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堡镇名称由来及昔日</b><b>辉煌。</b><b style="font-size:18px;">堡镇位于崇明岛中东部南沿,南濒长江,是崇明岛第二大镇,也是崇明县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堡就是土筑的小城,军事上用于防守的建筑物,也有解释意为有城墙的村镇。相传明万历45年(1617年),为抗击倭寇侵崇,当地百姓在此筑起土堡御敌,此后,在土堡周围聚居人渐增,商贸频繁,便形成集镇,称作堡城镇,镇名由此而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堡镇镇聚落堡镇港,呈南北向条状分布,南横引河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以红领巾桥为界,分南堡、北堡,堡镇中路为商业闹市。堡镇镇工业起步较早,崇明县开明绅士、民族资本家杜少如,先知先觉、独具慧眼,审时度势,分别于1922年和1933年,创办大通和富安纱厂,还有永裕轮船公司、毛巾厂、大安铁工厂、东明电气公司、酱厂等企业;金融业有大同商业银行;商业有大成堂、源泰、协和、同昌祥、老大房等店,工商业之盛曾甲于全岛。杜少如还筹资创办堡镇小学,民本中学等一流学校,培养优秀人材;还发起建造码头、江堤,修筑公路、桥梁,安装电灯、电话、自来水,造福地方百姓,为堡镇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通和富安纱厂是崇明地方工业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立足堡镇,背靠崇明,面向上海,放眼全国。崇明当时是棉花产区,年产量约二十万担左右,由于本地没有纱厂,大量棉花只能销往上海,而机制纱全靠外地进口,花贱纱贵,使崇明的资源和利润滚滚外流。</b><b>杜少如萌生在崇明开办纱厂的设想,充</b><b style="font-size:18px;">分发挥岛上产棉区的农业优势和距离上海最近的地理优势,原料棉花来自崇明本地,不足部分由启东和海门补充,将棉花加工成棉纱在当地销售,多余部分销往上海,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实现了高产高效并举和产供销一体化良性循环。从上海引进国外先进棉纺设备,企业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上海纺织系统招聘,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在上海筹集,大树底下好乘凉,靠自己的实力打天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通和富安纱厂占尽天时天利人和之便,无一不全,得天独厚,在崇明岛上声名显赫,如雷灌耳,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是棉花加工厂的龙头老大,独树一帜。企业做强做大的背后,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社会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大众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配套的职工子弟小学、纺织技校、医院、电影院、图书馆、招待所等一应俱全,带动了堡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附近乡村振兴,促进了堡镇繁荣兴旺,盛极一时,堡镇是崇明区域经济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b><b>这是当年崇明民族工业,为之骄傲的辉煌!大通,富安,两个在人们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名字,两个承载着崇明人多少情结的纱厂,两个至今停留在家乡人口中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堡镇还是当年新渔乡的所在地,乡政府设在堡镇镇堡镇南路210号,下设7个渔民村,遍布崇明各地港口。拔黄花郎是我童年记忆深处永远的珍藏,每年春末夏初,南堡镇双十街上的富安桥南面、南北竖河西岸岸边,多时十几条,少时七八条机帆渔船一字长蛇排开。附近方圆几十里的乡镇、几乎家家户户的农民和市民起早贪黑,从四面八方赶来拔黄花郎。靠在岸边的捕渔船开舱售鱼,张灯结彩,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加上前来渔市轧闹猛的老人小孩,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声嘈杂,熙熙攘攘,进进出出,场面之盛大热闹如同庙会。堡镇一年四季,河鲜江鲜海鲜连绵不断,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丰富的水产品成了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大饱口福,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美好的恩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堡镇人祖祖辈辈过着返璞归真,无忧无虑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百年堡镇,大通未来。堡镇是崇明旧时“桥、庙、堡、浜”四大名镇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政通人和,人寿年丰;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工农渔服、四业发达;经济繁荣,民康物阜;人给家足,兴旺富庶;百年堡镇是个令人神往、留恋忘返的鱼米之乡!