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青云</b></p><p>【前言】赣州,江西省省辖市,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赣州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今赣州)筑城于溢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是江西南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p><p>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浓厚。文天祥、周敦颐、苏轼、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2012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赣州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2017年,赣州获批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p><p>现在的赣州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正在成为繁荣昌盛、美丽富饶的大都市,让我们用一篇辞采华美、气势磅礴的《赣州赋》来了解赣州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华、深厚的积淀、美丽的风景、繁荣的都市和瞩目的成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赣州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张青云</b></p><p><b style="font-size: 20px;">虔州[1]上郡,江右[2]重枢。夏启文华,秦置名府[3]。倚天而得地势,连云而拓仙城。苍茫无边,山川横亘八百里;壮阔险奇,雄州高矗三千峰。河岳遮断,北枕翠微[4]之固;风物卓异,南控武当[5]之险。扼四省之要冲,聚山川之灵气。山水相连,沃野千里。黎元乐居,文风昌盛。市井富饶,民风至诚。江南宋城[6],殊域胜景。山水之美,九域[7]闻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注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虔州:赣州古称,隋开皇九年 (589) 以南康郡改置,治所在赣县 (今江西赣州市西南)。《元和志》 卷28: “取虔化水为名。” [2]江右:江右,指江南西部,是一个地理方位名词,为一个地理泛称,江右不是行政上的概念,是地理、文化和民系上的概念。[3]秦置名府: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溢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4]翠微: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5]武当:地处赣州市下辖市龙南,又称南武当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4米,九十九座奇峰平地突兀而起,绵延十数公里。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沿105国道徐徐展开。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南武当山风景区已成为赣、粤、湘、闽及港、澳、东南亚等地的旅游热点,是丹霞地貌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景区。[6]江南宋城:赣州被称为江南宋城,这是因为赣州城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宋代古迹和古城样貌,包括古城的主要街巷、排水设施、防御工程、重要建筑遗址以及当时的规划建制情况,其保存之完整、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也独一无二,被专家学者誉为宋城博物馆。苏东坡、赵抃、周敦颐、程颐、程颢、辛弃疾、文天祥等众多宋代先贤与赣州渊源深厚。[7]九域:"九州"之意。《晋书·孙惠传》:"今明公明著天下,声振九域。"</span></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关河锁玥 兵者必争。水亘机枢,山耸形胜。风翥云翔,虎啸龙吟。吾郡先贤,栉风沐雨,历经踬跛,南迁此土。渔猎耕樵,安于斯邑。领崇山之浩气,录龙脉之华滋。悠悠虔州,人文渊薮,世事迭变,历经战火,数易其名,屡仆屡立,坚毅不屈。西周之肇始,秦汉之一统,隋唐之繁华,明清之盛迹。金声玉振,天地相融。风云际会,四海纵横。折冲尊俎,菁英荟萃铸佳话;纵横捭阖,文华璀璨耀千古</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惟赣有材,于斯为盛。干城威武,灌婴[8]屯兵溢浆溪;浮云飘逸,绍京[9]书写《灵飞经》。倚亭夜话,东坡[10]赋诗咏廉泉;赍志未酬,稼轩[11]慷慨登高亭。理学巨擘,濂溪[12]南赣传薪火;真儒崛起,阳明[13]心学渐恢弘。孤胆赤心,文少保[14]举兵勤王;精忠爱民,岳武穆[15]抗命保城。治虔有功,光稠[16]泽润万世民;洪灾无忧,刘彝[17]巧建福寿沟。英才朝夕至,赣江日夜流。勤廉为官,曾几[18]史策留清誉;文笔恣肆,梦鲤[19]殿魁震神州。经世致用,易堂巨子[20]山河志,谨饬清慎,相国状元[21]四海忧。治水有方,均元[22]盛誉满天下;著作等身,启昆[23]论诗据上流。楠梓竞轮换,英贤布人寰。俊彦辈出,青史留名立殊勋;南赣[24]传奇,爱国为民世相传。</b></p><p><b style="font-size: 15px;">注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灌婴: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将灌婴受封颍阴侯,率领大军一路南扫,在赣南境内开疆拓土,在章水流域溢浆溪辟建了赣县,成为赣县开基之祖;嗣后两千余年,赣县与郡(州、府)一直同城共治,灌婴可以说是赣州城的开基祖。[9]绍京:即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赣州市兴国县长岗乡上社)人,江南第一宰相。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有《灵飞经》等作品传世。[10]东坡:即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惠州。路过赣州时,苏东坡拜访了当时著名的隐士阳孝本,两人很是投机,一同遍访当地名胜,在廉泉(今赣州一中校内)水边通宵长谈并赋诗,后来人们在泉边建了夜话亭,在亭中竖了一块高2米多的石碑,上刻"苏阳二公夜话图"。