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生高考600多分却不想读大学了!原因披露....…

冯花昌

<p>2020年09月11日,农历:7月24日,星期五,晚上在家里在家里修改文章,写一下,今年高考。</p><p><br></p><p>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冯花昌。</p><p><br></p><p>10日上午,在铁路宁波站,大学新生小陈紧紧握住海曙公安分局西门派出所副所长程任远的手,连声道谢:“程叔叔,谢谢你来送我</p> <p>如果不是你的帮助,我们家可能过不了这个坎……”</p> <p>“别说丧气话,好好读书,你的未来不会差的!”程警官目送这个大男孩奔向新的人生旅途,脑海中也闪过和小陈一家相识以来的一幕幕场景。</p> <p>今年7月下旬,海曙西门派出所接到市民老王的报警,说他被对面小区的居民老陈推倒在地,受了伤。住院治疗之后,双方就医疗费和赔偿金额谈不拢 ,因此求助民警。当天值班的程任远负责这件事情的调解和处理。</p> <p>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你生活的高度。</p><p><br></p><p>别人在看书的时候,你在抖音上刷得不亦乐乎;别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时候,你在饭桌上大快朵颐;当别人利用周末学习充电提高自己时,你却睡到了中午12点……</p> <p>我们做父亲总是抱怨每天工作太多,劳累过度,休息不好,心情糟糕,抱怨各种不公平……苦衷太多,都是时代不好,当年爸爸就是没好好学习,所以今天那么苦,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孩子身上。没有时间陪孩子,也从来没关心孩子的教育、总是怪自己家里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总是怪时代不好,明明就是自己不行。</p> <p>有人说:“我努力的最大的动力是恐慌,我不能接受一个停滞的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拼不过别人,我们唯一能拼的就是对自己再“狠”一点。</p> <p>经了解,7月25日晚上,原本素不相识的老王和老陈在小区附近相遇 ,便闲聊了几句。起初,由于年龄相仿,且孩子都在今年高考,两人相谈甚欢。</p> <p>但是老陈炫耀自己儿子小陈的成绩,惹来了老王不满, 两人产生了口角。</p><p><br></p> <p>喝了点酒的老陈情绪有些上头,推了对方一把,把老王“推”进了医院 。</p><p><br></p> <p>之后,老陈自知理亏,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但老王还要康复治疗,费用不小 ,于是多次向老陈催讨后续医疗费和赔偿。</p> <p>程任远介入此事后,两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老陈认为对方是在“敲竹杠”,拒绝支付。程任远告诉老陈,如果老王的伤情构成轻伤,那么他很有可能因故意伤害承担法律责任 。</p> <p>听到这里,老陈一家都慌了,特别是小陈。程警官说,他第一次见到小陈时,对方的情绪很不好,明明高考考了600多分,但这孩子竟说:“不要填志愿了,大学也不去读了!”</p> <p>听到儿子说不要读书,老陈焦急万分,多次和孩子沟通却没有效果,只好请程任远帮忙。小陈对程任远说,他知道爸爸这些年创业不易,自己一直以来也很崇拜爸爸,但这次爸爸的鲁莽行为,让他推翻了之前的认知 。</p><p><br></p> <p>父母作为参照的人,孩子总是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地效仿。好的行为被效仿,当然很好,但如果坏的被效仿了,那就麻烦了。作为父母,我们一定摒弃错误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我们大人犯错误了,就要承担自己的后果。</p> <p>“小陈正面临人生的关键转折期,偏偏父亲又出了这样的事,他内心对父亲是有怨气的。更何况,万一老陈因此留下案底,那么,小陈的未来极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程任远非常理解小陈的心态。</p> <p>为了解决纠纷,也为了让这个有大好前途的孩子重燃希望,程警官给纠纷双方都做了很多次思想工作:他与老陈彻夜详谈,从事件的责任、聊到孩子的未来,很快,老陈的态度有所软化;他找到老王家人,打起“同情牌”,希望对方能看在同为考生父母的情况下,促成调解。</p> <p>当然,程警官也没留小陈一个人在那胡思乱想,他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进行劝说:“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崇拜自己的父亲,所以一旦发现父亲犯了错、不再完美,很自然会有挫败感。</p> <p>但是,人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你也到了可以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年纪,无论这件事结果如何,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放弃自己…… ”</p> <p>越临近考试,父母越要保持平时家里的生活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即可。孩子自己的事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这样既能给孩子带来正常面对考试的稳定感和信心,也能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高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以平常心应对即可。</p> <p>为了引起孩子重视,有的父母喜欢向孩子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不断提醒孩子高考关乎未来前途,如果失败了这辈子就没希望了。父母要么画大饼,要么用恐惧“刺激”孩子进步。