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公益的路上,累并幸福着

小米粒

<h3><b> 走在公益的路上,累并幸福着</b></h3><h3>&nbsp;&nbsp;&nbsp;&nbsp;——访上饶市志愿者协会小分队队长高福菊——</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鲍荣瑛</h3><h3>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志愿者,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脏累,默默做着帮助他人的事情,把温暖和爱一路播洒。因为有了他们,城市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高福菊,就是千千万万志愿者中的一员。我敬佩这样心怀大爱的人,感动于他们的故事。走近他们,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当我在上饶市志愿者协会会议室初次见到高大姐时,一下子就喜欢上她发自内心的笑容。毛会长刚宣布进行一对一采访、自选采访对象时,我马上走向高大姐,想要探寻她快乐的秘密:</h3> <h3>  2017年3月,高大姐有一次跟朋友聚餐,正吃得开心的时候,志愿者朋友汪子琳问她,“你这么有爱心、这么善良,想不想参加志愿服务呢?”高大姐一听,正合心意,觉得利用空闲时间去帮助别人,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马上就答应了。说干就干,第二天,高大姐就加入了上饶市志愿者协会,跟着志愿者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帮扶活动。她说,“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搬去哪里。”</h3> <h3>  在“好人”苏德龙老师的带领下,高大姐与志愿者一起参加“关爱贫困老人”活动。他们带着米、鸡蛋、油、水果等慰问品来到贫困老人家中,东西刚放下,就开始忙着帮老人擦桌子、扫地、整理杂物,又嘘寒问暖地跟老人说着家长里短,询问老人平时在家的生活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如果当场能够解决的,就马上帮老人解决。如果不在能力或权限范围内的,就报告给志愿协会。协会通过广阔的人脉,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面对面接触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这些老人,高大姐他们的心是隐隐痛着的,想不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今时代,还有些人生活得如此清苦。虽然他们享受着国家政策下的低保和贫困补助,但有些老人常年生病,买药的钱就占去了一大半的费用,很多药都是自费的,剩下的钱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开支,老人不敢轻易去菜市场买肉、买鱼、买水果。看到志愿者带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像个孩子似的高兴,不停地跟志愿者说着“谢谢”。要是遇上老人生病,志愿者二话不说,立马把他们抬上车,送去医院。来过了一次,高大姐就经常惦记着这些老人,想要知道他们到底过得好不好,想着他们是否生病了。于是,高大姐和其他志愿者一次次带着东西去看望老人,又坐下来陪他们说话。来的次数多了,老人把高大姐他们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一家人。</h3> <h3>  “创卫”期间,上饶市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他们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工作,除了清扫划定的街道,还要彻底清理各个卫生死角。在炎热的夏天,工作几个小时下来,环卫工人往往一身衣服被汗水湿透。志愿者看到他们非常辛苦,积极开展一场“关爱环卫工人”的爱心活动。高大姐和队友们早上6点不到就从家里出发,给环卫工人送糕点、面包和矿泉水。这些食物是上饶爱心食品厂和面包店捐赠的,全部在保质期内,面包店把新鲜面包送过来,志愿者马上到各条街去分发给环卫工人。有时候,环卫工人拿到面包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实在是太饿了,边吃边说着感谢的话。高大姐虽然自己这么早起来也很辛苦,但觉得跟环卫工人比起来,就算不上辛苦。环卫工人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是城市的“美容师”,却拿着微薄的工资。高大姐说,“我们给环卫工人送早餐,送出的是对他们的尊重和问候。他们的笑容和感谢,是被尊重的满足。”为了达到“净、齐、美”的环境卫生标准,志愿者纷纷加入到环卫工人的行列。大家分组到各个小区、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看到哪里不干净,就马上清扫,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垃圾或灰尘的地方。除了带去扫把,大家还带着水桶和抹布,把公共扶手、公交站台、公共场所的凳子,甚至垃圾桶等地方,都仔细擦拭干净。在清理有些卫生死角的时候,又臭又脏,但是没有人退缩,大家一心想着“要把这个死角消灭掉”,想着要齐心协力把上饶创建得更加美丽。</h3> <h3>  高大姐在志愿服务时积极主动,什么事都抢着干,又具备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志愿者协会任命她当小队长。为了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高大姐带领小分队走上街头,在人口流动较多的十字路口扮演交警的角色,他们手拿小红旗,帮忙疏导交通。遇到闯红灯的行人,高大姐挥动着小红旗,劝导行人及时止步。有时候遇到不听劝的行人,高大姐就理直气壮又耐心地告诉他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警察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原来那种红灯亮时一伙人一起走过去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上饶慢慢地消失了,人人以“遵守交规”为荣。在“礼让行人”的斑马线前,行人会主动让车子先过,不随意跟车子抢道,安全为先、文明礼让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h3> <h3>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向我们袭来,口罩一下子就变成了“紧俏货”,现存的口罩要用于抗疫前线,普通百姓很难买到。这时候,志愿者协会提出了“我们自己做口罩”的口号,高大姐主动接下了任务。