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家有读书娃,最应该带去遵潭镇涌潭村作一次深度的乡村体验游,让孩子感受一下那里众多的文化古迹,体会一下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无上荣光,激发一下孩子的读书热情。增加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p> <p>宋氏先祖蔡惟一老先生举人出生,是一名教书先生,古代读书人大多精通风水,来到涌谭村,深感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落籍在此,并买下一块3000多平方米的墓地,作为永久安全息地,至今世代子孙已愈数十万人,开枝散叶到世界各地。800多年来,有18人高中进士举人。真的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每年清明节都有数万人前来扫墓祭祖。这个墓园也完好保留了几十座墓葬,保存着自宋至明清的墓制形态,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墓制博物馆,已经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这是蔡氏先祖宗祠</p> <p>涌谭村历朝历代人才辈出,文风鼎盛,历代都有由朝廷和地方政府颁赐树立的牌坊,这个是保存完好的文瑞坊和青云万里牌坊。</p> <p>这是一段保留完整的约500米的古代官道,俗称“五里官道”,已经批准成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1601年。</p><p>五里官道,位于龙华区遵谭镇涌潭村、坊门村和新坡镇云庵村、卜宅村、何村境内。明代中晚期,云庵村的林杰、卜宅村的曾鹏、何村的何其义先后科考中进士,一时轰动了琼州各地。琼州府为了表彰三名进士旷世功名,达到奖励前贤,激励后学,拨资发动民众从何村至卜宅村和云庵村五里之地用石板铺路,成了世代民众传颂的“官道”。</p><p>五里官道是海口目前保存最好、年代最久、距离最长的官道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这是保存完好的上马磴。</p> <p>村子里除了保存良好的状元坊还有这个别具一格的贞寿坊。据介绍是为纪念清代一位103岁阿婆而立。</p> <p>这石墙里面的房子是海南农村最高级别的建筑,这里有一个知识点:一般普通人家的堂屋屋顶是有讲究的,按屋顶的瓦沟计算,一行为一流,只能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一般民房十三行,稍大一点的十五行,十七行,而这一板是9行,这里不能叫行,叫流。十九流大屋是最高级别的民用建筑了。</p> <p>这是一个古代大户人家用来储水洗澡的大石缸</p> <p>这是一位非常热情的老村干部老蔡,他带领我们走进古村,一一给我们介绍村里老建筑的历史。</p> <p>这里有一个知识点。进屋的墙壁上都留有这么一个洞,是古代存放路灯的地方。那时候是用海棠油来照明的</p> <p>走在涌潭村的老屋之间,随处可见各种历史文化遗迹,首先村子的规划就非常先进,村前一个风水池塘,然后一条宽大的公用通道,所有的建筑整齐排列在主通道的北边,房屋按行排列,共有15行。祖先这个规划历经千年不变。村子里最老的建筑是南宋留下来的。</p> <p>除了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涌谭村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子,村里关公庙前一棵大榕树,覆盖面积约数百平方米,村里的一群阿婆悠闲地在在一起乘凉。</p> <p>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这里便是花果飘香。</p> <p>村子外面有一个几十亩的荷塘,端午节前后可以赏花,摘莲蓬。</p> <p>这里也是有名的羊山黑羊产地,孩子们最喜欢追着羊群玩。</p> <p>到处都是这种菠萝蜜,一年四季都有。</p> <p>到处是这种野放的土鸡,不过现在很多人家都不卖了,他们说,猪肉太贵,要留下来自己吃。</p> <p>与湧潭村一墙之隔的是坊门村,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竹竿舞团队,只要不下雨,几乎每天晚上都跳,如果大家聚集一起去玩,可以专门请她们出来教大家跳竹竿舞。</p> <p>这位就是热情的老蔡大哥,他同意公开他的电话:189 7657 9289,他自己养猪、种荷花、种黄皮和莲雾,每年收入不错,虽然很忙,但有朋友找他,他都会热情地接待大家,如数家珍地解说村里的各种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