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喜欢初见的微笑,我喜欢青春的相伴,我喜欢你和我相遇在校园,笑着说‘老师早’……”美妙的旋律在耳畔萦绕,我也沉浸在一幕幕欢喜中,感沐着成为一名教师的荣光。</p> <p>挨过了一个漫长的夏天,学习、复习、笔试、面试,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我们90余名新教师可以安然地坐在这里,聆听局长寄语,参加入职培训。顺利通过考验,此刻的我们也由高度紧张的状态放松下来,准备迎接入校后的工作。本想着报到——入职——日常工作,就是最好的状态。在学习了此次培训内容后,我才恍然——初心在胸,方能行远。</p> <p>培训伊始就是庄严的宣誓仪式。全员肃立举起右拳,放在耳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4个字,掷地有声,久久回荡,叩响心扉。简短的24个字,既是道德规范,又是职业规则,同时也是昭示着职业规划。</p> <p>执一事终一生。入职前,从教是我们的职业选择;入职后,从教当为我们的职业归属。说来轻松,却又是重重考验。</p><p><br></p><p>首先,是我们的职业初衷。在快问快答环节,我们发出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或是肩负家人的期许,或是求一份稳妥的工作,又或是真心热爱讲台、粉笔和灵动无瑕的孩子们。不管我们是何缘由走上这个岗位,此刻起,我们就要以誓词中的24个字鞭策自己,坚定一颗奉献的初心——三尺讲台谱芳华。</p> <p>其次,是我们的职业认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在备考阶段背得滚瓜烂熟,今天已是局中人,我们对于职业的认知不能仅仅是围绕着静默的文字,更要赋予这份职业以情怀和温度。张教授让我们以三个词语来形容教师, 思忖片刻,我在本上写下——成全,温暖,永葆活力。当时脑海中浮现几个声音:“学生也不怕你呀?”这是旁观者的质疑声;“孩子要是不听话,您就打他,收拾他,没事儿,管就行。”这是家长的殷切声。“……”这是学生面对老师时的鸦雀无声。而这些,都不是理想中的教学状态,更不是理想中的师生关系。震慑、权威只会带来冷漠和忌惮,不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鲜活的生命之光,个中美好也无从谈起。这也让我想起了一道考题,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爱如长风,爱也是走进学生心灵最近的路。</p> <p>再者是我们的职业追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不做职业规划,未来的一年甚至几年之内,我们可能会陷入困顿和倦怠。望着天花板盼退休的日子,肯定是煎熬的。有人趣评教师工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在变换,在成长,作为老师,我们怎能原地踏步呢?于是,我做了一个未来五年的规划。一年之内尽快掌握学科脉络知识和技能,三年之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成为一名经验型教师,之后两年成熟起来,向着专业和精深方向迈进。我不追名逐利,但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优秀”为标准鞭策自己。有位耄耋之年的老教师这样勉励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必急功近利,也不要好高骛远,所有的伟大都出自平凡。也应了那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p><p><br></p><p>在刚刚过去的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抗击疫情的表彰大会上,被颁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在发言中讲到“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那我们身而为师,亦当不负师名。秉明烛师心,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耕耘希望;治为人之学,在言谈举止间树立榜样,为师为表。</p> <p>今日又逢最光辉的节日——教师节。值此时刻:感念师恩,让我读懂传承和发扬;祝福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