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忻城莫氏土司500年

忻城莫土司后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司是官名,是掌握着一方生杀大权土皇帝,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某一个疆域封的官,土司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制度起于宋,兴于元,亡于明;而忻城莫氏土司的统治制度则始于元,兴于明 ,亡于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城莫氏土司500经历了兴起、鼎盛、没落三个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忻城莫氏土司的兴起时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第十六任土司莫景隆撰写的忻城土司《莫氏宗谱》记载,忻城土司始祖为莫保,原籍江南苏州府太仓州白米巷。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广西蛮乱,莫保征战有功,朝庭封为千户职,屯兵于宜山县八仙屯。因改朝换代,明朝洪武三年,宜山县改设流官知县,莫保被免掉了官衔和官职,在八仙屯为民,后来,带领子孙、亲丁数人到忻城县才扣村居住,时年莫保已老。洪武七年(1376年),莫保因平“寇”有功,升为忻城县副理。其下三代,都不是官,族谱略而不记。明宣德、正统后,忻城壮族人民再次举起义旗,攻县治,烧官房,杀官吏,县官弃城而去。莫保玄孙敬诚起兵镇压,解除农民军的武装。壮老韦公泰等推莫敬诚为土知县,进行土流合治,即土官和流官(朝庭委派非本土人士的官称流官)共同管理忻城,而其实权,全握在莫敬成手中。《莫氏宗谱》记载,“第承先人立土官例以授职者为系,故从保公来粤协理忻城为始祖......”即确应莫保为第一任土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此,莫氏在忻城政治地位开始日益显赫起来。 忻城莫氏在忻城为官,自始祖莫保(1376年)到最后土司莫绳武(1906年)止,历经530年,史称忻城莫氏土司5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忻城莫氏土司的鼎盛时期</b></p><p><br></p><p>(一)政治方面</p><p><br></p><p>忻城莫氏土司莅政后,为加强其统治地位,在政治上,主动和中央王朝保持一致,并不断地和王朝修好关系,始终服从朝廷。时逢改朝换代,如清兵入关,建立清朝,第十三任土官莫猛字怀仁(电影《刘三姐》中的莫怀仁莫老爷),及时纳图献土,表示归顺,促进统一。这些都是莫氏土司稳住政治地位的重要因素。并通过积极镇压农民起义而得到中央王朝的赏识和庇护。其次,能根据当时社会历史状况及特点,提出并实施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主张和纲领。对增进土司统治区域的政治安定,民族团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莫氏土司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统治机构,使其政令得以贯彻执行。</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俗语讲: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但忻城莫氏土司衙门是坐南朝北开的(</b>丙山壬向兼子午)<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寓意面向朝庭,心向朝庭,忠于朝庭。</b></p> <p><br></p><p>(二)经济方面</p><p>历代封建王朝对土司地区的土官、土目,没有直接拨给俸禄米。土官、土目一切费用均来源于辖区的土地。土司地区所推行的经济制度是官田租佃制,以地产分成为主体的领主经济。所以,莫氏历代土官根据辖区内地产资源和社会生产力所能承受的负荷,确立忻城土县经济建设的方针时,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业经济。为了进一步繁荣经济,土官莫镇威、莫宗绍、莫元相、莫景隆等,先后在县城的西隆、交椅,宁江的高阳,大塘的三寨,思练的牌坊,与永定土司交界的涌水河上及县境的其他交通枢纽,修建石拱、石板、竹木桥梁百余座,并开辟道路多条。水路可自古万圩下红河,引航梧州,直下广州。这些古建筑,经历了400多年的考验,有的至今仍为忻城人民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以为忻城壮族人民骄傲的驰名古今的壮锦生产。早在明弘治时期,莫氏第四代土司莫鲁就在其《官箴》再训中要求家人“锦可学制,琴也须弹”。到了嘉靖年间,第六代土司元配覃氏就把“纺织之劳身亲为之”。到了第十三代莫猛的妻子、十四代宗诏的妻子都带头织锦出卖,使得“一署大小侍婢终岁不费一钱”。从而大大推动了忻城壮锦的发展。到了清嘉庆间,县城织锦之声不绝于耳。举人莫欺曾有词一首:“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p><p><br></p><p>(三)军事方面</p><p> 明代中叶,朝政腐败,广西地区农民起义斗争风起云涌,莫氏家族能够东山再起,坐镇忻城500年,无不与镇压农民起义有着直接的关系。</p><p>根据莫氏族谱记载,从明到清几百年间,莫氏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运动较为重大的就有19起之多。</p><p>明正统年间,大藤峡农民起义军出没两广,明王朝为之胆战心惊。莫敬诚之子莫凤,奉命带兵协剿,并与南丹土官莫继祯密切配合,先后擒杀了农民军首领蓝受贰等30多人,获得了“髫年名将”的称号,病重时仍坚持指挥战斗,最后死于柳州军旅之中。</p><p>到了万历时期,农民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莫氏第八代土司莫镇威,继承先祖衣钵,与农民军势不两立。万历四年,广东罗旁人民武装斗争迅猛发展,莫镇威督兵上阵,追杀捕掳,擒获农民军领导人龙旺。由于“劳苦功高”,官阶由七品升到四品,还得了万历皇帝赐给的黄伞、金帛、黄金等物。莫镇威时期是忻城莫氏土司颠峰的时期。</p><p><br></p><p>(四)教育方面</p><p>忻城土官自莫镇威始,留心词翰,曾训诫其子孙“仕学则优”,其长子志明、次子志德、三子志新的后人多有入学应试中举者,尤以其第五子志本一支,更多出文士。土官第一位举人莫欺即为志本后人,自土官莫振国设立学馆并亲劝官族子侄读书,又带头写诗文,使官族中读书人更蔚然成风。