在老百姓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的时候,高大姐他们在朱会长的带领下,日夜忙碌着。每天上午,疫情防控小分队被派往各个劝导点值班,做好疫情宣传。下午,所有志愿者在志愿者协会赶制口罩。高大姐一人负责裁剪,其他志愿者负责缝制。做好后,统一交给朱会长,由他拿去高温消毒,然后包装封口。为了多做口罩,他们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两点。休息了三、四个小时后,第二天早上,高大姐就带着小分队走上街头,把口罩分发给那些没有戴口罩的人。遇到去超市买菜的大爷,高大姐问他怎么没戴口罩就出门,他的眼泪差点就出来了,“我买不到口罩,反正这么老了,如果染上病,死掉就算了。”高大姐听了,心里很酸楚,马上把口罩给他,帮他戴起来,并且告诉他不戴口罩的后果会很严重,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关系到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街头的流浪者都是没有口罩的,高大姐把口罩发给他们时,一个个竟然跪了下来,“现在街上都看不到人,我们以为没有人会想到我们,以为会这样死在街头,想不到你们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来给我们送口罩,你们这是在救我们的命啊!”其中一个流浪者一边说着感谢,一边硬要塞两块钱给高大姐。其实这两块钱是他在疫情前乞讨来的,这段时间街上没有人,他根本讨不到钱,所以这两块钱对于他来说很珍贵。他毫不犹豫地想要把钱给高大姐,这是何等程度的感恩啊?高大姐说什么也不收,说口罩是免费送给他的,志愿协会有严格的纪律,不能收一分钱,而他硬要给,那场面“就跟打架一样的,把两块钱推来推去。”瞬间,高大姐的心都被软化了,“每个人都是懂得感恩的,只要他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和温暖,他的心里就埋下了善良和爱的种子”。</h3><h3>&nbsp;</h3> <h3>  疫情结束后,当人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一场洪水吞没了鄱阳众多老百姓的美丽家园。看到志愿者协会在群里发出的志愿服务倡议,高大姐积极响应,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坐上了开往鄱阳灾区的车子。她跟随救援大部队一到灾区安置点,根本来不及休息,马上开始为灾民服务。那时灾民已经陆续转移到三庙前、饶丰、渡头、雷村、上高5个灾民安置点。此次鄱阳救灾任务重,因为之前积累了丰富的援助经验,根据工作需要,高大姐担任了渡头安置点的小队长,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h3><h3>&nbsp;</h3> <h3>  渡头安置点在一所小学,有将近150个灾民,高大姐带领队员把灾民安排到各个寝室,结合家庭结构、年龄、男女比例等情况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和调整,并选出能干又积极的人担任寝室长。日常生活以寝室为单位,模仿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安顿和帮助灾民。每天吃三餐饭时,高大姐和队员还有村干部一起给灾民打饭,维持秩序。上午给老人、孩子和身体虚弱的人发糕点和牛奶,下午则给所有灾民发西瓜解渴,有时候自己动手给他们煮绿豆汤。在打饭或发放食物时,高大姐他们特别注意用餐卫生,都戴着口罩和手套。稍微有点空闲的时间,志愿者就陪孩子们做作业,或者做游戏。晚上组织灾民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帮助他们忘记痛苦,重拾生活的信心。</h3> <h3>  那段时间正值高温天气,老百姓在房间里吹着电风扇都觉得很热,不敢轻易出门。而救灾帐篷就搭建在没有树荫的空地上,里面的温度特别高。为了让灾民有困难时随时可以一眼就看到志愿者,高大姐他们在T恤外面都穿着志愿者马甲。每天穿着两件衣服,不停地走来走去忙着,身上的衣服就没有干过。志愿者的脸上和手臂被晒得黑不溜秋,却没有抱怨过一句。由于太累,没有休息好,高大姐本来就有高血脂,结果中暑了,没办法,高大姐请了两天假,回到上饶。人在家里,心却记挂着她负责的安置点灾民。病还没好利索,高大姐又回到了救援的工作岗位,一直坚守到最后。</h3> <h3>  灾民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志愿者帮忙解决。有个年轻妈妈跑来告诉高大姐,她家小宝宝的奶粉喝完了,正在哭个不停,可是到处买不到那个牌子的洋奶粉。高大姐一边把情况报告给朱会长,一边赶紧过去,帮忙一起想方设法哄孩子。当朱会长他们通过努力把奶粉买来时,小宝宝正对着高大姐咯咯地笑。</h3> <h3>  “人间自有真情在”,志愿者十几天来对灾民的辛苦付出,他们早已铭刻于心,志愿者就是他们的亲人。遇到困境时,志愿者代表着国家,代表着党,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他们,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救灾任务完成、准备撤离时,灾民们一个个舍不得志愿者离开。大人送来了真诚的感谢信,孩子们哭着说“不要走,我们舍不得你们离开”。有的孩子则喊着“要记得回鄱阳来看我”。</h3><h3> 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告诉老百姓,“灾难来临时,不要害怕,我们会来帮助你们。你们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h3> <h3>  4年来,高大姐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参加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帮扶活动。在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时候,经常听到“谢谢” “你真好” “幸好你来了” 这一类感激的话,高大姐听了,特别开心。退休后,高大姐感觉一心一意做公益的生活,非常充实,每一个日子都变得那么灿烂,累并幸福着,笑容一直挂在脸上。</h3><h3>&nbsp;</h3> <h3>&nbsp;信江河畔,大街小巷,</h3><h3>&nbsp;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h3><h3>奉献爱心,快乐自己</h3><h3>谁家有困难,他们来解决</h3><h3>哪家有病人,他们来帮忙</h3><h3>贫困老人不再穷,亲人在身边</h3><h3>出钱又出力,春风暖心窝</h3><h3>关心环卫工,义务扫大街</h3><h3>倡导时代新风尚,城市环境美又净</h3><h3>劝阻行人莫乱闯,苦口又婆心</h3><h3>疫情防控送口罩,每个生命都珍贵</h3><h3>洪水无情人有情,坚守岗位保平安</h3><h3>人人争做志愿者,大爱精神迎风扬</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