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城)第二届农民楹联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何老尚小

<p> </p><p><br></p><p> 何沁学</p><p><br></p><p> 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将于今年9月22日(农历秋分)第一次走出北京,在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并寄于厚望的著名“后稷故里”——被誉为“古中国”的山西运城市举办。这是一次见证我国全面实现小康、扶贫攻坚取得战略性胜利的历史时刻的盛会,是一次践行领袖嘱托、凝聚转型蹚路的磅礴力量的盛会,是一次提振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的盛会,是一次重塑乡村时代价值、展现农民新形象的盛会。它将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庆活动中,组委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纳入视野,列入活动日程,批准由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楹联艺朮家协会和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由运城市委宣传部、运城市文联和运城市楹联学会承办,并在全国紧锣密鼓成功地组织了“第二届中国(运城)农民楹联大赛”。</p><p> 这次活动从七月初开始到八月底截稿,近两个月收到近2000副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农民楹联爱好者发来的作品。在全程匿名下,9月2日进行了初评,9月6日在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主持、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孙满仓指导下进行了终评,终评坚持“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征联主题、突出地域特色、突出农民语言,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评委们一起不仅见证一批能很好反映这次盛会主题的佳作,而且见证了“中国十大农民楹联家(等级奖10人)”的诞生。</p> <p>我们先看<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等奖</span>的作品:</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富裕放一头,快乐放一头,铁肩膀挑金扁担,喜唱农家甜日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稻香装几篓,蛙声装几篓,老谷场扭大秧歌,更期下季好收成。</span></p><p> 这是河北李金明先生的作品。李先生今年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发展,从去年的优秀奖一下跳跃到了今年的一等奖,可见其功力不凡。上联中,穿透岁月的肩膀和扁担不仅有了时代的元素,而且把“富裕”和“快乐”各放一头,挑出了老百姓美好生活的自豪;下联极具生活化,尤其是“稻香装几篓,蛙声装几篓”,格外亲切迷人。老谷场的大秧歌不仅扭出了丰收的好日子,而且扭出了幸福和期待。整联紧扣主题,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和美好的享受。</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等奖</span>的作品共3副,各具特色,生面别开。</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日子多么甜?穿过粮山果海,赏着翠柳红楼,到庄户家中坐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农民何等乐?顺着笑语欢歌,走过银棚金库,朝老乡脸上瞧瞧。</span></p><p> 这一副作者是山西新绛的景兴隆。这副联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铺排有致,通过“粮山果海(农业生产)、翠柳红楼(宜居环境)、笑语欢歌(幸福指数)、银棚金库(现代设施)”四个具象词组,展现了老百姓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两个末句的“坐坐”“ 瞧瞧”,纯粹是老百姓语言,不仅接地气而且有底气,读起来幸福感油然而生。</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春雨如膏,滋我心头萌碧绿;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待秋阳似火,教它垄上炼金黄。 </span></p><p> 这副作品作者是河南的尚洪涛,去年的一等奖获得者。尚老师连续冲入决赛,名列前茅,去年的“炕头盘腿”还历历在目,今年的“春雨秋阳”又奔入眼帘。这副联表达了一种春华秋实的自然历练,春雨的纯粹在心头萌生碧绿,秋阳的灿烂在垄上淬炼金黄,极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在作者眼中,生养他的这片热土是如此美好。两个动词“盟”“炼”精准到位,既有原始的冲动,更有时代的张力,令人叹服。</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庄户庆丰,好扭秧歌,夸我三白瓜,八仙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稷王治酒,频添笑料,醉他九万里,五千年。</span></p><p> 这副作品的作者是林丽玲,是这次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所在地——万荣的一位女性作者。林丽玲被誉为“媬姆诗人”,她的诗作联文大都是在厨房劳作时思索的。这副作品地域元素明显,上联中的三白瓜、八仙果都是万荣特产,下联中的神农稷王、万荣笑话都是当地的文化名片,尤其是点出运城作为“古中国”,五千年的主题文明从这里发轫,成就了九万里的中华气派,读来使人振奋。整联小中见大,气象宏开,充分展示了河东流派“大气、大美、大新、大用”的语言风格。在这么重大的主题赛事中林丽玲为家乡争光,为巾帼添彩,可喜可贺。 </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等奖</span>的作品共6副,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民的新形象。</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笑语畅谈时代新,喜科技下乡,富了四方人,绿了四方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视频正放丰收景,看粮油上网,先说心里梦,再说心里甜。</span></p><p> 这副作品作者是山西新绛的吕武杰。作品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大家在一起畅谈的是新时代,手机视频里播放的是丰收景。科技下了乡,粮油上了网,多么幸福自在的农家生活。尤其是规则重字的应用,既是拉家常,又是在赞美好政策,把新时代农民的美好生活展现得丰富而有品位。</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煮饭不需柴,巧借阳光,水更清甜山更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种田真给力,常添神器,收无顾虑卖无忧。