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然而遗憾的是,我家姑娘性急又好动,阅读于她而言,基本属于可有可无的事情。面对女儿不爱读书的现实,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计可施。正在我为此着急上火之时,幸运地遇到了一群有情怀、有想法的同事搭建的“1000本书计划”阅读交流平台。在群规的制约和监督下,在契约和现实的倒逼下,我决定用自己的意志力陪同女儿开启阅读之旅。近三个月线上的交流学习和不间断的亲子共读打卡,线下两次主题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终于看到了孩子的些许变化与进步,欣喜不已。今日得闲,用文字记录近三个月来的阅读点滴,以作激励!</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阶段:单篇经典读起来 口语表达练起来</b></p><p> 刚入群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又不给她增添太多负担,我选择配合班级的阅读要求,两项阅读任务一并完成。亲子共读就这样从王尔德的经典童话拉开序幕。每天下午女儿完成作业的时候,我首先开始阅读。说实话,《王尔德童话》比起熟知的安徒生和格林,阅读难度要大得多,文章篇幅也很长,起初我很担心孩子会有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阅读得比我更细致。共读结束仅仅完成了内容输入,按照群规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群内视频分享交流,训练孩子阅读输入后能通过口语表达顺利输出。</p> <p> 女儿从进群第一天就坚持每天视频交流分享。为了训练她概括的凝炼性和措辞的准确度,刚开始的视频录制往往需要两三遍。坚持一周之后,孩子逐渐适应在镜头前说话并学会了分享的基本方法,自此录制也变成一遍过。慢慢地,孩子的口语表达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流畅自如,分享内容从最初的大意概括到提炼观点表明看法,视频时长也从最初的两分钟左右录成二十分钟。让我惊喜的是,输出分享中女儿还能运用类比和引用的方法赏析文本,对内容有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线下主题阅读活动的辩论赛环节,女儿竟然能主动代表反方条分缕析地陈述理由。对于一个不善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孩子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我的内心幸福满溢!</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阶段:文言短文读起来 文言知识记起来</b></p><p> 暑期“1000本书计划” 推出 “一起读文言” 活动,旨在带动孩子们挑战自我,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原计划按照要求共读原版《史记》,后来担心难度太大打击孩子的自信,打消积极性,最终选择将《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和延安小学校本教材《我爱古诗文》(五年级)穿插阅读。</p><p> 整个暑假,每天早上八点我准时开始备课,女儿九点半在群里进行早读打卡,阅读学过的文言短文和故事,十点预习当天要学习的新文段,然后进入亲子共读过程,每天坚持录制上课视频。每篇小古文我们首先通过熟读文本、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段内容,然后借助两三个小问题的探究引导孩子对文段的内容、手法、寓意、主题进行深入理解,有时还会补充链接材料拓展思维。</p><p> 47天假期,我和女儿共读56篇文言短文。其中有50篇通过每天早读打卡,女儿已经可以熟读成诵。在我的建议和督促下,刚满4岁的侄子也能够熟背近30篇文言短文,每次视频时都会给我展示向我讨赞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妈妈的备课记录</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女儿的听课记录</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四岁的小七诵读小古文《读书》</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阶段:长篇故事读起来 整合活动做起来</b></p><p> 阅读的习惯已然形成,是时候升格增加难度了!假期里,共读文言短文的同时我们又开启了长篇小说的阅读。《草房子》恐怕是我陪女儿认真阅读的第一本“大部头”了吧,用时半个月。每天两章,先自主阅读然后亲子交流录制视频群内分享。最让我惊讶的是读完《白雀》(二)的那天晚上的交流分享,10岁的女儿谈到其中涉及的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话题时虽面露羞涩,但观点明确,很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分析得透彻深刻。看到女儿有这样的表现和见解,我顿时松了一口气!</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女儿的交流分享</b></p><p><br></p> <p> 读完《草房子》,我们又一起阅读了红色经典小说《小英雄雨来》和历史著作《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2)。之后女儿自主阅读《神奇的收费亭》和《乌丢丢的奇遇》,期间我阅读了《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4)、《我与地坛》(史铁生散文集)和《撒哈拉的故事》(重读这些经典为今后亲子共读提早做准备)。</p> <p> 开学后,时间不比假期充裕,读书交流虽有难度但仍在坚持。9月1日开始,共读曹文轩小说《根鸟》,用时共6天。