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潜鸭与赤嘴潜鸭

缘影

<p>雨终于停了。午后,我来到浑河沈阳东陵段,寻找长着红色大脑袋呆萌可爱的赤嘴潜鸭。美丽的浑河再次给了我意外惊喜,在日落前的半个小时不仅飞来了赤嘴潜鸭,而且带来了珍稀的白眼潜鸭,它们是和红头潜鸭组团而来的。尽管天已渐渐暗了下来,我和几位影友还是利用这宝贵的半小时,记录下了它们在浑河戏水嬉戏的情景。</p><p> </p><p><br></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眼潜鸭</b></p><p> </p><p><br></p><p>白眼潜鸭(学名:Aythya nyroca)个体比红头潜鸭小,和凤头潜鸭差不多。体长33-43厘米,体重0.5千克以上不到1千克。雄鸟头、颈、胸暗栗色,颈基部有一不明显的黑褐色领环;眼白色,上体暗褐色,上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翼镜和翼下覆羽亦为白色,两胁红褐色。雌鸟与雄鸟基本相似,但色较暗些。在水中时,腹部的白色虽看不见,但头、颈、胸和两胁的暗栗色和尾下白色形成明显对照。飞翔时腹中部和翅上翅下白斑与暗色体羽亦形成强烈反差。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栖居于沼泽及淡水湖泊。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活动。</p><p>白眼潜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p><p>白眼潜鸭在中国内蒙古和西北地区曾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潜鸭,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据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仅见到1040只。全球总的种群数量约6万只,已明显减少,是易受伤害种群。</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赤嘴潜鸭</b></p><p><br></p><p> </p><p>赤嘴潜鸭(学名:Netta rufina)俗称大红头,个体比绿头鸭小,体长45-55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雄鸟头栗红色,具淡棕黄色羽冠。上体暗褐色,翼镜白色,嘴赤红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特征极明显,野外容易辨别。雌鸟通体褐色,头的两侧、颈侧以及颏和喉灰白色,飞翔时翼上和翼下大型白斑极为醒目。</p><p>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特别喜欢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p><p>赤嘴潜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组团来浑河</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