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长沙

lj浪迹

<p><br></p><p> 在浙江金华地区悠闲了几天,8月24日上午10点登上金华~长沙的G2333高铁,一路向西跨过赣江,直奔湖南。车窗外,虽然没去过,但名字十分熟悉的城市依次闪过,衢州、鹰潭、宜春、萍乡、醴陵……,下午两点列车正点抵达长沙。</p><p> 因计划在长沙只做短暂停留,事先做了些入城攻略,在长沙火车南站下车、在出站口登陆湖南健康码,并接受测温后,快速跑向地铁口,直奔2号线上地铁,坐八站到袁家岭站下车,十分钟找到驻地,看看时间,15点30分,相当顺利。</p><p> 按说我应该是第三次来长沙,2016年八月,从湖北咸宁自驾入湘,陪朋友去长沙郊区探望姑姑,因遇大雨,放弃进城,停留片刻,旋即返鄂。去年也是八月份,我与几位好友从怀化乘高铁到长沙南站,然后直接换乘磁悬浮列车赶往黄花机场飞离湖南,再次与长沙城擦身而过,从这个角度说,长沙对我来说又是陌生的。</p><p> 长沙艳阳高照,天蓝云淡。根据天气预报气温37度,但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滚热,让我对“大火炉"长沙高温的担忧减轻了许多。</p><p> 因为在地铁车上看到橘子洲站也在2号线上,到酒店放下行李箱,临时决定,抓紧时间返回地铁2号线,快步赶往橘子洲。</p> <p>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景区整体开发陆地面积达90多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p><p> 橘子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宽约百米。</p><p> 橘洲公园 是 1982年7月正式开放的,现占地十四公顷,在橘州南端 有毛泽东诗词碑、颂橘亭、枕江亭、揽岳亭等景点。 </p><p> </p><p> (橘子洲全景 网络图片)</p> <p>  </p><p> 橘洲公园以成片桔园为绿化主体,园内名贵花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绿化、美化、香化、净化融为一体,观山、观水、观桔、观花各有千秋。</p> <p>  </p><p> 橘子洲,有人说它是一幅画,桃李争春,渚清沙白,橙黄桔绿,素裹银装。</p><p> 橘子洲,有人说它是一首诗,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p><p> 橘子洲,是镶嵌在湘江中流的绿色明珠,是长沙人民的骄傲。</p><p> 200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6周年的日子,在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之处,一座标志性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隆重揭幕。</p><p> 这尊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与橘子洲自然环境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25年深秋,时年32岁的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p><p class="ql-block">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p><p class="ql-block">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 class="ql-block">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p><p class="ql-block">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p><p class="ql-block">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2岁的毛泽东胸襟博大,气吞山河!</p> <p><br></p><p> 站在橘子洲眺望长沙城。</p> <p><br></p><p> 时近傍晚,漫步橘洲,江风佛面,百花飘香,本来就没有感觉太热,这时倒是觉得凉爽了许多。</p><p> 看来,橘子洲不仅风光秀美,还应该是高温天气“大火炉”长沙绝佳的纳凉地。</p> <p><br></p><p><br></p><p> 连续几年三伏天游走江南,总结出一条绝对有效的防热避暑办法,那就是紧紧抓住一个“早”字,尤其是到热门景区,早去,即凉爽人还少。</p><p> 为了拜访久闻大名的岳麓山,第二天,我放弃酒店早餐,6点30分在袁家岭站登上地铁2号线头班车,溁湾镇站转4号线湖南大学站下车后,在一位热心女士的指引下,来到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p> <p><br></p><p> </p><p><br></p><p>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72峰最后一峰,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p><p> 一座岳麓山,半部长沙史。</p><p> 众多古遗存,英烈壮士碑遍布青山,蒙蒙细雨,好像在慢慢为你讲述……。</p><p> </p><p><br></p><p>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岳麓书院门前不远处的“自卑亭”,亭子不大,寓意深刻。</p><p> “自卑亭”,是清康熙27年(公元1688年),长沙郡丞赵宁提倡兴建的,供行人歇足之用。嘉庆17年(1812年),岳麓书院院长彭名曜移建于通向书院道路的正中。现存自卑亭为清咸丰11年(1861年)修复建造。</p><p> “自卑亭”亭名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修养方法,好比长途跋涉,须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须从低处开始。</p> <p><br></p><p> </p><p><br></p><p> </p><p><br></p><p> 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的岳麓书院把湖湘文化史拉回千年以前。</p><p>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其他三座书院是: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河南睢阳书院)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铭记着湖湘文人精神,镌刻着长沙历史留痕。</p><p>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p>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p> <p> </p><p><br></p><p><br></p><p> 古往今来,书院学府知多少,但能够称得上“千年学府”的,唯有岳麓书院。  </p><p> 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来访岳麓书院,与主管岳麓书院教事的张栻会友讲学,并展开学术辩论,史称“朱张会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p><p> 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岳麓书院进入到繁盛时期。</p><p><br></p> <p>  </p><p> </p><p><br></p><p> 集句为联,最著名者,莫过岳麓书院大门联。即:“惟楚有材,于斯为盛”。</p><p> 该联作者在许多联书中均署名袁名曜,其实还有一位张中阶,所以此联应是两人合撰之作。