美不美故乡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故乡是我的生命摇篮和起点!</b><b>我以家乡为荣,家乡伴我成长。故乡留不住肉体,他乡留不住灵魂,崇明堡镇是我肉体和灵魂永远的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b></p> <p class="ql-block"><b>二、堡镇地区行政区划沿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1958年,堡镇集镇地区建堡镇镇,为崇明县县属镇;堡镇集镇周边农村地区建堡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堡镇人民公社为堡镇乡;1993年,撤销堡镇镇、堡镇乡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堡镇镇;1994年,撤销新渔乡建制,在堡镇镇辖区内原新渔乡所辖的村组进行属地化管理,划归堡镇镇管辖;2000年,撤销堡镇镇、五滧乡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堡镇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新渔乡】1966年,由分布在全县各地的渔民组织而成渔业人民公社,专事渔业生产;1984年,改渔业人民公社为新渔乡。乡政府设在堡镇镇堡镇南路210号;下设7个渔民村,分布于奚家港、开港、南六滧港、堡镇港、老滧港和施翘河港口。全乡共有95l户、3792人(1989年版崇明县志)。该乡渔业生产以近海和长江捕捞为主,捕捞作业区域除长江口外,还有鲁、浙、苏、闽四省沿海。</b></p> <p><b>正大街122号堡镇镇政府,是为崇明历史名人杜少如住宅,属于崇明县的县级文保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杜少如 (1886—1940),又名杜廷珍,崇明南堡镇人。15岁学从商,1920年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作,集资64万银元,创建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杜少如与施丹甫等筹资近20万元,创办永裕轮船公司;1924年与施丹甫等筹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30年,为促进纱厂资金周转,杜少如在堡镇合资创办本县第一个银行一一大同商业银行。1932年,杜少如因与姚锡舟意见不合,退出大通纱厂,而与地方名绅王清穆集资50万银元创建富安纱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杜少如一生创业甚多,先后在上海、崇明 (当时属江苏省) 创办大中棉织厂、沙市纱厂、崇明印织厂、大东薄荷厂等。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积极支持施丹甫等创办私立民本中学和第三医院,与王清穆、施丹甫、龚允文等创立堡市保坍会,还发起建造码头、江堤,修筑公路、桥梁,安装电灯、电话、自来水造福地方。崇明沦陷后,杜少如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迁居上海。1944年5月去世,终年54岁。</b></p> <p><b>杜少如的近代欧式建筑故居</b></p> <p><b>杜少如住宅:正大街122号堡镇镇政府,是为崇明历史名人杜少如住宅,属于崇明区的区级文保单位。</b></p> <p><b>厅内的旋转木梯保存完好</b></p> <p><b>杜少如老宅</b></p> <p><b>1919年,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集资64万银元,在堡镇大通河南购地100亩筹建大通纱厂。</b></p> <p><b>大通纱厂全景图,左边自备电厂,右边纱厂车间。</b></p> <p><b>宝华银楼,崇明最早的银楼,位于北堡镇。</b></p> <p><b>北堡镇沈宅墙门(建于清乾隆年间)</b></p> <p><b>堡镇“小金库”,清末民初修建。</b></p> <p><b>解放街上的老房子</b></p> <p><b>正大街和光明街:两条街位居镇中心。其中堡镇光明街是市规土局公布的本市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保存有历史建筑共有11处,百年以上的古宅有5处,其中200年以上的建筑有2处,留存较为完整的三进两场心,四进三场心等崇明特色民宿建筑,其间也能见到别具特色的旋转式木质楼梯及别致的阳台的西式风格。反映了崇明最具传统特色的古镇风貌。正大街上也留存有很多古迹,如杜少如住宅、高氏贞节牌坊等。</b></p> <p><b>堡镇正大街</b></p> <p><b>堡镇正大街</b></p> <p><b>堡镇正大街</b></p> <p><b>堡镇正大街</b></p> <p><b>堡镇正大街民居</b></p> <p><b>老街现貌</b></p> <p><b>堡镇正大街-24号宅</b></p> <p><b>堡镇正大街-24号宅</b></p> <p><b>堡镇正大街-24号宅</b></p> <p><b>堡镇南路民居</b></p> <p><b>堡镇南路民居</b></p> <p><b>堡镇南路民居</b></p> <p><b>堡镇南路民居</b></p> <p><b>堡镇光明街</b></p> <p><b>堡镇光明街</b></p> <p><b>堡镇光明街上的老房子</b></p> <p><b>堡镇光明街上的老房子</b></p> <p><b>堡镇光明街</b></p> <p><b>堡镇光明街民居</b></p> <p class="ql-block"><b>三、堡镇历史古跡</b></p> <p><b>清代陈平策妻高氏的石牌坊。