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王梓铭</p><p>时间:2020.7.5</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刚入手某项工作不久就想要在事情解决方法上另辟蹊径是很难的,因为现在所有的方法都是由前辈们的经验累积出来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你很难另辟蹊径。这本书的作者费曼先生年轻时在商店打工,就总是想在记账上另辟蹊径,但并没有出成绩。随后经过店主的教导经验和积累,他才慢慢发明了自己的记账法。所以,做事时,积累在前,探索在后。如果一心只想探索新方法,就成了耍小聪明了。</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6</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我们课本中的知识都是基于表面的,都是被编者有意简化的,纯粹的“术”,是不能直接运用于生活的。作者举了自己的例子:他小时候在物理书上看到有讲灯泡原理的章节,他回家以后便想试一试,但在他连接线路时,却发现了很多问题,都是书上没讲到的,不花时间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就做不出电灯泡。就好比课本会叫你怎么做事,但不会叫你怎么在做事时与上下级相处,只有实力不会交际的人做事是不会长久的。所以,除了书上教的术之外,生活中的人与人相处的礼仪,说话的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7</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有许多人做一些研究时,根本不是为了兴趣和贡献,而单纯为了提交一些报告,他对这个专业根本没兴趣,结果是自己以后一事无成。这就是因为不得已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造成的。作者在大学时就有一个同学,特别喜欢地理,但因为他的亲戚在物理部,自己的物理也学的比较好,所以只能去学物理专业。在课堂上只听做实验需要的信息,其它对做实验没多大用处的内容就不太重视。导致他最后步入社会时,地理没学好,物理也没学好。所以吧,作者就劝诫大家:做事情不只是在学校完成作业,还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这就是看我们的兴趣在不在此了。所以,与其选一个自己擅长但不喜欢的,不如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才是更长久的。</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8</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科学家和工匠的区别是什么呢?工匠是通过十几年甚至一生的经验来工作,而科学家是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率的工作。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只遵从自己的经验,一个是遵从规律,前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费曼先生在大学时碰见过一个油漆匠,说红的和白的融合在一起会变成黄色,作者自己不相信,于是自己用实验来证明,最后还得出了一套公式,经过实验,按照公式调制出的颜料更加鲜艳,保存时间更长。这就是本质与核心的区别,我们要做科学家,知其所以然,更有效的工作。</p><p><br></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9</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我们在考试时,都会遇到一些不会做或者没有见过的题,这时候有些同学会选择与这道题死磕下去,有些同学则会选择先放下,先做会的题,最后再回头思考疑难题。无疑,第2种做法是比较正确的如果按第1种方法,我们可能会得不到其他题的分,整个考试的时间就浪费在这一道题上了。做事也是这样的,我们不能一心钻研眼前的问题,在做某件任务时不能因为遇到了难处,就不思考以后的问题了。永远要记住你眼前的困难,只是一个小点,越过这个点,还会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p><p><br></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10</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二战时期,费曼先生所在地区的政府要求费曼先生参军,但费曼经体检,在体育科上得了个d,也就是说费曼如果参军就会白白死去。但政府却强制让费曼先生参军。这时候,有些人就想:与其花那么多精力去与政府抗争,还不如就这样参加得了。但如果参加,不仅仅是你可能会没命,你的国家也会损失一名科学战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理智应对,制度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是可以变通的,不要因为遵从制度而造成对国家更大的损失。</p><p> </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0</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费曼先生年轻时和别人学过一点点开锁。有一次,一名军官买了一个保险箱,把整个军队的作战图,还有机密文件都放在了里面。但是,几天以后,他忘记密码了,于是想到了费曼先生好像会开锁,就让他来办公室开锁。因为这是高级保险箱,所以刚开始费曼先生完全没有头绪,知道半个多小时后,他突然想到标准保险箱的密码是12389,于是便输入了12389,谁知成功开了锁。</p><p> 这就十分讽刺了,一个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保险箱,却连保险箱的密码都不设置,这与不买保险箱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做事只做表面功夫,让别人以为他下了功夫,但效果一点没有。比如一个人想一个人想在网上学习,把课程买好之后,又不上,只是摆在那里,给自己心里上的安慰。这种表面功夫是没有作用的,只有把实质做到,真正把“保险箱”的密码设置好才能让自己收益。</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1</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费曼先生劝我们说:要三思而后行,但是并不是让你优柔寡断,最后错失良机。</p><p> 看到这,我想到了三国时期的袁绍。喜好谋略却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选择怎么录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曹操都说他做事太优柔寡断,遇见几个选择就犯难。