这块石碑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稼轩:即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35岁的辛弃疾来到了赣州,当了两年的江西提点刑狱,官署便设在赣州。两年的时间,他不止一次地登上了郁孤台,眺望北方,慷慨悲愤,渴望驱逐金寇,收复失地,写下了千古绝唱《菩萨蛮》。[12]濂溪:即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北宋嘉佑六年(1061 年)至治平元年(1064 年)任赣州通判,在水东玉虚观边(今赣州市章贡区水东小学内)悉心教诲程颢、程颐等弟子,后人为纪念这位理学鼻祖,在原址修建濂溪书院,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陈履忠将书院迁建于光孝寺右边(今赣州一中校内)。 [13]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在赣州任南赣巡抚时,曾在赣州阳明书院原址和通天岩设坛讲学,弘扬心学真义。[14]文少保:即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 德佑元年(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聚集兵众万人毅然开赴临安抗击元军。[15]岳武穆:即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公元1133年,岳飞驻扎赣州镇压农民起义,正因为他的坚持,没有执行宋高宗密令屠杀虔州城的旨意,赣州全城百姓得以保全免遭屠城浩劫。 [16]光稠:即卢光稠(840年-911年),讳定国,字茂唏,一字茂熙,出生于虔州(今江西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治理虔州及其他地区26年,政绩卓著,济贫恤孤,轻赋薄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使领地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还维修并扩建了虔州州城,建造了"郁孤台"。 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 [17]刘彝:刘彝(1017-1086) ,字执中,福州(今福建省长乐县)人。刘若思之子。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江西赣州城(以前称为虔州)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刘彝任赣州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其精巧的坡度和断面设计,还能保证排水沟内水流有足够冲力,冲走泥沙。为防江水倒灌入城,刘彝还根据水力学原理,在福寿沟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息"。 [18]曾几:曾几(jī)(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江西赣州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他是南宋伟大诗人陆游的老师,赣州最繁华的文清路便是以他的谥号命名的,著有《茶山集》。 [19]梦鲤:即池梦鲤(1224~1279) ,赣县(今属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镇村)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恩科状元。池梦鲤中状元时已50余岁,适其家乡建桥,乡民为他庆贺中状元荣归,遂名"状元桥"。迨后,赣城南市街其宅前曾建"状元及第坊",志其中状元盛况。 [20]易堂巨子:即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赣州市宁都县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 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明亡后,三魏兄弟与彭士望等9人,他们隐居宁都翠微峰,坚持民族气节,不肯仕清。常围坐读史,讨论《易经》,并把读书之地命名为"易堂"。人们称他们为"易堂九子"。 [21]相国状元:即戴衢亨(1755~1811年),汉族,字荷之,号莲士,赣州市大余县人。乾隆四十三年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如故。嘉庆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尝作《庐山瀑布图》 。 [22]均元:即戴均元(1746年12月27日--1840年10月2日) ,字修原,号可亭,赣州市大余县人,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戴衢享之叔父,与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著名文学家、名宦包世臣还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 时人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 [23]启昆:即谢启昆(1737年-1802年),字良壁,号蕴山,又号苏潭。清乾隆初年出生于赣州市南康县城东街步坊后。他由科举入仕,历官编修、乡试主考、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成为当时政绩卓著、清正廉明的省级长官,著名学者、方志学家。 [24]南赣:即赣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江山胜迹,百世闻风。奇山秀水,造化所钟。马祖[25]禅影,生脱俗入仙之心;宝盖[26]朝云,动效慕景仰之情。武当耸翠,登绝顶而逍遥;三百[27]锦绣,攀巉岩而惊心。丫山[28]飞瀑,千寻浪花归沧海;峰山[29]巍峨,万丈高石入青冥。赏通天岩[30]之凉雾,戏陡水湖[31]之清泓,吟燕翼围[32]之夜月,惊汉仙岩[33]之危峰。宋城巍峨,赣江浩汤。三台[34]鼎峙,浮桥[35]横江。飞瀑倾泻,峡谷幽凉。芳树挂果,野花吐香。鸟鸣而山幽,鱼嬉而湖静。河清海晏,家给人足。物产丰饶,黎民乐居。钟塔[36]高耸,石窟[37]恢宏。脐橙[38]甜美,围屋[39]驰名。莺歌燕舞,恍入尧天舜日;水秀山清,力造生态之城。</b></p><p><b style="font-size: 15px;">注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25]马祖:即马祖岩,位于江西赣州贡水东岸,因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驻锡于此而得名。宋代,马祖岩就已成为赣州著名的游览胜地了,特别是在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来马祖岩登高的游客可谓络绎不绝。苏轼、文天祥都云游过此处并赋有诗赞。