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藏青梦,八月三参圣洁行

随逸听涛

<p>一、前言篇</p><p><br></p><p>2010年7月15日,我和几个朋友自驾2辆车,川藏进,青藏出,历时22天,回到北京。记得那时可能还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和美篇。</p><p>每当翻出那时的照片,满满地都是美好的回忆,总是梦想着能再次进藏。</p><p><br></p><p>2010年拍摄,布达拉宫前合影</p> <p>那次的藏区之行,许多感触,不能一一道尽。下面这些文字是当年写的:</p><p>……</p><p>感受到了藏民的淳朴,感受到了一行朋友的谦让,感受到了什么是信仰,感受到了骑车一簇的坚毅......</p><p>太多了,留在以后慢慢品昧吧,用同行朋友在进藏路上即兴作诗结束,</p><p>我来了,又走了,</p><p>然乌有界,我心无疆。</p><p>天下雨,路塌方,</p><p>然也,呜呼!</p><p>来日梦中再徜徉……</p><p><br></p><p>2010年拍摄,纳木错湖</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qabpoqv?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如果可以,下次我一定骑车进西藏———回忆西藏的美</a></p><p>上面这个链接是我三年前写的,回忆2010年进藏的美篇,阅读量达到2.9万。</p><p>在文章的最后,我写到:骑车进藏至今没能实现,也许是终生的遗憾……</p><p><br></p><p>2010年拍摄,眼镜湖</p> <p>十年后,2020年8月15日,朋友们再次集结成都,准备再次自驾进藏。</p><p><br></p><p>2010年拍摄,布达拉宫背面倒影</p> <p>二、三参篇</p><p><br></p><p>十周年再次同游进藏,美好而又令人期待。</p><p>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日程后延,安排在了8月15日(比十年前进藏晚了整整一个月)。然而,又遇到了川西北地区强降雨的突发事件,我们进藏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危险的严峻挑战。</p><p>几度商议最后决定,在成都等一周,避开危险高峰期再进藏,而且路线做了更改,行程时间也压缩到一个星期,把风险因素降到最低。</p><p>原计划的一路皮卡护驾骑行打算就此泡汤。</p><p>有的朋友因时间原因或灾害风险考虑,也放弃了进藏计划。</p><p><br></p><p>2010年拍摄,藏区的小花</p> <p>三、日记篇</p><p><br></p><p>第一天,成都至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图标1);</p><p>第二天,红原县至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州政府所在地)(图标2);</p><p>第三天,玛沁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图标3);</p><p>第四天,玛多县––扎陵湖––果洛自治州达日县(图标4);</p><p>第五天,达日县至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图标5);</p><p>第六天,色达县至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图标6);</p><p>第七天,马尔康市至成都市。</p><p><br></p><p>我们的行程</p> <p>1、红原县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1960年,周恩来总理为红原县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p><p>县城海拔3500米,县域为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无明显四季界线,气候偏冷,春秋短促,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24.6℃,极端最低气温:-22.8℃。</p><p>红原县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以查针梁子为分水岭,东南为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红原县流域的21%,北部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红原县流域面的79%。</p><p><br></p><p>打卡分水岭</p> <p>2、玛沁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系国家级“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属典型的高原山地类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p><p>玛沁县属大陆性寒润性气候。西北部寒冷湿润,东南部由寒温潮温逐渐到冷温湿润。年平均气温-3.8—3.5℃,气温低,日温差大。一年之间无明显四季之分,冬季寒冷而漫长,时间长达八九个月。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短而多雨。除少数个别地带有80—95天的无霜期外,其余地区均无绝对无霜期。</p><p>阿尼玛卿雪山亦称玛积雪山、积石山。坐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系东昆仑山支尾段,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雪山,在藏语中意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它和西藏的冈仁波钦、云南的梅里雪山、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四大神山”。</p><p><br></p><p>云雾缭绕的阿尼玛卿雪山</p> <p>3、玛多县,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p><p>玛多县,南北宽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p><p>鄂陵湖、扎陵湖、冬格措纳湖、星宿海、黄河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p><p><br></p><p>鄂陵湖</p> <p>4、达日县是青海省果洛州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p><p>整个县域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持续时间7—8个月,多有风雪灾害;暖季气候湿润,持续时间4—5个月。最高气温23.2℃,最低气温-34℃,年平均温度为-0.5℃,昼夜温差为15-25℃。