</p><p>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买东西时可能就会左右摇摆不定(选择困难症)但在做重大决策时就不能左摇右摆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要你认为应该做的事,就大胆去做,患得患失是对成功没有任何帮助的,不要因为怕做错了迟迟不敢行动,最后错失了成功的机会</p><p><br></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2</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如果有一个人,他各方面能力很强,几乎没有短板,但他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他也不会成功。我们眼中的费曼先生,是一个在物理教学和研究方面无所不能的人,但他在康奈尔大学的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费曼先生已经小有名气,但因为战争和国籍问题,康奈尔大学不肯邀请费曼先生去教书。这时,费曼先生的朋友汉斯-贝特知道了,就发动身边的人一并想向康奈尔大学推举费曼,这才让费曼先生有了一份工作,提供了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环境。 想一想,一个人每个方面都比较厉害的人和一群术业有专攻的团队竞争,谁的胜率高?费曼先生负责技术研究,汉斯负责他的后勤,在费曼先生研究的关键期,他的父母生病了,汉斯告诉费曼先生让他不要管,汉斯帮他照顾费曼的父母,让费曼无后顾之忧。团队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这样,每个人专心负责自己的区域,大家没有后顾之忧。</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3</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没有团队不行,那如果想建立一个团队,需要哪些人呢?就那费曼先生在康奈尔大学时的团队举例:除去费曼先生在学校里助手,研究伙伴,他还有一群特殊的团队成员:当时费曼先生经常坐飞机去水牛城讲课,所以结识了飞行员罗宾逊,以后在机场的乘务,运输全是由这位罗宾逊打点的。费曼先生第一次到水牛城,人生地不熟的时候,他结识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带着他熟悉水牛城,在以后又为他推荐当地的酒吧,景点。别看只是两个和费曼先生的职业完全攀不上边的社会工作者,但在费曼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都非常重要。所以,在组建团队时,各个方面都要考虑,不要觉得和工作无关就不招。工作更是生活起居的一部分,专业与起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p><p><br></p> <p>王梓铭</p><p>时间:2020.7.24</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看过拍卖会的同学肯定知道,一个物品只要被拍卖,他的价格都会直线上升,到最后,可能还会超越他本身应值的价钱。费曼先生有一个朋友,也是物理学的教授,但实力却不怎么样,只因宣传的十分厉害,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都争着抢他。康奈尔大学先是提出有休假年,月薪上万,随后加州理工有说随时可以休假,月薪是康奈尔的2倍。康奈尔又将条件增加至自由上班,月薪是之前的三倍。两个学校就这么交往下去,最后康奈尔大学招到了这个人,但是,经过试用发现这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才后悔之前花的大价钱。这就是人一种非常常见的心态,看到别人加了码,自己也要加码,生怕别人把自己比下去,让别人看起来比自己厉害。简单的说就是攀比,做人不能太攀比,掌握好自己有的,不要为了一时的冲动去跟别人比较,这样不紧会弄得两败俱伤,还会让你在冲动过后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5</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很多人说入乡随俗,但有时候我们去乡下体验的可能就是这种乡野的风俗气息,所以,有些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是不需要随着时代变化抛弃的。不需要什么都做的和大城市一样。</p><p> 费曼先生去日本玩,去饭店吃饭,看见日本餐厅的装修和美国的餐厅一模一样。服务员服务的制度甚至是收的小费,都和美国没什么两样,连续好几家餐厅还都是如此。费曼先生感觉和在美国吃饭,生活没有什么区别,来日本体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是“重温了美国的风俗习惯”。</p><p>做人也是一样,不发展好自己做人的性格和特长,反倒想去模仿别人的性格和行为,让自己和别人一模一样,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这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普遍问题。考虑清楚自己的方向到底对不对之后,就需要坚持在大多数人顺流的同时自己逆流而上,就像我们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作弊,那我们自己是作弊,还是坚持自己不作弊?当然是后者。</p><p><br></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6</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假如有一件你不擅长,但名头很响亮的工作,你会不会去参加?费曼先生说:如果你去办了你不擅长的事,空有一个名头,没实力,最终是会被众人推翻的。</p><p>有一个飞行器公司来找费曼先生,说想让他来当飞机的工程师,飞行器公司根本没有搞清楚费曼先生是做什么的,想让费曼先生来挂个名头,工资很高。但费曼先生认为不是我的领域,我也不懂飞机,我去就是骗人啊。于是就回绝了。果然,与费曼先生同在物理学的朋友去当了这个飞机设计师,最后被人揭穿了他虚假的名头,被人赶下台,名声也越来越差。</p><p>我们做人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不会就是不会,不能因为工资高,名头响,就去弄虚作假,最后损失的不仅是你的职业,金钱,更是你做人的信誉。</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7</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费曼先生在大学里生活时,有一次,他所在的房间玻璃被一个学生拿石头砸碎了,但又没有看清学生的脸,便总是怀疑是系里的一个很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干的。于是便觉得这个学生处处行为,举止都像一个犯了错的人,最后,校方查清了是另一个学生不小心砸了费曼学生的玻璃,费曼先生便觉得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行为举止又正常起来了。