</span></p><p> 这是河北张秀娟的作品,又一位农民女联家。此联叙述了她在家中每天亲历亲为的两件事,而由此衍生的前后对比和感慨。一个是煤改电(太阳能)带来的环境变化,一个是农机耕作带来的生产便利。巧借阳光、常添神器,既承上启下,又紧扣现实,让人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红利。结句各呈美好,感受深刻,把作品推向高潮。</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村呈七彩,看油菜铺金,梨花带玉,初心织美千重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活水润三农,喜自然取款,生态存钱,笑脸映红一号文。</span></p><p> 这副的作者是广西陈启荣。作品起句自然,内涵丰富,极有画面感。“七彩”有铺垫,“三农”有情怀,“自然取款,生态存钱”有新意,触发无限联想,表达了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惬意舒心。两组数量词对仗工稳,“一号文”是中央每年为三农颁发的文件,用笑脸映红,寓意深长。</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麦绿含情,万顷春波谁入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稻黄无际,一帘秋色雁题诗!</span></p><p> 作者廖从耕,安徽人,从名字看就是农民形象,从作品看确实有乡村味道。麦子、稻谷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这样的万顷春波、一帘秋色给人以丰收的希望和自信的感慨。“谁入画”,不是新农民吗?“雁题诗”,不是领头雁吗?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南北交汇,让人陶醉。</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忙到春风满面,看后稷传人,种杏栽桃,果挂一川皆锦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闲来笑话连篇,喜先锋时代,抖音淘宝,网联万里尽文章。</span></p><p> 湖南康黎明,联界大咖,人称康师傅。本联起句“忙到春风满面”令人拍案叫绝,下联紧扣万荣笑话这一特色,随后尽展笔下功夫,时代语言、地域特色接踵而至,“后”与“先”对、句中自对,十分自然。但上下结句有点落于俗套,如能借势上扬就更好了。</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耕读新时代,陇上荷锄,灯前研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振兴大目标,掌中扫码,国外签单。</span></p><p> 这是江西李鉴明的作品。上下联起承有致,各分句任务分明。上联是“耕读”的延展,荷锄、研墨,情有所系;下联是“振兴”的内涵,扫码、签单,意气风发。四个方位词各呈精准,展现了“迎丰收,庆小康” 实现大目标的豪迈心情。国外签单,偶然中的必然,新时代农民的新形象跃然纸上。赞!</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优秀奖</span>共10副作品,从各个层面展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p><p><br></p><p>题《西张耿农民技术夜校》联:</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谁从西张耿拨灯?缕缕光芒,化金扁担千条,好让农民挑梦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为大丰收报捷,团团喜气,囤稷王山一座,堪凭节日赋秋风。</span></p><p> 这副是河东联坛十二秀之一的杨开茂的作品,近年来他频频获奖,可喜可贺。西张耿是当年毛主席树立的农民夜校典型,金扁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到的方物。作者突发奇想,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接过金扁担,为农民挑起梦想;下联围绕大丰收、稷王山展开,为丰收节喝彩,可见作者对相关文化元素的驾驭能力。唯一缺憾是“西张耿”对“大丰收”、“ 金扁担”对“稷王山”都不太工整,值得注意。</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手机当作新农具,微信直播,品牌蔬果销天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贫户己成旧话题,小康实现,富裕乡村颂党恩。</span></p><p> 作者是山西河津的郭上买。整联极具时代特色,上联“手机已成新农具”,紧抓眼球,想落云外。直播带货,打开蔬果销路;下联“贫困已成旧话题”,让人感受到全面小康后老百姓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恩和褒扬。唯“天下”对“党恩”稍宽。</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泥土醉芬芳,自打第一书记领衔,将穷根拔断,富路拓宽,时代不容人落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乡臻美好,端凭无数汗珠作雨,藉舜壤播春,田园寻梦,梧桐复壮凤来仪。</span></p><p> 这是山东王旭(煦)的作品,联中时代语言强烈,“第一书记”很接地气,“时代不容人落伍、汗珠作雨”等,点明了广大农民撸袖加油、播春寻梦、争奔小康的热闹场景和向往美好的时代风貌。整联文从字顺,虽长但不觉繁。</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北堂二老,南亩百蔬,我比蓬莱多一乐;鸡犬相闻,燕莺交织,谁言市井胜三农。</span></p><p> 福建姚金銮的这副作品很有趣味,前两个分句自设成对,展现了农村的幸福生活,格外亲切,两个结句做了提升。“一乐”这里是泛指,有前述的状况比神仙还好;下联“谁言市井胜三农”,落地有声,表达到了现代农民的自豪和自信。</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撷一片联花,染红大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舀数瓢汗水,涨绿小康。</span></p><p> 这是山西河津柴建丰的作品,算是这次获奖作品中的短联。一片联花染红大运,写出了河东楹联学会和联人的突出贡献;汗水可以用舀量,形象生动,“涨绿小康”写出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感慨。大运对小康,既切地域,更切主题。</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谁不慕乡间幽雅,况清溪红树,紫日翠楼,更品些赤枣青瓜,黄鸡绿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堪寻史上文明,览石磨水车,雨犁云杼,好听这月琴风管,柳笛秧歌。</span></p><p> 范青山是山西河津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获奖专业户,大家看这联哪像是农民写的?乡间优雅、史上文明从作者笔下托盘而出,这些具象化的东西都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词,让人们感受到那种惬意和幸福,做农民真好啊!