马祖岩有宋代以来的石刻6处,现存4处,属市级文物。[26]宝盖:宝盖即赣州峰山宝盖峰,宝盖朝云古时为虔州八景之一。[27]三百:即三百山,三百山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粤港居民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发源于此,被誉为“东江之源”,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纪念意义的旅游胜地。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8%,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巨藤倒挂、遮天蔽日;山内沟谷纵横,溪流密布,剑河深涧,水秀瀑雄。[28]丫山:大余丫山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占地面积3万余亩,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地处北纬25度世界公认的黄金生态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2.6%,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西首个5A级乡村旅游点、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景区集山、林、泉、湖、瀑、洞等灵秀的自然奇观于一体,风光怡人,宛如仙境。[29]峰山: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峰山自晋代以来便是赣州的名山。唐以前叫仁空山,宋代更名为崆峒山,清朝末年开始称做峰山。历代都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地方,苏东坡把它列为赣州八景之首,是赣州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0]通天岩: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由摩沙岩石山组成。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顶有一窍,相传上可通天,故名。通天岩系我国南方古艺术宝库之一。它以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而著称。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359尊。石刻造像均为佛像神只,多属唐宋时期作品。这些造像神态各异,精致俊美,栩栩如生,是古石雕艺术中的瑰宝。其题刻字体丰富,刻工精美,古石刻书法中的珍品。这里岩深谷邃,幽泉涓涓,古木参天,冬暖夏凉,为赣南游览和避暑胜地。[31]陡水湖:陡水湖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又称上犹江水库,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陡水镇;水域面积地跨上犹、崇义两县;是赣南最大的丰厚水资源区地,水域面积达3100万平方米,蓄水量8亿多立方米,森林面积34万亩。陡水湖四季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夏,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和避暑的胜地。[32]燕翼围:燕翼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市龙南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北距县城60千米, 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 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燕翼围在布局上注重营造严谨的结构,着重于提升楼体的防御能力,从而使燕翼围在打仗时能充当碉堡,放下土炮又成为宜居建筑。2001年,燕翼围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汉仙岩:汉仙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会昌县筠门岭境内,坐落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赣南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以来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 。汉仙岩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 ,景区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面积约为75平方千米,由汉仙岩、汉仙湖、盘古山、羊角水堡、汉仙温泉、过江坪古松林等景区组成,蕴涵着深厚的八仙文化、盘古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 。[34]三台:郁孤台、拜将台、章贡台,三台鼎峙仕古虔州八景之一。 [35]浮桥: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章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36]钟塔:即和谐钟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虎岗村赣州大桥东岸引桥南侧,是一座以观光钟塔为核心,包括城市景观绿地、历史文化陈列区、欧式风情街区和接待中心区,是集文化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综合主题公园,占地面积485亩,和谐钟塔塔高113米,超过英国大本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钟塔。[37]石窟:即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通天岩风景区,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石窟,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五大岩洞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迹丰富,苏东坡、阳孝本、王阳明、蒋经国等历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了众多遗迹。