</p><p> 清嘉庆年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张中阶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p><p>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在这里全联的意思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p> <p><br></p><p><br></p><p> 清代康熙赐匾“学达性天”</p><p> 清代乾隆赐匾“道南正脉”</p><p> 这两块镶金大匾悬掛在岳麓书院讲堂大厅正中央。</p> <p><br></p><p><br></p><p> 麓山寺碑亭</p><p> 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 (730年)由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明代知府钱澍建亭护碑。</p><p> 麓山寺碑为青石,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多字。字体为行书。</p> <p><br></p><p> 穿行岳麓书院,出后门不远便是驰名遐迩的“爱晚亭”了。</p><p> 岳麓山爱晚亭,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p><p> 据考证,“爱晚”是当时任湖广总督的毕沅(号秋帆)所改。毕沅当年常到岳麓山一带游览。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p><p> 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现存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p><p> 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p><p> 爱晚亭堪称我国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p> <p><br></p><p><br></p><p> 2013年“爱晩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p><p> </p><p><br></p><p> 继续拾阶而上,来到麓山寺门前叉路口,草坪处看见一位晨练老者,便上前询问"黄兴纪念碑"和“长沙会战碑”该走哪条路?老人家热情且善谈,这位湖南大学退休老教授说,他坚持登山晨练有十几年了,对岳麓山有很深的感情。</p><p> 他说,岳麓山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虽然山不算高,海拔只有300多米,但</p><p>岳麓书院、麓山寺、隋舍利塔、云麓宫、爱晚亭、禹王碑等遗存比比皆是。在岳麓山中还错落着晋代陶侃、唐朝裴休、宋代朱熹等人的寓所和近代辛亥志士黄兴、蔡锷、陈天华、焦达峰等人的墓庐。</p><p> 他还告诉我,抗战时期长沙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共歼日寇十多万人,中国军队阵亡、失踪也有九万多人。三次长沙会战时,湖南“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所"就在岳麓山爱晩亭后不远处的防空洞里。</p><p> 这位江教授告诉我,岳麓山现在还有50多座抗战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并为我指路“长沙会战碑"已经由云麓宫前迁移到了响鼓岭。</p><p><br></p><p><br></p><p>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万寿禅寺,位于岳麓山山腰,由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p><p> 麓山寺,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p><p> 麓山寺,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这座古寺曾六度毁于战火。1944年再次毁于日军,仅存山门和藏经阁。现今麓山寺殿堂已经修复,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山门作牌楼式,额书“古麓山寺”。</p> <p><br></p><p><br></p><p> 山道蜿蜒,细雨如丝。</p><p> 在经过“陈明仁将军墓庐"(长沙起义将领)和“张辉瓒墓地”(正是毛泽东诗中写的“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据说文革时期该墓损毁严重,后经长沙市政府整理修复)后,我站在辛亥革命志士黄兴纪念碑前。</p> <p><br></p><p><br></p><p> 长沙会战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指挥所旧址</p> <p><br></p><p><br></p><p> 长沙会战碑</p><p> 1941年7月7日由陆军上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立,碑文记述了1939年9月陆军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p> <p><br></p><p><br></p><p> 当我从山顶返回山腰的“爱晩亭"时,时间刚好十点,此时雨过天晴,巍巍麓山,苍翠欲滴,充满生机。</p> <p><br></p><p><br></p><p> 岳麓山山门前即是湖南大学教学楼</p> <p><br></p><p> 因为第二天就要离开湖南,在驻地酒店大堂,询问服务员长沙哪里集中卖湖南特产,站在一旁的保安小伙热情插话:“北方人吧?如果第一次来长沙,不走走解放西路,不去黄兴南路步行街尝尝小吃,算你没来长沙。”</p><p> 此话有理,入“湘"随俗,骑上共享电动车,直奔步行商业街打卡蹭热度。</p> <p><br></p><p><br></p><p>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与解放西路交汇路口。</p> <p><br></p><p><br></p><p> 想过闹市街区人会很多,但没有想到人会这么多。</p><p> 据说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是入夜以后,年轻人在解放西路彻夜狂欢,我能想像出,那是一场由"娱城"俊男靓女共同演出的,永不谢幕的嘉年华。</p> <p><br></p><p><br></p><p><br></p><p> 凑个热闹,也排队尝尝臭豆腐。</p> <p><br></p><p><br></p><p> 这里的辣,辣的直接,辣的透彻,辣的纯正,没敢触碰特辣,一盘红辣椒炒肉就足以把你辣懵!</p> <p><br></p><p><br></p><p> 用两、三天去了解一座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的古城,是根本不可能的。</p><p> 但短暂逗留,快步长沙,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p><p> 虽然在长沙期间正值高温季节,但并未感到酷热难耐,“大火炉”长沙在最热时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p><p>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热辣直率、善良通达、热爱生活、不惧磨难。</p><p>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几乎尽毁长沙地上建筑和历史遗迹,但热爱历史、尊重历史、永不放弃的长沙人还是在全力保护仅有的珍贵历史古迹同时,不懈地还原历史,并创造书写新的城市发展篇章。</p><p> </p><p> 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热土!这里是创造奇迹的地方!</p><p> 火辣辣的味道、火辣辣的性格一定与“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有关!</p><p> 长沙,我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