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华亭,这片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的土地,它处在六盘山褶皱带及东部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陕甘宁的交汇之处。这里属于陇东温带半湿润区,有着大陆腹地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华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被称作“煤都”,是重要的能源供应与货运集散基地。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团结友好,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粮食沟距离华亭市1.3公里,它有着独特的历史。最初名为梁石沟,是梁家和石家两姓人居住的地方,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高、赵、朱三家汉族搬来居住,再后来又有回族迁入,由于方言等因素,逐渐被称作粮食沟。从张家川龙山迁来的马聚昌等回民的到来,让这里有了回民居住的历史。粮食沟的变迁,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不同民族融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粮食沟的位置在华亭市附近,它就像华亭市的一个小小缩影,承载着许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是回民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粮食沟清真寺始建于民国21年,原址在粮食沟樊家滩子。它历经风雨,有过被改为学校的沧桑岁月,也有过在1981年被正式批复为合法宗教场所后的重新发展。从最初的土木结构房屋到如今建筑总面积1302㎡,大殿阅台面积392㎡,寺院及广场总面积2106㎡的规模,它见证了粮食沟的发展,也见证了回民们对信仰的坚守。清真寺里有开学执教阿訇,也有寺管会成员,他们共同维护着清真寺的秩序,为信教群众提供服务。清真寺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被评为华亭县五好清真寺、省级五好清真寺,在配合政府工作、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历任阿訇与寺管在粮食沟清真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首届教长马文学到第六届教长黄思明,每一位阿訇都在自己的任期内为清真寺的发展努力着。像马文学阿訇,他品学兼优,和蔼可亲,为清真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黄思明阿訇更是有着丰富的学识,他不仅在宗教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还积极引导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信教群众不仅做一个合格的教民,更做一个优秀的公民。而寺管会成员们也一直在为清真寺的管理和发展默默付出。</p> <p class="ql-block">政府对粮食沟清真寺也十分关怀。华亭市政府、平凉市统战部门、华亭市统战部门等都曾视察工作,这体现了政府对宗教事务的重视,也促进了粮食沟清真寺的健康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部门也积极督察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清真寺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里还有读书室,这里摆放着各种书籍,为信教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感受知识的魅力。这一切都让粮食沟清真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