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波浪谷~延安采风集(一)

简单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u>  碛口 </u></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b>  2020年9月7日太钢摄影爱好者去碛口古镇采风。</b></p><p><b> 碛口古镇地址临县著名村庄张家圪垛。</b></p><p><b>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碛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下辖镇,地处吕梁山西麓,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与柳林县黄河名镇孟门镇相接,东与林家坪镇相连,北与丛罗峪镇接壤,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全镇面积108.45平方公里。</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简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p><b> 碛口,是吕梁山中,黄河边一座古镇,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城堡,距离碛口不远,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b></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碛口古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p><b> 碛(音qi)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历史:</b></p><p><br></p><p><b> 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碛口古镇:</b></p><p><br></p><p><b>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地理:</b></p><p><br></p><p><b> 碛口古镇的具体地理位置,造就了碛口这个“弹丸之地”的赫赫声名。碛口地处当年山西与内蒙古、晋陕商道水陆交通的中心点,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其次,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碛口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碛口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今天:</b></p><p><br></p><p><b> 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奔腾不息的万里黄河、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及吕梁山让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碛口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碛口旅游区,并获得了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b></p><p><br></p> <p><b>  我们到了碛口第一站《西湾村》,并且邀请了当地最著名的模特儿李老师,李老师滑稽.风趣.幽默.古朴。</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李世喜</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p><b style="color: rgb(1, 1, 1);"> 花白的山羊胡,头上系着白毛巾,身着一件黑色粗布衣和泛黄的羊皮袄,镜头下的老李摆出各种专业的“老羊倌”造型,年过六旬却显得精神矍铄。</b></p><p><b>  老李名叫李世喜,是吕梁山碛口古镇的“大红人”。清晨的凉意还未退去,老李便迎来了这一天的首批“客人”。“他们是从北京来碛口采风的学生,都是学摄影的,他们的老师好多年前就来过,都是我的好朋友!”</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李老师讲述:</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碛口位于山西临县,在黄河边上,与对岸的陕西隔河相望。过去贩运货物的船只从黄河上游而来,到了此地的大同碛,急流险滩使得船只无法通行。人们只能弃水行旱,在此地修建“码头”,人、船、货逐渐增多,碛口变成了镇子,繁华起来。</b></p><p><b style="font-size: 18px;"> 碛口由黄河船运渡口而生,而老李曾经也是码头上的一名船工。 “乾隆到民国时期,西部的羊、绒、皮、毛、药材,还有炒菜吃的胡麻油、蒸馒头用的碱块,要运往东部地区,都要途经碛口输送。”老李点上旱烟袋,感叹道,随着公路和铁路的修建,水运功能渐渐削弱直至消失,曾经晋商往来的“西大门”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b></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师讲述:</b></p><p><br></p><p><b> “碛口处在贫困山区,在没有搞旅游开发之前,老百姓都穷得叮当响。后来有好多专家学者来这里考察,加上摄影绘画爱好者的宣传,政府不断修缮古镇民居,碛口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了。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来这里采风,有时候一住就是半个月。”老李发现,自己的“羊倌”行头很受欢迎,就给他们当起了“模特儿”。</b></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师讲述:</b></p><p><br></p><p><b> 后来,又有各种剧组陆陆续续来到碛口取景、拍戏,老李便客串演了不少角色。“演员这碗饭可不好吃哩,一晚上不睡觉地对台词都是常事儿,不过没有白辛苦,学了不少东西呢!”</b></p><p><b> 用老李的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干一行就爱一行”。