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五莲县户部乡有一个黄巷子村,刚刚建起来这样一个“红色村史记忆馆”,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带大家重温了旧时回忆。</p><p><br></p><p>五莲是革命老区,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而黄巷子村是五莲的红色教育基地,以老党员数量多而远近闻名。</p><p><br></p><p>“红色记忆馆就是以红色文化为标准,我们村建国以前的老党员有59个,我们全乡才120人,我们村就占了一多半。”黄巷子村党支部书记王亮明说,建国以前老党员的入党志愿书都在这边,这都是他们学习的一些资料。</p><p><br></p><p>战火纷飞的年代,黄巷子村的党员干部,坚定党的信念,带头参军参战,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和英雄事迹。军号、军用茶缸、子弹、迫击炮……“红色记忆馆”里,老党员们无偿捐献出的“红色藏品”,让很多居民群众都能在这里接受一番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近距离触摸五莲的红色记忆,感知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p><p><br></p><p>红色记忆馆里还陈列了各式各样年代感十足的刊物、画报、书籍,每一个藏品都是一个故事,承载了一段特有的历史回忆。</p><p><br></p><p>这些军号、子弹,都是当年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去战斗的历史见证,虽然很多先辈已经去世了或者年龄很大了,无法亲口跟我们讲述那段历史,但是这些物品能够被比较好地保存下来,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了。</p><p><br></p><p>在红色记忆馆旁边,是一个“乡村记忆馆”。在这个一眼望去不过几十平的旧时课堂里,陈列摆放了各种记忆中的陈年旧物,这些老物件儿经历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承载着生活巨大的变化。</p><p><br></p><p>煤油灯、老挂钟、黑白电视机、农用工具、老式自行车……漫步乡村记忆馆,我们仿佛穿越时光,重新回到了那个物质贫乏又质朴的年代,每一个器具都是一个故事,承载着一段特有的历史回忆。</p><p><br></p><p>“记忆馆”留住了乡愁,装扮了乡容,挖掘了乡宝,富裕了乡民,印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折射着村子的发展变迁。虽然今时今日,许多“老物件儿”和那个年代的“黑科技”逐渐被替代,但他们承载的记忆却在旧日时光的回忆中历久弥新。</p><p><br></p><p>现在很多村都开始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村史纪念馆”,每一个都是承载了一段独特的历史和记忆,其实这也是个很好的事情,如果这些老的物件能够被统一收集起来进行妥善保管,那就可以避免因为零散在各处会有遗失的困扰,也能够将红色精神一代一代继续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不忘家乡,不忘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