</p><p>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在心里越是觉得一个人怎么样,他的行为在你眼里就越是朝着你想象的那个方向去,这就是用主管思维思考的结果。我们遇到事情一定是站在路人的视角去看的,就是客观,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判断时不掺杂自己的私人恩怨。</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29</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有些人没有能力却想当想当领导,便费尽心思,用尽各种手段上位,当上领导之后又没有实际的领导措施,导致整个集团的失败。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靠关系手段上位的,能力强,自然会被上级发现。费曼先生凭借着在物理学界的造诣,和他严谨的做事态度,先是在康奈尔大学收获了好名声,随后又被政府机构看中,成为了国家科研机构的领导。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当领导,但因为他踏实严谨,国家看到了他,所以不费任何手段,靠自己的科研技术当了领导。</p><p>三皇五帝时期没有我们现在如此便捷的沟通工具,舜和禹的事迹都能从山区传到都城。现在信息传递如此方便,只要你有实力,还怕没人赏识你?</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30</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费曼先生出名之后,当地政府争着与他合作,于是派了许多政府人员协助费曼先生研究。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与政府合作时,会被一大堆的例行公文和人员交往缠住,各种管理上的问题也纷纷出现。这十分妨碍自己的学术研究,只得拒绝与政府人员继续合作,只带自己的小部分人员继续进行科研。</p><p>费曼先生是想说研究啊,议事啊,人绝对不要多,就像一个科研项目,人一多,每个阶层需要汇报的表,每个人之间的交往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就多了,研究的时间就少了。所以,要做研究或商讨,尽量不要让人太多,控制在5个以下就差不多了。</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7.31</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在心里给人一些分类,但这种分类不是长久的,每个人每一天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以后的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p> 费曼先生在战后对日本人的品行,科研成果一直有偏见。所以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费曼先生一直对日本科学家提出的项目不赞成,认为日本人科研就是不行,只是为了侵略。但是交流会之后,日本科学家发现了费曼先生的心里,于是去和费曼先生解释,并保证自己的研究的质量,而且绝对不会用于军事。而后,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让费曼先生大吃一惊,之前费曼先生心中那个贫弱科技不发达的日本已经不存在了。</p><p> 每个人每天都在变化,今天可能他大大咧咧,明天可能就开始变得细心谨慎。随着人变,我们对他的定位也要变,每天将昨天对别人的看法清零,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别人,对人对己都有利。</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8.1</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什么时候干什么,不要总是想着快点研究出什么成果,只欲速,则不达。</p><p> 费曼先生在研究时遇到了瓶颈,就一心想把他攻破,于是每天只吃最简单,最快的饭,几乎不喝水。他身边的人都劝他歇一歇,但是他一心只想攻破这个难题。最后他的身体吃不消了,终于病倒了。一病就是你两个多月。事后他经过计算,如果按正常的生活方式来研究这个难题,一个半月基本上就能完成,但他前前后后加起来用了四个多月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研究出来的成果不一定对我们有用,但研究的过程就是让我们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做事情时一定要静下一步一步来,把事情做精做细,这样受益的才是我们。</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8.2</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现在很多人在辩论或探讨时都喜欢先声夺人,但是,先声并不代表能夺人,有时候还会让别人觉得你十分无礼。</p><p>费曼先生参加了一场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辩论赛。一开始就有一个学生大声宣扬自己的观点,不让对方多说一句话。最后,裁判费曼先生实在看不下去这个学生的行为了,直接罚他下场,并进行教育。</p><p>我们在讨论时其实并不需要先声夺人,你能力强,观点好,自然会得到认可,但如果刚开始就强压对手,先声夺人,给别人的印象不好,能力再强也不会得到认可。有时候,被动听别人先声夺人反而更有力,看清别人的观点,被动反驳,从被动变成主动,最后变成压倒性的胜利。</p><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8.3</p><p>书目:《别逗了费曼先生》</p><p>读书心得:人总是喜欢居高临下,不愿意以低的姿态看别人,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一种姿态。真正的强者总会欣赏对方,用较低的姿态看待他人。</p><p>费曼先生手下有一个学生,刚刚解决了一个连费曼先生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费曼先生便十分想去请教这位学生是怎么解决的。但先生周围的人都觉得不太妥,一个老师怎么可能向一个学生学习呢?但费曼先生却认为不管谁教谁,都是学习,没有年龄身份之分,不能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甚至要以较低的学生的姿态去请教。</p><p> 孔子能拜两个小孩为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去请教别人呢?如果我们年龄,职位高,那我们就需要放低姿态。如果我们年龄小,职位低,我们就更要以低的姿态去学习。虚心使人进步。有时,低处的风景比高处还要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