</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人笑农民土,土又何妨,只有农民土,方能万石粮,粮安国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食为生命根,根扎沃壤,若无生命根,怎铸千秋史,史衍邦兴。</span></p><p> 吴丰炎老师是运城学会的一宝,由八零后已成功跨越到九零后(90岁),书法、楹联各有所长,精神矍铄,让人羡钦。这次获奖作品语言平实,道理明白,跟进有力,发人深省,展示了他心系农民、土地、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家国情怀。</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犁头挂月,垄上扬鞭,一壶村酒和秋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笔下飞花,灯前索句,万户门联逐岁新。</span></p><p> 这是湖北荆州刘明松的作品,上联写农业丰收,下联写农民写联。这种白天和晚上、体力和脑力的相互交织,尤其是句子中生产生活的生动场面,物质富有,精神更富有,彰显了新时代农民的特有气质和形象,令人欣慰。</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河倾墨,沃野拈毫,描几处新芽,情牵诗韵因风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盘垄耘春,平畴信步,整一壶小酒,头枕瓜香入梦来。</span></p><p> 这是江苏邳州洪成超的联作。联中与农民为伍,与生活相谐。平常便倾墨、拈毫、作画、写诗,这是党的惠民之风带来的雅致;即便生产,也是耘春、信步,尤其是“整一壶小酒,头枕瓜香入梦来”,雅俗共赏,颇见情调。</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政惠三农,果硕稻香,小车泊满新村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泽滋百姓,衣丰食足,广厦撑高盛世天。</span></p><p> 广东惠州黄清平的作品亮点在两个结句。上联是说家用小汽车泊满新村街道,下联是说新村社区的高楼把天都撑高了。有了前面的铺排,两个夸张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的幸福指数。</p><p> </p> <p>  赏析完毕,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为时而著,楹联也应为时而著,令我兴奋不已的是,这些农民联家不仅著出来了,而且著的这么纯粹和精彩。尤其是两位女联家获奖,这也说明现代女性农民早已走出了厅堂厨房,在奔小康的大道上展示精彩。写诗撰联这种高雅行为,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专利,而今天成了新中国、新农民的日常行为,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这些联作,饱含着泥土的芳香和心灵的滋润,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全国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情怀。</p><p> 我有幸参与了这次评联全过程,目睹了所有作者的热情和风采,目睹了联评中的思考和碰撞,目睹了不管是老手新兵、即便是有的获奖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个性或共性问题,有些甚至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认为应该敲敲警钟,免得大家今后仍然犯规造成不必要的后悔。经过归纳,有<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个紧扣”“十个杜绝”</span>,与大家交流和共勉。<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十个紧扣”即在创作工程中,一要紧扣征联主题,二要紧扣地域元素,三要紧扣语言风格,四要紧扣时代口语,五要紧扣虚实结合,六要紧扣文从字顺,七要紧扣结构变化,八要紧扣句脚格式,九要紧扣句式灵活,十要紧扣炼字精准。“十个杜绝”即在创作中,一要杜绝不规则重字,二要杜绝句式生硬、词语生造,三要杜绝逻辑不通,四要杜绝热词滥用,五要杜绝古今混用,六要杜绝落入俗套,七要杜绝生僻字、典故,八要杜绝冗长繁琐,九要杜绝错字、别字,十要杜绝一稿多投。</span>做到了这些,然后再从立意上、思想上、艺术上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必有斩获。</p><p> 中楹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在终评会开始前的简短发言中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运城是华夏农耕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的精萃文化是楹联文化,运城是当代楹联复兴的典范。这两条线交汇运城,催生出最耀眼的火花。中国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正式纳入楹联文化活动,的确可视为标志性事件、突破性事件。在辉煌的背后,是运城学会2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结果,是岳民立、杨振生、王文广三代楹联人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是组织能力、运筹能力的体现。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孙满仓指出:1949年后,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1978年后,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而如今举办的农民楹联大赛,助推农民在文化上翻个身,它预示着中国新一代农民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自身富有与强大,是中国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是比解决温饱问题一个更高层次、更高雅的提升。</p><p> </p> <p>  这此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楹联堂堂正正登上“大雅之堂”、进入主流文化的这一重大事件,是全国联界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举,是中国楹联学会“八代会”后,楹联文化在政治站位上的鲜明立场、在服务大局上的主动作为的重要标志,是全国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大成果,更是运城作为全国首批“中国楹联文化强市”后事业发展的靓丽结晶,是运城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楹联文化增强的全面表现,是运城今年出现“楹联與论热”的集中展示。</p><p> 9月22日,在农民丰收节开幕式现场,这“中国十大农民楹联家(等级奖10人)”将盛装亮相,以中国农民的崭新面貌,与广大农民兄弟一起,同庆自己的节日,施展自己才华,接受大众检阅。让我们由衷地向他们表示祝贺!</p><p><br></p><p> </p> <p><br></p><p>注:作者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p><p><br></p><p> 2020年9月10日于尚荷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