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什么叫肌理<br><br>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的组织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凹凸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可以帮助表达对美学和绘画内容的特征感受。<br> 肌理分为<b><font color="#ed2308">视觉肌理</font></b>和<font color="#ed2308"><b>触觉肌理</b></font>,视觉肌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光洁度等能看到的;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坚实、舒展紧密等等摸得到的。<br><br>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于创作者来说,当肌理用来与与质感相联系时,它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让人看到,摸到,感受到,还有一种是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出新的肌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现代装饰画种常见这种表现方式。<br><br>简单来说,就是塑造不同的表面质感,其实肌理不仅仅是存在与绘画中,室内设计,环艺,建筑等等都会有关于肌理的表现。<br><br>在绘画中,肌理是<b><font color="#ed2308">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结合</font></b>产生的,是绘画者依据自己的<font color="#ed2308"><b>审美取向</b></font>和对绘画主体的<b><font color="#ed2308">理解</font></b>,利用不同的材料,使用不同的工艺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br><br>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br><br>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 笔触是肌理的雏形,笔触作为一种油画语言,非常具有语言特色。笔触可以通过画面展现出油画内容的的冲击力和刺激感,进一步体现出创作者的油画主题以及作品的感染魅力,并可以表现人物风格,甚至成为某个人的标签。<br><br>通过笔触和肌理,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展现给人们的世界,这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作者通过自身觉醒后利用身体所感触到的情绪。作者画画的时候,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感受到别样的情绪,最终会通过画表现出来。<br><br>在西方传统油画中,笔触更是一种重要的绘画形式语言, 油画史上总少不了笔触大师。梵高、卢西恩·弗洛伊德 大家都了解的梵高,他的的笔触是奔放的或者说是狂热的,完全不受现实社会所约束的,当我们看到梵高的油画时,也能感觉到梵高在作画时的情绪或者他想表达的情绪。<br><br> 莫奈用触动的笔触表现他看到的各种需要的气氛,他的睡莲,他的麦草垛,他的法国大教堂,他的每一幅画。<br><br>特别是莫奈晚期的《睡莲》系列,他用看似柔韧的笔法,打破物象之间的边缘,笔触在画面中纵横驰骋,随形荡漾,整幅作品中叠加分割的笔触线条缭绕,到处透着底层色彩的画面空隙间,使层次变的丰富而又透气,应该说他捕捉光影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笔触,他的肌理是笔触的肌理。<br><br>通过笔触和肌理,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展现给人们的世界,这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作者通过自身觉醒后利用身体所感触到的世界质地。每当画家作画之时,就会使自己所见到的与身体产生一定的联系,并建立完善交织的系统构架,这就是画家作画的最终依据和结果,也是画作产生的最终场所。<br><br>现代社会中,肌理不仅仅局限于笔触。喷洒、剪贴、拓印、剪刻、镶嵌、刮绘、堆涂、实物拼贴等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艺术家使用,并且还在开发新的肌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笔法之外的新肌理。<br><br>肌理的载体是材质。<br><br>绘画中所体现的肌理是绘画过程的表达方式,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相互配合,使整体的画面显得更具有彰显魅力,产生一定的视觉质感。所用颜色的搭配,选用不同的程度地颜色厚度,都会使最后的画作呈现不一样的情感,也会让看画的人产生共鸣,或者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例如版画,因为一张版画都是由版的肌理、工具的肌理与印刷的肌理构成的,作者用圆刀去刻制积雪、松皮、石墙与肌肤,用三角刀去刻制机械、渔网、峭壁与草地波浪等等。通过作者的主观的处理,使刀具与技法的肌理完美结合而产生与生活中的物体的肌理相同的真实感。<br><br>每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认识其中的肌理意义,自然也就会带有这种肌理作用所反映的触觉感官,作画者通过自身感知周边的事物进行作画,通过自己的身体向世界展现自己的想法,最终以画作的形式辗转于世界,流传于历史长河。 比如罗中立《父亲》。从肌理角度来看,由于罗观众对于肌理的创新,为了表达他的艺术感受,为了表现“父亲”粗糙的皮肤肌理,画家还在油画颜料中加了馒头渣,又因为父亲这幅油画高两米多,宽都一米五,画家找不到这么大的油画布,就用两块布缝起来,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幅《父亲》,具有强烈地视觉冲击,构图饱满,色彩深沉有内涵,复杂、丰富的感情喷薄而出。<br><br>正因为有了肌理的表现,才让人感受到每个毛空都在诉说着沧桑,才逐渐悟出在那每个毛孔里所浸透着的巨大的社会背景。<br><br>无论从笔触而言,还是从肌理而言,这些都是对世界不同物质所进行的视觉反映,将这些展现于画作之中,以另一种方式向世界呈现,并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深入接触,利用自身的可见形式最终得到恢复,已达到作者希望看到的结果,给人以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