕红望着斜度只有30度左右梯子,脸色由红变白。但不登此梯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登上去。</p> <p>  登上去,竟别有洞天,一段洞穴上面的山体在远久的地震中坍塌。可六七个中型窟穴却完好无损!</p> <p>  两端的雕塑使人想起八大金刚。</p> <p>  谁见过麦积山栈道上的人寥寥无几?讲解员说上午游人都不少呢。</p> <p>  保存完好的几个洞窟。</p> <p>  钻过这个洞,游人从东崖到了西崖。</p><p>据说,国家领导人来此,也只能钻洞而过。</p> <p>  过洞即是这艳丽的彩塑,那武将已被梱帮,不许触摸。</p> <p>  走到观音菩萨像下,怎么也拍不下这一组大佛的庄严肃穆和慈面善目,留下大足为到此一游。</p> <p>  走出这门楼,结束了三个小时爽歪歪游玩。</p><p> 麦积山因石窟名不虚传,一座有美景有文化的名山,果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 <p>  找一家名符其实的“贵宾楼”真不容易!其间的笑话只有10人知。</p> <p>  天水街景。</p> <p><b style="font-size: 20px;">D4~天水__刘家峡__炳灵寺__永靖县</b></p> <p>  清晨,天气阴沉。按计划八点启程。</p> <p>  天知道怎么又冒出个天水炳灵寺。出发时没认真沟通,十几分钟后,群主的车报已到炳灵寺,这才发现出了问题。</p><p> 到天水炳灵寺的随机走马观花游览下。已上高速的车则直驱刘家峡水库。</p> <p>  路过临夏市,这里的大剧院和新体育馆真气派。</p> <p> 为拍刘家峡水库,停车在这里。这一停,让我们改变了行程计划,去附近码头乘船前往炳灵寺石窟。</p> <p>  谈妥价格,包好船,拍照等后车。这里移步换景、风景宜人。我前面是天兰兰、水兰兰,白云处处有。而背后一派田园秋色,色彩缤纷。</p> <p>  登船!半小时水路到“炳灵寺”。</p> <p> 在库区大水域时,兰天白云,碧水银浪。美不胜收啊!</p> <p>  小小的窗口,挤着一个个手机,忙着拍下水面、岸边的好风光。</p> <p>  快艇驶入河道,河水逐渐变黄。两岸山峰呈出了雅丹地貌,段段山峰任凭大脑去睱想。有说象长江上游,有说像漓江画山。</p> <p>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km的小积石山中,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南北长2km的陡峭峻险的红砂岩悬崖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栈道凌空。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上岸即是售票处,沿河赏景不断按快门。</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世人只知莫高,不知炳灵,论到壁画,自是敦煌为尊,但若言及石雕,天下无出其左右也。在这里看精美绝伦的石雕,惊叹于石壁开凿的鬼斧神工,震撼于古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span></p> <p>  二号窟的石塔</p> <p>  群主的设备最好,肯定拍的最清楚。可惜一时看不到!</p> <p>  10号窟</p> <p>  70号窟,八臂十一面佛。</p> <p>  </p> <p>  炳灵寺石窟又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各朝代的不断开凿、营建、修葺、扩建,其间包括吐蕃王朝时期、确斯罗藏族政权时期及其后藏传佛教的长期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仅次于敦煌石窟寺的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著名石窟寺。</p> <p> 80元一张特窟票,让我们走进126号窟。</p><p> 126号窟开凿于北魏,具有代表性的北魏洞窟。其平面方形、低坛基、穹窿顶窟。高3米、深2.9米。龛内正壁雕并坐二佛及二菩萨。佛均半结跏跌坐于方座上,通高2.04米。佛座下北侧一长方形龛内雕有一供养弟子。北壁雕一交脚菩萨及二菩萨,交脚菩萨坐在方座上。台座下雕二只狮子。此窟除二壁雕有菩萨等佛像外,各壁从顶部到底部几乎布满了浮雕。全窟共有雕像112尊,为炳灵寺北魏石窟中造像最多的洞窟。</p><p> 此窟造像具有典型的“秀骨清像”风格,体现汉藏佛教文化,雕造精湛,并有延昌二年(公元513年)造窟题记。</p> <p>  山体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佛龛中,有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佛、菩萨和弟子的石雕。</p> <p>  13号龛</p> <p>  41号窟的小佛,是整个景区个头最小的佛。</p> <p>  地平面下的佛龛。</p> <p>  炳灵寺大佛在甘肃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五。围着大佛是凌空栈道,大佛头顶两侧是炳灵寺最大最重要的169号窟。</p><p><br></p> <p>  炳灵寺大佛建于唐代,原为洞内大佛。此佛上半身用石头雕凿而成,下半自由红泥做成,之后统一糊上黄泥成为难分辩材质不同的大佛。</p><p> 大佛左小臂不知什么年代断掉,多次修缮维护都没为大佛配上合适的左臂。如维纳斯一样,断着最美。</p><p> 原本是洞内大佛,年代的悠久,地质风化坍塌……大佛成了露天佛。</p> <p> 长8.64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是全国唯一脚穿木屐卧佛。1967年修坝受水淹而迁至这小院。</p> <p>  炳灵寺石窟的周边是“炳灵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的自然风光亦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p> <p>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姐妹峰”在各个角度看到感觉各不同,我们觉更像“弟子在求学”或老母携子拜师。</p> <p>  今天唯一的七仙儿照,有美女无美景,二缺一!</p> <p>  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两个小时后还是得离开!</p> <p>  在去天水住宿地的路上来到刘家峡大坝。因已过六点,只能在栅栏外观光一下大坝容貌了。</p> <p> 又一天在辛苦并快乐中结束!明天以后的行程见“自驾大西北(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