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诗歌故人心</p><p>假若人类不会做梦,那必定枯燥许多,有人对我说,动物也会做梦。我问何以见得呢?答曰去观察动物睡着时的表情动作低吼,都可以证明动物也有梦。但这毕竟要通过人类去判断,而人类的梦,这么高级,生动,而且只有人类把梦记录下来,幽深,复杂,美妙。</p><p>李白记录了一个飞翔的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庄子记录了一个哲学的迷思,是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p><p>公元817年的一个清晨,白居易醒来,满心惆怅,情难自抑,以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p><p>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p><p>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到君。</p><p>这是时年45岁的白居易写给比他小八岁的好友元稹的诗,彼时二人都被貶谪,远离长安。白居易问远在四川的元稹:我知道你想我了,因为昨天梦到你了。你有什么事吗?</p><p>我们生活中,会对打喷嚏的人说:不知谁又在想你了,在念叨你呢。所以你会打喷嚏。</p><p>白居易借用了这个民间说法,不说其实是自己想念微之(元稹字),梦见他,而说因元稹过于思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p><p>白居易和元稹,先后遭貶,分别被放置外地做官,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两人终其一生都是感情真挚的好友,“文友诗故”,真正做到了灵魂的相知。他们书信往来频繁,并发明了“竹筒传诗”,是那时的文学热点,顶流中的顶流。大唐诗歌辉煌,诗人璀璨,人们愿意为诗人的才华买单,一时争相传抄吟诵二人的酬答诗,洛阳纸贵。白居易有诗描述这一盛况:</p><p>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p><p>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p><p>是年元稹在貶谪之地大病,身染疟疾,缠绵病榻,几经生死,两年后才痊愈。</p><p>元稹读到白居易的诗后,提笔写到:</p><p>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p><p>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p><p>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至爱深情的唐玄宗和杨玉环阴阳两隔,却不曾入梦,元稹是否以此典翻出新意,道出心声。</p><p>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唉,我亦有梦,但故人不曾入己梦中,内心凄苦说与何人听。</p><p>《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对路迪夫妇说:“我爱梅吉为了她,是不惮赴汤蹈火,饱尝感情的饥馑,经受生与死的考验的。”</p><p>电影《冷战》中,维克多对同居巴黎的女友坦言:“我刚刚去见了我一生中最爱的人。”</p><p>人生多凄苦,贵在两心知。有爱相伴,便不孤寂。</p><p>公元831年七月二十二日,五十二岁的元稹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死去,这个噩耗传到洛阳的白居易耳中,他的痛彻心扉,可想而知。五十九岁的白居易为元稹写下了墓志铭,元家人给的七十万润笔钱,白居易悉数捐给洛阳龙门寺。</p><p>老年的白居易用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自况,这里有对元稹的深深思念吧。</p><p>八年后,白居易又写诗记录自己的一个梦,题为《梦微之》:</p><p>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p><p>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p><p>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p><p>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p><p>让每一个读到此诗的人都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感情的大爆发。</p><p>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异,唯有美好的情感永存,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p> <p>作者 张阿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