除了搞艺术,老李还发现了“新商机”。</b></p><p><b> “剧组和学生有时候很多,镇里的宾馆住不下,我就把自己家窑洞打扫出来给他们住。”老李说,20多年前接待《炮打双灯》剧组,剧组在这拍摄了几个月,临行前给他留下2000块钱以表感谢,在当时确实是一笔不菲的收入。</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李老师讲述:</b></p><p><br></p><p><b> 随着游客和学生越来越多,老李就把镇里的左邻右舍带动起来,把家里多余的窑洞打扫出来变成“民宿”。“当时一个人给个10块、20块的住宿费,这也是经济收入嘛!以前没人开旅馆,现在一到节假日,家家户户都成了农家乐。”</b></p><p><b>  紧邻黄河岸边的“四合堂”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时期曾经是当地有名的商行,如今这里已易名“碛口客栈”,生意还算红火。在客栈做保洁员的陈大姐告诉记者,年龄大了在外面打工几乎挣不到钱,去年开始在客栈打工,每个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师讲述:</b></p><p><br></p><p><b> “3条街,27条巷,大大小小做买卖的1000多家,我们这儿祖祖辈辈都是经商的。”老李说,旅游让他看到了曾经“九曲黄河第一镇”复兴的曙光,自己如今也成了古镇复兴的“新名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纤夫:</b></p><p><br></p><p><b> 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航运“纤夫”,他们是以拉纤为生的人。他们屈着身子,背着僵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有许多纤夫拉纤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即使面对大姑娘也是泰然自若 。</b></p><p><b> 纤夫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船工号子。号子有声无字,“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别有一番情趣。</b></p><p><b> 船只一旦搁了浅,这时你看岸边一个个纤夫排列整齐地背着僵绳,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那河风裹着冰雪阵阵狂舞,其境况是常人难以相象的,而纤夫则处之泰然,习以为常。</b></p><p><b> 纤夫拉纤为什么不穿衣服?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士,如穿着衣服,汗浸盐汲加上纤索的磨损,衣服能管几天?拉纤时要频繁下水,在时间上容不得宽衣解带。最重要的是防病,如果穿着衣服,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所以不如不穿衣服,黄河水洗去一身的疲倦!</b></p><p><b> 社会的渐渐进步,传统的拉纤已经被现代化的航运工具所以取代,使得长江、黄河上的拉纤的船只几近绝迹,仅有的也是一种道具或者为了旅游而做的宣传而已,当我们接触他们时,更少了触景生情的机会,而纤夫的影子也渐渐的印入眼睑,他们曾经是母亲河上最伟大的人,黄河水,黄皮肤,黄土地上的中国人!</b></p><p><b> 虽然本组照片有些是摆拍,但是他唤起人们对母亲河的热爱,也让我们唤起对黄河曾走过的历史的回忆,更加唤起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嘿呦呦,嘿呦”这古老而浑厚的号子,还有那弓背哈腰的身影,却久久留在了我们对黄河纤夫依稀的记忆里……</b></p><p><b> 让我念念不忘的旅行,也让我非常遗憾的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壮观的情景。</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大海情怀:</b></p><p><br></p><p><b> 一首纤夫曲,雄壮震天宇。声声皆辛苦,代代如此过。纤夫,中国独具!是炎黄古老的代言!</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未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从2015至2017年,碛口的客流量从10万人增长到50万人。日前,3万多人的碛口镇各类民俗客栈、农家乐50余家,旅游商品经营户100余家,解说员近50人,旅游从业人数达4000余人。</b></p><p><b> 碛口镇党委书记李金峰介绍,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景观道路、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分批修缮改造古镇民居,组织解说员业务培训,提升古镇旅游质量。此外,还在古镇周边修建了碛口皮影馆、风情馆和文创店,组织老百姓表演道情戏、三弦书、伞头秧歌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再现古镇昔日商贸往来的繁荣景象。</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观感:</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想去碛口古镇,由来已久。今天我随太钢摄影爱好者的老师、同学们如愿以偿。总觉得三省交汇处,南来北往的能人异士数不胜数,黄河险滩上,精壮勇悍的纤夫商客已成传奇。到了碛口,沿对角巷的石板斜路倾身而上,沿途当铺、商会、店铺、镖局鳞次栉比,顶端处是黑龙寺。</b></p><p><b> 于高处俯瞰三面古镇,遥想当年山西唱戏陕西听的繁华热闹,是何等畅快。回首处,余音绕梁却空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p><p><b> 九曲黄河自青藏高原出发,流经中华九省,处处形态各异。壶口瀑布何其磅礴,挟风雷之势浩浩荡荡自天而来,却又觉浊浪排空、气势凌厉,鬼斧神工处简直无法想象。</b></p><p><b> 一处景观,如果兼具自然的风骨与人文的情怀,它一定是个好去处。碛口古镇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好去处!</b></p><p><b> (影视资料部分同学提供)</b></p><p><b> 简单</b></p><p><b> 2020.9.1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