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华亭湖畔

Robert

<p>清晨,华亭湖畔</p><p>每当拂晓拉开大地帷幕,东方晨光熹微之时,华亭湖畔的广场上就开始聚集不少人,热闹起来。他们大部分是已退休的老人,还有小年轻的,他们是来此晨练的。晨练者有打拳习武的,有弄刀舞剑的,有散步练功的,也有吹萨克斯小号的,甚至有老年书法爱好者挥着大毛笔在广场地上书写的。总之,各班武艺齐上场,各显神通,不亦乐乎。这里是老年人及中青年晨练的天地。</p> <p>晨曦中的华亭湖瑰丽多姿。当朝阳从东方升起时,华亭湖水就色彩斑斓,湖面更是波光烁金。</p><p>当晨风微微地拂过时,风与湖水喃喃私语,泛起鱼鳞般的涟漪,湖水潋滟,犹如一幅莫奈的印象派油画。</p> <p>白鹭也早早起床,掠过华亭湖水面,有时朝着晨练者扑搧着翅膀,斜飞式地滑翔而过,嗄嗄地叫着。</p><p>是啊,它们在与华亭湖的早起者打招呼:你们早啊!</p> <p>这些松江晨练者选择在华亭湖畔锻炼,不啻这里有宽阔的运动场所,更因为有荡漾的湖水,沁人心脾的花香,新鲜的空气,美轮美奂的英式建筑。 据说,华亭湖周边的空气质量要明显优于松江其它地区,因为周边地区没有工业、商业带来的污染。况且,湖畔四周,绿树环抱,草木葳蕤,。湖中蒸发的水汽过滤着空气,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能起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难怪新城区的居民,甚至更远老城区的,趋之若鹜,来此锻炼。</p><p>华亭湖广场每天早上有许多人晨练,但人多而不乱。拳艺武功种类很多,单太极拳就有杨、陈之别。 </p><p><br></p><p>杨式太极拳又分为103、42、48、85式等。大家练习时根据拳类和武艺派别,形成各自的圈,相互照顾,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即使有喜欢吹奏的,也等待打拳习武活动结束后再练习。</p> <p>图片里细述练太极拳的好处。</p><p>打太极拳贵在坚持和用意念、悟性去深入理解太极拳的各种动作,和对人体健康所起的作用。</p> <p>杨式太极拳103式,打完一般需要30-35分钟。华亭湖太极拳队平时由倪老师、丁老师及蒋老师带队。倪老师、丁老师、蒋老师,他们都是松江区太极拳圈内的大师或高手。他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群众性体育活动,耐心施教初学者。</p><p>清晨6-7时半是这支太极拳队习拳的固定时间。</p> <p>华亭湖太极拳队主要习练杨式太极拳103式。这一拳种在松江练习的比较少。它是由山西国家武术七段,一级裁判宋斌老师前来松江传教的。1980年宋老师拜杨式太极拳嫡传人杨振铎为师,是杨振铎大师的入室弟子,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p><p>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由陈式太极拳发展而来。</p><p>杨式太极拳构思细腻,编排合理,结构严谨,全面完整,架式舒展大方,速度缓慢均匀,柔中寓刚,内外兼修,老少皆宜。</p><p><br></p><p>杨式太极拳分传统套路及国标,103式为传统套路,又称为“老杨式”。</p> <p>杨式太极拳103式传承大师宋斌先生。</p> <p>宋老师在松江新城为华亭湖太极拳队讲解如何打好太极拳。</p> <p>倪老师是华亭湖杨式103式太极拳的主教练。</p> <p>他们从周边小区过来,一边欣赏华亭湖、对岸泰晤士小镇的美景,一边做些练拳前的准备工作。</p> <p>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看他们笑得多么甜蜜,欢畅。</p> <p>老李,是我们晨练的楷模。每天(下雨除外)早上天矇矇亮来到华亭湖,先快走半小时,然后练传统套路24、42、48式,然后再习103式。他胸挺背拔,精力充沛。</p> <p>王阿姨,虽跨入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晨练准时打卡Call。</p> <p>清晨,华亭湖畔很热闹。太极拳打完了,唱歌练吹的爱好者上场,各显神通。</p> <p>你方唱罢我登场。</p> <p>打42式太极拳的拳友们也是每天坚持晨练。</p> <p>老书法爱好者,借灰色方地砖,挥毫弄墨,字体遒劲,气势磅礴。</p> <p>清晨,华亭湖畔是祥和宁静的。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各路晨练者每天早上在华亭湖畔汇集,看着冉冉升起的朝阳,看着湖上天空云卷云舒,看着队队飞翔而过的白鹭。他们怀着乐观、感恩的心情,来此锻炼,珍惜松江这座花园城市给其生活带来的美丽和幸福。秉持着“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这一不变的宗旨,老年朋友们继续在华亭湖畔谱写健康长寿之歌,年轻人继续绘就美丽、幸福蓝图。</p><p>清晨的华亭湖景美,人更美。</p><p><br></p> <p>中国太极拳大师李德印老师前来松江华亭湖指教太极拳。</p> <p>清晨,环视华亭湖及对岸的英式风貌区—泰晤士小镇,以及松江新城,感觉美极了,心里无比的舒畅。</p><p><br></p><p>我们在如此美丽的地方晨练,太幸福了。</p> <p>美篇撰文及制作:俞国宪</p><p>图片提供:华亭湖晨练者</p><p><br></p><p><br></p><p>初稿写于2020年9月</p><p>於上海市松江区新城华亭湖畔</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