[38]脐橙:即赣南脐橙,江西省赣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赣南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原产地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39]围屋:即赣南围屋,全称赣南客家围屋 ,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主要包括龙南县的关西围屋群、燕翼围、渔仔潭围和乌石围,全南县的雅溪围屋群,定南县的虎形围和明远第围,安远县的东生围屋群等。赣南围屋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豪情盈怀,建副省域[40]之城市;壮志凌云,铸文明城[41]之荣光。资源广硕,创世界钨都[42];瓜果丰沛,成脐橙之乡[43]。稀土之王国[44],江南之宋城,客家之摇篮[45],红色之故都[46]。光泽璀璨,四海名扬。峥嵘岁月,书写辉煌。赣南苏区[47],风起云涌,领袖云集,将星璀璨。烽火硝烟,壮烈殉国酬革命;碧血丹心,慷慨捐躯铸军魂。前赴后继,染红色之热土;百折不挠,建国家之摇篮。故都瑞金,逢盛世而展新颜,苏区精神,遇改革而放光芒。</b></p><p><b style="font-size: 15px;">注释:</b><span style="font-size: 15px;">[40]副省域:指赣州市加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41]文明城:指全国文明城市,赣州市2017年荣登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榜单。据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42]世界钨都:赣州是中国钨业的发祥地,号称"世界钨都"。占全国同类矿的70%、世界的60%;钨矿产量约占全国的20~30%左右,是我国乃至全球钨的主产区。[43]脐橙之乡:指赣州市信丰县,中国脐橙之乡,信丰脐橙以其果大色艳,甜酸适度,脆嫩爽口、化渣汁多、香气浓郁等特点闻名于世,素有"华夏第一橙"之称。[44]稀土之王国: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稀土王国"之美誉。[45]客家之摇篮: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客家摇篮,现有600余幢神奇的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保存完好、较具代表性的有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的东升围等古老的客家围屋城堡。还有规模宏大的客家文化城,是客家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有客家古村落——白鹭村。 2013年1月6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西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46]红色之故都:赣州市下辖市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 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2014年5月27日,瑞金市列入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2015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成为江西第七、赣州首个5A级旅游景区。2015年8月,国务院同意将瑞金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7]赣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忆往昔铮嵘岁月,看今朝鸿猷大成。改革行而狂飙进,宏纲举而春潮生。顺天时而聚人和,明礼仪而重朴诚。敢为人先,革新理念,经世致用,通灵达变。豪情满怀,决胜脱贫攻坚;绿意盎然,打造生态之乡。革弊立新,促特色产业之发展;因地制宜,喜农林渔畜之增长。品牌引领,外向经济求精求细;工业强市, 跨越发展做大做强。建金融商务,促数字经济,融大湾建设[48]增民生福祉。布局宏伟,华城崛起,银灯初上,璨璀飞扬。效益提高,力促产业转型;基础跃升,沟通四面八方。突破文旅,打造红色经典;振兴农村,彰显文明富强。礼容包让而树新风,仁贤厚德而迎八方,务实担当而举大业,科技创新而谱华章。经年勖勉,硕果累累,今我赣州,如日升腾:交通之枢纽,文明之城市,经济之百强,创业之沃土,宜居之家园,旅游之圣地。</b></p><p><b style="font-size: 15px;">注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48]融大湾建设:指赣州聚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span></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立高标,展鸿猷。雄才伟略,揽全局而制纲领;深谋擘画,思未来而绘蓝图。树生态之理念,建宜居之名城,重效能之提高,谱和谐之音符。任重而弘毅,心齐而意舒。盛世既逢,藉地利而奋起;宏图已绘,遇百折而志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崆峒[49]巍巍,章贡[50]汤汤。勋德化雨,善政未奂。壮哉赣州,风华卓绝盛世辉煌;伟哉赣州,气势恢宏万世永昌!</b></p><p><b style="font-size: 15px;">注释:</b><span style="font-size: 15px;">[49]融大湾建设:指赣州聚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50]崆峒:指赣州峰山,峰山古名崆峒山,清代《赣州府志》记载:“崆峒山,在城南六十里,古名仁空山。自南康数十里蜿蜒而来,章贡二水夹以北驰,为一群望山,其最高者,为宝盖峰”。</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p><b style="font-size: 20px;">张青云,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骨干教师,全国百名班主任之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研究员,江西省电化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专家,赣南师大硕士生导师,2017年度获全国“大国良师”荣誉称号,中华辞赋社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赣州市第一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本人热爱写作,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参加各项征文比赛多次获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