</p> <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忻城莫氏土司的没落</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p><p>(一)、莫氏家族内部争袭斗争</p><p>莫氏土司从其鼎盛时期走向衰落,虽然和其他土司一样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但与其家属内部的长期仇杀、争夺世袭领地也无不是一个重要因素。</p><p><br></p><p>莫氏家族的争袭残杀,是从明万历三十三年第十代土司时开始,到清康熙五十年第十五代土司时告一段落,其中动刀动枪就有15次,前后长达106年。此后清末时期,虽然也曾出现过莫国经的夺权斗争,最后失败被解送庆远府关押,在审讯中被跪火链致死,但时间短暂,对政权无多大影响,只是造成两派族人之间长期矛盾。</p><p><br></p><p>第九世土司莫志明共有四子,长子恩光、次子恩辉为原配韦氏所生,三子恩达为继室慕氏所生,四子恩耀(实为长子)。莫志明告老退职后,由长子恩光承袭,未娶先死,按照兄终弟及的家规,恩辉遂成为土官。后来,恩辉与恩耀发生矛盾,暴发了夺权和反夺权的斗争。恩耀一派的借口是,恩辉妻麦氏(后论证为莫氏),出身贫贱,不是名门闺秀,其子莫昂不能定为土司接班人。恩辉认为恩耀是土司主要竞争对手,于是先杀了其叔父、权官莫志仁,随后又杀死了头目杨双,最后诱杀了莫恩耀。为了报仇雪恨,志仁子莫付稳等人,攻打县城,毁城焚署,土司恩辉与子莫昂俱遭难而死。后庆远府出兵,以恩辉弟恩达为土司,内乱始平。由于仇恨不断,莫族元气大伤,威信江河日下。当时的忻城,“城署灰烬,内无听政之所,外无防御之资。”不得不把县治搬到四里外的山冲村作为临时的办公地方。这一搬动,一去10年,元气始终没有恢复起来,显显赫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p><p>然而,事情并未从此了结,经过10年的准备和精心策划之后,恩辉派的莫付祥联合控告莫恩达为庶出,不是莫门嫡系。双方互相攻击,争论不休,达到了剑拔驽张的程度,后经莫氏亲戚、永定长官司韦世兴出面调停,争袭的斗争才有收敛。</p><p>崇祯十年,恩达病死,其子莫猛(即莫怀仁)袭职。莫付祥因争袭不遂,暗布人于猛左右,伺机下手。后来猛觉,为了把干戈化为玉帛,委派莫付祥为江信堡官。付祥趁机积蓄力量,后于清顺治九年十二月纠集内外堡目攻打县治,莫怀仁及长子宗启、次子宗昌,都被杀死,只有年仅三岁的三子宗诏被奶母蓝氏藏于猪槽之中,后被莫付稳救出,才免于死难。在后来的10 年中,一场对土司莫宗诏的谋杀和反谋杀拉锯战始终没有停息。一方除了派人守护官印外,还派专人加强对莫宗诏的保护,最后由外戚将宗诏护送到亲戚家抚养;而另一方则多次派人企图杀掉宗诏,夺取官印,以绝土司后代,从而使本派有可能提出土司接班人。后来,经过庆远府的干预,派兵千人对莫付祥等人进行剿捕,内乱始平。莫氏的声威也从此一落再落,走向低谷。</p><p><br></p><p>莫宗诏长大成人接替土司职务之后,其族人之间的相互争斗仇杀,仍然不断发生,相互夺取彼此统辖的地盘还是屡屡出现。企图夺取土司职务的对立派,曾三次策划攻打县城,终因莫宗诏早觉,及时调友军支援,把其反叛行动扼杀在襁褓之中,才未酿成重大流血事件。然而,莫氏家庭经过百年撕杀,伤痕累累,当年雄风一扫而空,就象一位风蚀残年的老人,即将寿终正寝了。</p><p><br></p><p>(二)、忻城县改土归流</p><p>虽然莫氏官族之间内讧、自耗,土司制度对忻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起到阻碍作用,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但是根本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基础取代之后,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这就是忻城莫氏土司及其他土司灭亡的根本原因。因此,朝廷施行全国统一政令,改土归流势在必行,于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忻城废土司制,设立典史,专司弹压地方。光绪三十二年(1906)朝庭将第20任土司莫绳武撤职,追回原赐号和土官印玺。终止莫氏土司世袭制,派方坤来忻城建立“忻城弹压”,至此忻城改土归流,结束了莫氏土司统治忻城近500的历史。</p> <p>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莫氏土司非但谱写了莫氏家族的一段历史,同时,它所创造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土司文化亦是壮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p><p><br></p><p>忻城莫氏土司的功与过,由人们去评说,这就是历史。</p><p><br></p><p>美篇制作:忻城莫氏土司第24代后裔 莫柳生(增字辈)</p><p><br></p><p> 2020年9月13日</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忻城莫氏土司衙署简介:</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十年,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由莫土司衙门、莫氏祠堂、土司官邸等,附属建筑有大夫第、练兵场、三届庙、官塘等建筑群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国境内唯一保存得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壮族土司建筑物,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我国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及壮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莫土司衙署是著名的影视基地,电影《流亡大学》、《石达开》,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刘三姐》等17部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拍摄。电影刘三姐中的莫怀仁的原型,就是忻城县第十二印土司,莫猛,字怀仁。</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