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人物:2020故宫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春江水暖

<p>今年全球爆发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随缘,都展出了与苏轼相关的主题。至少让疫情中的人们感受苏轼的积极达观的精神,交响乐式的生命格调。</p> <p>2020年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这个展览的重头戏是邓拓先生1964年捐赠的苏轼《潇湘竹石图卷》。</p> <p>苏轼的诗词书法流传于世的最多,书法次之,画作最少,仅存三幅:《枯木怪石图》于抗战时期流到境外。另一幅是《雨竹图》,上有苏轼字题跋,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苏轼的绘画理念是:注重神似,画外有情,情有所寄,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p><p>苏东坡一生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也偏爱画竹,提笔便得“成竹于胸”。三幅存世作品,幅幅有竹。竹在苏轼那里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坚韧不拔,凛然傲立。</p><p><br></p> <p>这次展览的四个单元总目录,留作记录。</p> <p>看看苏轼的朋友圈,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 <p>时隔千年,苏东坡仍然像老朋友一样生活在我们周围,那家饭店叫“眉州东坡”,这里吃的是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等等,形成了广受欢迎的“东坡系”菜谱。</p><p>这是此次展览第一个件的展品:德化窑白釉人物像,立体呈现一个清白深刻的苏东坡。展览说其一貌与衣着特征与传世苏轼像有相近之处。</p> <p>去杭州看西湖,苏堤是不得不去的风景,那叫“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又因为堤上有六桥相连,沿堤栽种杨柳碧桃,元代人们称其为“六桥烟柳”,被列入钱塘十景。</p> <p>苏东坡的才情和魅力是你怎么说也说不尽的。</p><p>吟唱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满怀豪情,一泻千里,让我们感到畅快淋漓;</p><p>中秋之夜,随口吟出最多的是词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br></p> <p>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照耀些他的亲人,照耀着他的朋友,照耀着千千万万后来者。</p><p>这次展览中,我特别留意苏轼的画像,每一幅都能表达我心中的苏东坡。</p> <p>苏东坡的书法,居“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苏东坡的画,别具一格;苏东坡的诗词堪称一绝,涵盖面最广;苏东坡的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懂中医,可为他人开方,给自己下药。</p> <p>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p> <p>一生宦海沉浮的苏轼,渴望一种超然的生活,他曾叹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p> <p>苏轼的“春中帖”,像“石压蛤蟆”吗?</p> <p>苏轼的“归院帖”。</p> <p>苏轼书写的丰乐亭记。</p> <p>苏轼的定慧院二诗草稿。</p> <p>明拓“姑孰贴”,上有苏轼,陆游,苏舜钦三家诗。</p> <p>明代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p> <p>苏东坡长的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他有一点标志性的苏轼冒,却让他在众多人物画中容易识别。</p> <p>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竹苑品古图》。仇英擅长画人物, 他既工设色,又擅水墨白描。</p> <p>图为苏轼游赤壁。</p> <p>苏轼的《献蚝帖》。</p> <p>苏轼的李白仙诗。</p> <p>苏轼也是一位哲理诗人,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已经成为我们解释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念最简洁,形象的词语。</p> <p>他走一路,柳留一处风景。他走过的地方,他为之赋词的地方,如今都是人们的朝拜之地。我们数一数他曾经当过地方官的地名吧: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登州,颖州,扬州,京都,常州。</p> <p>东坡的诗。</p> <p>东坡的官场之路是一路下行, 他被贬得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远到了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无论在什么境况下,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垂头丧气,唉声叹气,充满怒气的苏东坡。即使到了蛮夷之地,苏东坡仍然能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就是苏东坡精神。</p> <p>苏轼一生喜爱砚台,砚台也喜欢苏轼。</p> <p>苏东坡友情,对兄弟,对妻子,对儿子,都留下他千年传颂的倾情之作:</p><p>他对弟弟说: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p><p>他对亡妻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他对儿子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p><p>这是苏轼的长子苏迈的书法作品,他一生无灾无难,可抵公卿。</p> <p>我带着几份贪婪走进展览,尽情地饱览每一幅作品,拍拍想留住每一幅作品,我是苏氏的铁粉,也是他的追随者,尽管永远也跟不上他的步伐,但“千骑卷平冈”处,有倾情“随太守”。</p> <p>苏轼丰富了山水文化内涵,他也成了后世文人、书家、画家的主题。</p> <p>苏轼三马图赞并引残卷。</p> <p>苏轼的《新岁展庆帖》。</p> <p>苏轼的字。</p> <p>苏轼的字。</p> <p>这是欧阳修的《灼艾帖》,布局疏朗,风骨劲健。</p> <p>黄庭坚的字</p> <p>米芾的字。</p> <p>这是李之仪的字。</p> <p>鲜于枢的“海棠诗”。</p> <p>这是蔡襄的字。</p> <p>这是梅妻鹤子的林逋的字。</p> <p>赵孟頫的字。</p> <p>这是赵孟頫的字。</p> <p>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的前后赤壁赋,非常漂亮的小楷。</p> <p>这是八大山人朱耷的字。</p> <p>苏东坡画的竹俊秀挺拔,卓尔不群,孤高自傲。他曾画过红色的竹子,有人批评他不和常理,他说难道墨竹就合常理吗?有了这种逆向思维意识,相信即使苏东坡活在当下,也是一个创新高手。</p> <p>用苏轼的词句,表达他的情态:</p><p>竹杖芒鞋踏歌声</p><p>千骑平冈太守情</p><p>故国神游宦海事</p><p>天涯处处任尔行</p><p><br></p><p>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方吟啸且徐行。</p><p>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p>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宦海神游故国。</p><p>四 蝶恋花•春景,天涯何处无芳草。</p><p><br></p> <p>这是清代大学士刘墉对苏轼的评价,非常贴切:</p><p>其器浩然,德全于天</p><p>顺性起用,如心为言</p><p>光明自在,一念万年</p><p>非相相见,好梦梦禅</p> <p>苏东坡的魅力穿越千年,光辉有赠无减。问过几个朋友:你最欣赏哪位古人,得到的回答多数与我自己的回答一样:苏轼。</p><p>千古风流数苏翁</p><p>万种才情恣意浓</p><p>借得文昌一支笔</p><p>诗文书画思无穷</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