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记录新闻”岁月- 散文:寥廓山人-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聚合》

寥廓山人

<p>上个世纪的1966年,我从曲靖师范毕业,为承担“援藏任务”,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西藏军区101工程指挥部下辖的103指挥所政治处”,任政治处干事。我的主要工作是文字秘书,外加一项当时特别重视的工作任务一一“搞好记录新闻这项重大政治任务”。</p><p>为搞好“记录新闻”,处里配给我一台当时从日本购进的“三洋”牌半导体收音机,刻蜡纸的专用钢板和铁笔,一台油印机,蜡纸、油墨以及调和油墨用的汽油则随时领用。</p><p>收音机的接收波段,始终精确地固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上8点专题节目《记录新闻上。谁也不敢去拨弄收音机的调频钮,因为事关准确及时传达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弄不好,这会成为干扰毛主席、党中央声音的“阶级敌人”。</p> <p>在油毛毡盖顶,木板钉壁和石头垒墙围成的简易办公室里,我无论春夏秋冬,足蒸暑土气,或冰冻肌骨寒,三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天天早晨7点就已将接收“记录新闻”的事项准备就绪。北京时间8点正的钟声准时响过,女播音员坚定有力、清亮圆润的声音便从收音机里传出,播音速度是“记录速度”。“现在播送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然后是有关文化大革命取得种种伟大胜利的新闻、消息。好在我在学生时代的刻苦学习,认真记笔记,再加之对师范生的严格专业训练,造就了我的“飞快记录速度”!收音机音质好,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工作,无噪声干扰,我的听力特优,更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阶级斗争那根弦绷得又很紧,所以我不错不漏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地完成一个小时的“记录新闻”。</p> <p>接下来,是以仿宋字体刻蜡板,刻蜡板是细致活,要优质蜡纸,优质专用刻字钢板,优质铁笔配备好;握紧铁笔,以适当均匀的力度刻出均匀、整齐、美观的宋体字(蜡纸上有方格)。倘若刻错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那就前功尽弃,重新换蜡纸再刻;刻完后对照记录达三次,确认无误后,接着开始油印。</p> <p>油印的关键步骤是:一要把油墨加适量汽油调和得稀稠适中,便于把字清晰地印在白纸上;二要把刻好的蜡纸精准地扣挂在油印机的印框内;三要检查白纸层上有无微尘沙粒,一摞纸每张都要光洁滑亮;然后试印几张,做到字迹清晰,居中排齐,便可以正式油印了。油印份数与职工人数一致,等待半小时左右,油墨干透以后,便抓紧时间,分发到每个职工手上,供他们阅读学习。</p><p>当时,由于西藏与内地相距遥远,山高路险,通讯设施落后,条件极差,报刊杂志和信件从成都发出,邮车最快也得7~10天才能赶到昌都。“记录新闻”的重要意义及给职工们带来的及时学习中央信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p><p>领导和军代表(那时,实行军管)经常夸奖我“小陶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很认真,很有成绩!”。我呢,年轻好胜,当然深感自豪和感激领导的信任,分配我做这一头等重要的工作了。</p> <p>我的直接上级,政治处主任周益芬,当时40多岁,她对我这个刚出学校的毛头小子,十分看重和信任,并着意培养;军管组的刘满德组长也十分器重我。我在103指挥所(昌都金河水电站)政治处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邹益芬主任及她爱人李奋(当时任林芝军分区司令员兼103指挥所指挥长,是位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对我的饮食起居,冷暖疾病,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政治前途……都给予了相当细致的关照、培养和指导。激励我在三年多的“记录新闻”工作中,养成了守时、守信、诚实、严谨踏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按高标准完成任务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晃眼间54年过去了!至今常常回忆起这三年多做“记录新闻”工作的宝贵时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段工作历程,胜过我读三年的大专新闻专业,它使我对新闻写作产生了兴趣,奠定了新闻写作的基础。从“西藏自治区、西藏军区101工程指挥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文革中实行军管)办的机关刊物开始,每期都刋载有我写的“抓革命,促生产”等题材广泛的文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开始在《西藏日报》、《西藏科技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1979、1980、1981年连续三年被《西藏日报社》、《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科技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p><p>1982年7月调回云南宣威老家工作后,我坚持在新闻园地里耕耘,得到多家级别较高的新闻媒体报刋杂志的帮助抬爱,常有新闻、言论、杂文、散文、诗歌,豆腐块文章发表。人生中享受到了写作的成果乐趣,当然也备尝了艰辛!</p> <p>年逾古稀后,又有幸进入《美篇》;得到《美篇》老师和各位美友的帮助,虽然老朽,在写作生涯中又上了一个台阶!我认定: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自己的祖国奋斗!奉献!</p><p>一一寥廓山人2020- 09- 11.- 至13- 完成于曲靖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