</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高氏贞节牌坊:位于正大街148号。堡镇贞洁坊: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牌坊坐西向东,花岗石料,二柱二梁,单口,立柱皆0.4米见方,高5.6米,柱距3.7米。坊额刻有“皇庆旌表”和“陈平策之妻高氏之坊”二匾,另有高氏传记碑一通,雕有“二龙戏珠”、“狮子抢绣球”等图案,碑文现被水泥覆盖。</b></p> <p><b>南堡镇正大街上乾隆年间的贞节牌坊</b></p> <p><b>云林寺</b></p> <p><b>堡镇历史悠久,古物遗迹众多。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云林寺,相传乾隆皇帝的伯父曾来寺游玩过,并亲笔书写“福宇”匾额一块,悬挂在祖师佛像的边梁上。</b></p><p><br></p><p><b>林寺云位于崇明县堡镇五滧村登瀛(原五滧镇登瀛村)1199号。</b></p> <p><b>天妃宫</b></p> <p><b>观音庵:观音天妃慈悲心,海岛信众保平安。观音庵前身为“花沙城隍庙”,民国初期改为尼庵,始定名观音庵。2002年,观音庵迁移至崇明堡镇在原“天妃宫”旧址内重建。庵内清净闲适,是祈福的好去处。</b></p><p><br></p><p><b>观音庵位于堡镇南路83号,于2002年开始扩建,占地七亩,重建用地面积1800平方米,主要是利用天妃宫原建筑格局并对旧建筑加固改造,投资四百万元,由崇明区佛协与观音庵自筹资金。2004年观音庵新建工作启动,建主殿三身殿一幢三层,高度21.8米,建筑面积1203平方米;僧尼寮一幢三层,高度16.2米,建筑面积1885平方米;山门一幢一层,高度12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3248平方米。</b></p> <p><b>倪葆生住宅</b></p> <p><b>倪葆生住宅:建于1927年,现为崇明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房屋坐北朝南,三进二院式,占地面积1391.5㎡,纵面阔23米,总进深60.5米。房屋北、东、西三面环以护宅沟,共有房屋29间,均为砖木结构,白色粉墙面,硬山小青瓦屋顶,部分房屋山墙做观音兜,属于崇明典型的“独宅独水”式民居。</b></p> <p class="ql-block"><b>四、堡镇历史人文</b></p> <p><b>崇明一号古树</b></p><p><b>地址:崇明区堡镇四滧村滧村(瀛杏湾农庄附近)</b></p> <p><b>百年银杏树:约植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拥有440多年树龄,集日月之精华,稳居崇明岛最老古树之首。本来是一公一母两棵杏树,几年前一道闪电将其中一棵劈倒,现在旁边的小树应该是后来种上去的,为了保护,还竖了一根避雷针。</b></p> <p><b>位于堡镇四滧村的崇明一号古树,在崇明古树管理部门的精心呵护下,430多岁的银杏树王枝繁叶茂,满树金黄。</b></p><p><br></p><p><b>这株古银杏树高31米,栽植于明万历二年,是目前崇明树龄最大的古树。</b></p> <p><b>堡镇解放街的0882号,百年腊梅。</b></p> <p><b>堡镇解放街的0882号,百年腊梅。</b></p> <p><b>堡镇解放街的0882号,百年腊梅。</b></p> <p><b>茶馆店里的书场</b></p> <p><b>瀛洲古调</b></p> <p><b>海鲜鱼摊</b></p> <p><b>箍木桶和编竹篾:年代久远的民间传统工艺</b></p> <p><b>灶花</b></p> <p><b>堡镇码头:曾经也是繁华一时,随着时代发展,交通工具逐日更新,码头也渐渐萧条了,现在的候船大厅门庭冷落,很难再见往日情景了。</b></p> <p><b>堡镇港海塘,建于1927年</b></p> <p><b>堡镇港码头</b></p> <p><b>堡镇码头:曾经也是繁华一时,随着时代发展,交通工具逐日更新,码头也渐渐萧条了,现在的候船大厅门庭冷落,很难再见往日情景了。</b></p> <p><b>上棉三十五厂旧址(大通纱厂)</b></p> <p><b>上棉三十五厂旧址(富安纱厂)</b></p> <p class="ql-block"><b>五、堡镇配套设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堡镇镇区配套设施齐全,配有商业广场、集贸市场、医院、银行、学校等。水路交通也很便利,现在堡镇,南、中、北路贯通镇区南北,堡向公路、大通路贯通东西,还有9条区管市政道路和13条镇管街坊道路,形成集镇区域交通枢纽。拥有客运码头,每天约10多个班次往返宝杨码头。目前运行10多条支线通往城区及东部地区,还开通了堡镇至汶水路的申崇三线(区间)直达公交。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宜人环境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近年来,堡镇因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除了适合宜居,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b></p> <p><b>市民公园</b></p> <p><b>旧时的公交车站</b></p> <p><b>堡镇电厂:以前在堡镇码头岸堤上,远远就看到堡镇电厂的几个大烟囱,这样的场景在电厂关闭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b></p> <p><b>商业广场</b></p> <p><b>新型集贸市场</b></p> <p><b>医院</b></p> <p><b>民本中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