</p><p>巴颜喀拉山脉从西北向东南横贯达日县全境,将达日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黄河从西向东依北流境340公里,是达日县境内最大的河流。</p><p><br></p><p>达日县城晨景</p> <p>5、色达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的以藏民族为主的民族聚居。</p><p>色达县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型,年平均气温-0.16℃,1月平均气温-11.1℃,7月均温9.9℃,极端最低气温-36.3℃,极端最高气温23.7℃,长冬无夏,4季均可出现霜、雪,大气含氧量不足标准的60%。</p><p>这里民族民间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加之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以格萨尔文化、寺庙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p><p>1980年10月10号,五明佛学院在色达一条叫做喇荣沟的山沟里落成,当时仅有30人。</p><p>很难想象只用了40年的时间,色达佛学院就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不得不感叹信仰的力量。</p><p>来到这里,无论是修行还是旅行,色达都能给人们带来永恒的震撼和宁静。</p><p><br></p><p>五明佛学院</p> <p>6、马尔康市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的县级市,亦是该州首府,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马尔康是以原嘉绒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p><p>马尔康地处川西北高原南端,属高原峡谷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地面海拔在2180米至5301米之间。</p><p>马尔康高海拔的地理与高山峡谷形成了这里特殊的立体气候,冬干夏湿、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8-9℃,年降水量753毫米,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空气质量达到中国Ⅰ级标准。</p><p>这里,市区繁华热闹,我们又回到了大城市。</p><p><br></p><p>马尔康市的清晨</p> <p>7、回到了那个出发的地方,那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p><p>曾经度过的7天,每天都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惊奇,都带给我们难忘的心灵震撼。2500公里的行程,第二次进入藏区,再次体会那信仰的力量,再次感受那圣洁的山水,再次遇见那纯朴的善良……</p><p><br></p><p>请继续看精彩的下2篇……</p><p><br></p><p>成都的慢生活</p> <p>四、图片篇</p><p><br></p><p>驶入藏区,蓝天白云,花儿朵朵。</p> <p>泥石流,道路只能单向通过。</p> <p>黄昏下的月亮河,无人机摄于红原</p> <p>第二天清晨,我们又来到月亮河边</p> <p>驾车向前,经过莲宝玉则</p> <p>随着海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季节的景色。</p><p><br></p><p>莲宝玉则——玛沁——玛多的一路美景</p> <p>到达玛多县后,天气又晴朗起来</p> <p>玛多的格萨尔王雕像,无人机拍摄</p> <p>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果洛是《格萨尔》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格萨尔》史诗中的重要情节都与果洛有关。</p><p>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玛多县是英雄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福地。</p><p>为此,当地政府建造了格萨尔文化博览园。</p> <p>王后珠姆铜像</p> <p>独角神马与古代神兽麒麟齐名,又称“嘉洛川九百独角马”,它具有神的灵气、人的情感、龙的福运,是一匹瑰丽多姿、仪态万方的人间吉祥神骏。</p><p><br></p><p>独角神马铜像</p> <p>经筒</p> <p>藏族小姑娘双眼含泪</p> <p>藏族女人质朴笑容</p> <p>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p> <p>如影随行</p> <p>朝霞</p> <p>鄂陵湖</p> <p>扎陵湖流入鄂陵湖的河道</p> <p>黄河第一桥</p> <p>扎陵湖</p> <p>牛头碑</p> <p>色达五明佛学院</p> <p>色达天葬台!</p> <p>色达天葬!</p><p><br></p><p>天葬分尸房</p> <p>准备分尸的喇嘛</p> <p>远处山头等待大餐已久的秃鹫和为逝者祈福的人们</p> <p>抬着死者的遗体转塔三周</p> <p>聚集在天葬台附近等待人肉大餐的秃鹫</p> <p>在那恐怖的十分钟里,无法挤进天葬平台的秃鹫在外圈等待机会</p> <p>死者的毛发做的巨大转经筒后面,是山坡上等待人肉大餐的秃鹫,一个小僧人望着这场景,不知他的内心在想什么?</p> <p>餐后</p> <p>天葬结束了,离开天葬台的人和秃鹫</p> <p>五、视频篇</p><p><br></p><p>大疆无人机航拍的,换个视角看动态美丽画面。</p> <p>六、后语篇</p><p><br></p><p>十年后的今天,再次踏入藏区时,我仍然满载着十年前的情怀,特意戴着十年前的绿色太阳帽,穿着十年前的登山鞋,拿着十年前的单反相机。</p><p>从藏区归来,绿帽子丢了,登山鞋坏了。</p><p>也许这就是天意,毕竟十年了,那些该丢的就丢,该舍的就舍吧,但那些该留的还要继续保留着。</p><p>整整十年,如果说要和过去有个什么交代?我想,那应该是逝去的青春、美好的回忆、永恒的情谊和难忘的经历。</p><p>是的,有很多,我们都曾经拥有;也有很多,我们却无法挽留。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美好,一路前行!</p><p>今天,我们带着十年前的美好记忆,再次进入藏区;明天,让我们回忆着又过了十年的美丽今天,第三次踏上进藏的旅程。</p><p>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p><p>well.</p><p>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去做好。</p><p><br></p><p>这正是:</p><p><br></p><p>十年一觉藏青梦,</p><p>八月三参高原行。</p><p>耳顺再踏蓝白地,</p><p>圣湖神山不负卿。</p><p><br></p><p>十年前,2010年拍摄</p> <p>十年后,2020年拍摄</p> <p>七、花絮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