这次的整本书共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p><p> 第一步进行亲子通读,初步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明确人物关系、形象特点以及小说的主题,对整个故事有一个笼统的基本认识,对主要人物有基本评价。我们每天阅读其中一个大章节,交流分享中先归纳概括所读内容,然后任务驱动完成通读任务单。任务单是每天我阅读后,针对阅读内容提前设计,问题涉及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等有关小说鉴赏的问题,还有一些个性化解读的开放性问题。这个环节主要锻炼的依然是孩子的阅读速度、归纳概括、分析鉴赏、口语表达等多种基本素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任务驱动通读活动单</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女儿的交流分享</b></p><p><br></p> <p> 第二步进行整本书阅读整合活动,旨在通读基础上通过四个环节的过关挑战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具体设计方案如下:</p><p> 在正式过关挑战之前,首先进行作品回顾。回顾作品的同时就是检查第一步通读的熟识度的过程。对于有些淡忘的、模糊的内容可以重新再翻阅,最终通过填空完成作品的回忆与再阅读。</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挑战第一关:你的样子 我来描述</i></b></p><p> 本关挑战主要通过对封面知识的介绍学会阅读封面的方法。同时,通过对四个不同版本的同一本书的封面的比较阅读,用书面语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封面的原因。在此过程中,主要引导孩子感悟封面背后的内容,推断编辑的设计用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比较封面 挑战第一关</b></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挑战第二关:你的脚步 我来丈量</i></b></p><p> 本关挑战主要希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路线图或者行踪图的方式勾勒出主人公根鸟的寻觅历程,即根鸟的人生成长历程。此关挑战的实质是再次回归文本,对小说的内容、人物及其活动重新细致梳理。令我感动的是,女儿在完成这一关挑战时表现出来的细心与耐心。整整挑战两个晚上,被激发的还有孩子绘画的热情。当我对百合花谷里的那棵苹果树表现出质疑时,女儿的回答将我彻底打败:紫嫣被困大峡谷,这株苹果树是她的生存之树。当我们逐渐从孩子长为成人,自诩成熟的同时最先失去的恐怕就是最难能可贵的纯粹和想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连续奋斗 挑战第二关</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根鸟寻梦行踪图</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百合大峡谷</b></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挑战第三关:你的精妙 我来感受</i></b></p><p> 本关挑战主要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表达,引导孩子阅读时要学会咬文嚼字,学会圈点批注,培养鉴赏分析能力,并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因为学习的过程首先就是模仿的过程,慢慢沉淀之后才会生发再创造的自觉。缺少了阅读数量的累积,自然难以达到品质提升的目的。</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挑战第四关:你的成长 我来诉说</i></b></p><p> 本关挑战主要是对本次阅读活动的总结。希望孩子在阅读结束前,运用写作的形式对根鸟的寻梦之旅和成长之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个句号的内涵就是勾连自己的成长,谈一谈成长历程中想说的话。这些感受可以是关于根鸟的,亦可以是写给自己的。对于孩子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梦想才刚刚起步。通过比对根鸟的人生成长轨迹,希望她能认识到未来人生道路上不仅有鲜花和掌声,还伴有泥泞与荆棘;希望她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依然清醒坚定,不会迷失自我,遇到泥泞与荆棘时能不惧风雨,仍旧坚强执着。遗憾的是,女儿的书面表达基础较差,加之自身阅历太浅,本关挑战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也给我提出新的更高一级的要求。下一阶段的陪伴除了锻炼口头输出,更要将输出落实在笔头上。</p> <p> 当我正在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同事微信和我聊引导孩子读书的问题,我回复:陪孩子读书是一项大工程,我们都要慢慢摸索。</p> <p> 近三个月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致力于陪女儿读书,一方面期待女儿尽早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另一方面也算把女儿作为实践对象,探寻基础教育中语文素养的落实路径。不过此刻我最想说的还是:孩子,妈妈陪你读书,让你爱上读书,只是希望未来的你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中都有书的印迹。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一定可以。</p><p> 长路漫漫,读书为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