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方山寺行脚朝台日记一

方山心志

<p>清晨,微光初曦,天空像是还未完全醒来,盖着层薄薄的雾纱,鸟儿清鸣,猫咪没有又带着一堆猫孩前来蹭饭。</p><p>肉肉们基本已经在前夜之前全部充分地浇透了水,即将出发,有些放心不下的不过是这些花花草草,猫猫狗狗,或许是因为这些都是生而让人怜惜而需要被照顾的事物,不同于人类的可以自力更生,虽然有时它们的生命比人类更加坚强。</p><p>院子里参加行脚的人们大多已走出房门,脸上洋溢出的欢乐与法喜自是不言而喻,大家还沉浸在即将出发的喜悦中,暂时还顾及不到这之后一路上所要经历的种种艰难。</p><p>人生而希求快乐,不喜欢吃苦,这决定了人生的不同意义。一些人为了成就别人的幸福快乐而愿意牺牲自己,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快乐可以不择手段的伤害别人。一念成佛一念魔,庆幸自己是个幸运儿,遇见了佛法,遇见了善良。只是这次我们决定,要去吃苦,苦中作乐或许更会让人珍惜。</p><p>七点,大家集合在大殿,这座历经了千年的寺院,虽经几次大火焚毁,又经几度枯荣,至今也算是基本恢复了原貌。雕梁画柱,灰瓦朱窗,新油漆的大门尚还散发着新鲜的光芒,如若不是几盏现代灯光,谁又不恍惚是梦回大唐。</p><p>殿外花开无语,殿内梵音袅袅。诵经、祈福、发愿,看似复杂的程序并不是佛法的要义,但它的庄严神圣却能让人心生敬仰。佛法利益当从恭敬中得,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恭敬的是自己,获益的也是自己。因果不会错过谁。</p><p>自己虽已出家多年却常常仍会为这样的时刻而心生感动。或许这是一种情愫,也是自己无始劫来微小的善根吧。</p><p>合影之后出发,大家依旧兴奋异常,半个月后,希望还是这样一群人出现在五台山的大白塔下,照片中的一个也没有少。对于未来我们不需要有太多限定,安住当下或许更为美好。</p><p>第一天的路程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一位居士自告奋勇要带我们爬山抄小路,中午在她的亲戚家吃饭,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出发吧。</p><p>启程比打了鸡血还要刺激,缺少经验的我们似乎用上了自己最快的速度,在曲折坑洼的山路上健步如飞,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告知别人:我能行吧。</p><p>这个队伍,最小的是00后,最大的已经七十多岁。按三岁一个代沟来说,年龄差的不是几个沟就能跳的过去。因为年纪的问题,出发之前师父就已经告诉大家,如果谁实在坚持不住,可以坐车先回家,可是谁也不希望半途而废。生命的第一次行脚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让生命更辉煌些,让未来可期,让平凡的人生有那么一些不平凡,必须努力。</p><p>原本宽敞的山路在这段时间急雨的冲刷下有些泥泞坑洼,而居士对路的儿时记忆也有些模糊,折返,绕行,问路,等待,前进,虽然比预计的捷径反而多绕了几里路,但好在第一天大家的新鲜兴奋劲还在血液里沸腾,权当练脚吧。</p><p>中午十二点十分,总算走到了南河村居士家里,一碗豆汤似乎比全世界的饮料都可口,接连喝了四碗,意犹未尽。人世间最美妙的事物往往都是微小的,却在因为用心上战胜了其他。</p><p>用完斋后小憩了一会,居士们把床让给师父们用,自己则在院子里或者沙发上坐了会。其实她们的年纪比大部分出家师父要大的多,但是对三宝的恭敬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变成了需要被照顾的人,惭愧亦感恩。</p><p>大众的集体行动需要很大的包容与谦让,多关心他人,放下小我,是让集体能和合相处的原则之一。行脚不仅仅是在坚定信仰,增长道念,更是在践行信仰,去除我执。心性上的磨砺比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愿我们此行无憾,各有所获。</p><p>午休后一点四十大家又出发了,朝着今天的目的地盂县报国寺前进。剩下的路都是平地,好走了许多,但是上午的急行已经开始出现了后遗症了,已经有人开始感觉脚疼了。</p><p>痛苦开始了!</p> <p>合影,在家看家的师父也来随喜了,感恩您们的护持,让我们放心出门朝圣</p> <p>准备出发,先留个影,回来看看在黑球边还能不能找见自己</p> <p>崎岖的山路,草比人高</p> <p>泥泞的山道,新鞋变成了旧鞋,心疼</p> <p>路呢?敢问路在何方</p> <p>挺进大荒山</p> <p>带上墨镜,酷不酷</p> <p>豆汤,汤喝完了,豆留下,拍个照,回去自己也做</p> <p>行进路边</p> <p>路边小憩,抬脚万年,一坐不能起,屁股坐在大地上的感觉比脚踏着还要安心(ღ˘⌣˘ღ)</p> <p>偶遇羊团,快来数羊,别睡着了。喜洋洋,美羊羊,懒羊羊,其实每个羊都长的不一样,但我们看它们却都一样,它们看我们是不是也是呢?</p> <p>影单形不只,因为身后有你们。</p> <p>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p> <p>一张有味道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