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p> <p>党的一大代表、开国元勋董必武</p> <p>青年时代詹才芳</p> <p>从武汉中学走出的开国将军詹才芳</p> <p><br></p><p>詹胜在武汉中学百年纪念活动的视频讲话</p> <p> 我的父亲詹才芳是从武汉中学走出来的开国将军。</p><p> 董必武是詹才芳的姐夫余楚臣的舅舅,1924年詹才芳经姐夫余楚臣介绍进入武汉中学半工半读。</p><p> 董必武是詹才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导师和参加革命的指路人。</p><p> 1925年秋,父亲詹才芳受董必武委派,回红安开办贫民学校,建立农民武装。</p><p> 董必武倡导的武汉中学校训:“朴、诚、勇、毅”,也成了詹才芳为人、做事、打仗的座右铭。</p><p> 朴-詹才芳将军一生吃素,充分体现了一个“朴”字,他的战友们尊称为“斋公”。</p><p> 诚-詹才芳将军以诚相见,诚实善良,红军时期救过和帮助过不少日后成为开国将军的人。</p><p> 勇-秦基伟将军回忆说,詹连长打仗勇敢、果断!他的很多警卫员都深有感触。</p><p> 毅-詹才芳将军无论是在革命高潮还是低潮,还是受到误解,始终坚定信念,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心胸坦荡。</p><p> 可以说,詹才芳毕其一生,践行着武汉中学校训。</p><p> 在延安抗大,董老给詹才芳提字“大勇若怯,大智若愚”。</p><p> 解放后,董老经常来广州冬休,有一年,我随父亲去广州的留园餐厅看电影,父亲一进餐厅,在距离董老十米开外,便举手敬礼,这是一个标准的高抬手臂的行进间的军礼,董老慈祥地站起来和父亲握手,父亲急切地扶董老坐下,这一幕,经常在我脑海里回放。</p><p> 在武汉中学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必须高举革命先驱董必武主席倡导“朴诚勇毅”的旗帜,在新长征的道路上奋勇前进!</p><p> 2020年7月23日</p><p> </p> <p><br></p><p>(图片来自网络,感谢詹胜提供文字和视频,詹胜系詹才芳将军之子)</p> <p><br></p><p> 后 记</p><p><br></p><p>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武汉中学百年华诞之际,詹胜讲话视频文稿。武汉中学创办人董必武和从武汉中学走出的开国将军詹才芳,他们真实的历史令后人肃然起敬。</p><p> 詹才芳将军是笔者父亲史一民的老首长。1949年1月,46军参加了解放天津的平津战役。继之,北京和平解放,46军准备南下参加长沙、衡保战役,这时詹伯伯决定我大哥史惠然继续上学,以备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我父亲把大哥送往北京上学,1951年他从北京男七中初中毕业,父亲准备让他转到老区入城的公费学校读书。当时大哥已经在京读书,若要转往刚刚进城不久的老区学校,得有一定的手续。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詹伯伯知此便给董必武(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亲自写信。我大哥持詹伯伯亲笔信去见了董老,董老的秘书接待了大哥,董老还在百忙中给华北中学写亲笔信。因华北中学没有高中部,大哥又辗转进了老区入城的另一所学校“师大附中二部”,即后来更名的101中学。 </p><p> 这段过往已近70年,大哥每每提起非常感念二位革命先前。刚刚迈进新中国,他们治国治军日理万机,却没有忘记关心下属子女的教育,并亲力亲为入学安排。而我大哥也不负詹伯伯知遇之恩和董老钦然之点,他学习成绩优秀,1954年9月被天津大学录取,毕业后留校做了教师。</p><p> 笔者谨以美篇,感恩二位先前为教育所融化的心血,用一生践行并传承“朴、诚、忠、毅”之校训。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行事风范,必得后世深深敬仰和缅怀。</p> <p>1945年冬季全家在冀东合影,右一父亲史一民,左一母亲,后排是大哥,母亲怀抱二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