实际上,人都有自主需求,希望能独立掌控生活。父母越是反复强调,越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哪怕明知父母说得没错,孩子也可能幻想将来一事无成的糟糕体验,从而导致畏首畏尾,止步不前。</p> <p>父母只要确认了孩子对高考有充分的重视,愿意尽力去准备,就不必再强调高考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放心,可以认真跟孩子讨论,万一高考失利,全家可以共同应对等。焦虑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者把可能想到的后果想象得过于严重。父母与孩子共同面对,告诉孩子解决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能帮助孩子有效降低焦虑。当然,总把“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再复读”这样的话挂嘴边,也容易让孩子泄气,也不可取。</p> <p>有的父母担心孩子骄傲,于是常常打击孩子的“骄傲”。殊不知,这样也会把孩子的自信毁掉。总是提醒孩子不如别人,高考不一定会考好,这些都是强烈的负面暗示,会给孩子带来“自己不行,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成功,无法超越对手”的挫败感。孩子越不自信就越容易焦虑。</p> <p>父母不仅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还要对孩子的努力进行归因,鼓励孩子要相信付出会有收获,让孩子更有动力坚持下去。父母不要总拿孩子跟别人比较,跟谁比都不如引导孩子以自己为坐标,追求稳定的自我超越。还要提醒父母:过度夸赞孩子未经努力就取得的成绩,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甚至产生被嘲笑的感觉。</p> <p>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开发自身潜能等内在收获中体验成就感。接受学校教育的根本,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父母要告诫孩子,任何考试都不是最后的结果和终点,而是前进路上的脚印。</p> <p>程警官的努力,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小陈不再埋怨自己的家人,开始认真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填报好了大学志愿;老陈和老王一家,也在程警官的再一次组织调解之下,握手言和。</p> <p>在双方签下调解书的那一刻,老陈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对着程警官连声道谢:“是你救了我的家,是你救了我儿子!”</p><p><br></p><p>延伸阅读: 大学怎么过 先得有规划</p> <p>其实,持有“高考结束就彻底解放了”这个念头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不得不承认,有时正是对“自由轻松”大学氛围的向往,成为支撑不少同学在压力中坚持前行的重要动力。</p> <p>然而,大学氛围“自由轻松”并不代表没有学业任务和压力,迈入大学只是学习新征程、新挑战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理应成为准大学生们入学前都要预选的必修课。</p><p><br></p> <p>规划本身并不是现在完成时,而是需要结合兴趣和能力等不断修正的将来进行时。“谋先事则昌”,树立规划的意识便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身边的事例不难看出,那些注重大学生涯规划的同学,一步一个脚印,学习扎实稳健,业余生活也安排得丰富多彩,而有些同学则没有具体的规划和目标。</p> <p>有人说:“四年后,你们同学中的一些人能做另外一些同学的老师。”四年的积累和惯性,规划与否结果殊异。</p><p><br></p> <p>大学是人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交能力的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把这些任务规划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自己赢得更好未来显得尤为重要。</p> <p>在知识爆炸性增长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对于不学无术者来说,“毕业即失业”并非危言耸听。与其事后自怨自艾,不如事前做好规划;与其今后在“回炉重造”和现实困境中左支右绌,不如把握当下。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收拾好行囊再出发,前方风景正好。</p> <p>心理学: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通过我三年心理学分解我大女儿的学习成绩,当我发现孩子做错的时候,我就更正孩子的习惯。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去做题、一丝不苟地认真写好每一个道题。这就是我做父亲的给孩子最好的回报,在家做题的时候不要骄傲自满。</p><p><br></p><p>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p><p><br></p><p>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p> <p>总结判断:心理疏导让大女儿做好每一道题。</p><p><br></p><p>“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熟练度够吗?</p><p><br></p><p>“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p><p><br></p><p>“审题不清,导致做错”——那再问问,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