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扶胥古运河遗迹 探秘岭南水韵南湾村……城市印记(15)

普洱茶家

<p>若提起运河,</p><p>人们往往对京杭大运河耳熟能详。</p><p>而广州也有一条可与它相媲美的古运河,</p><p>那就是始建于宋朝年间的扶胥古运河。</p><p>遙想那“夷舶往来,百货丰盛”的情景,</p><p>我的心禁不住有一种莫名的感动!</p><p>于我而言,</p><p>也许这就是探寻的意义!</p> <p>扶胥古运河得名于古代黄埔的一个地名,</p><p>珠江前后航道在扶胥汇合后,</p><p>形成宽阔的狮子洋港湾区,</p><p>位于此地的港口就叫扶胥港。</p><p>扶胥港作为珠江出海口,</p><p>古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也是中外船舶进出广州的首泊站。</p><p>宋代扶胥港成了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p><p>自扶胥港出发的商船可达“西南诸蕃三十余国”,</p><p>然而大多数往来扶胥港的船只,</p><p>都要经过风急浪大的狮子洋,</p><p>繁荣的贸易和频繁的出行需要更安全的运输通道,</p><p>因此朝廷决定开凿运河。</p><p>主管开凿黄埔古运河的官员,</p><p>是时任广州佥判的邬大昕。</p><p>他巧妙地利用珠江北岸一些河涌,</p><p>东自东洲驿,西接波罗庙前黄木湾,</p><p>修筑了一条约8公里,最宽处约150米,最窄处约25米的扶胥古运河。</p><p>建成后的古运河,</p><p>大船小船都喜欢选择这一航道,</p><p>因此,运河河道热闹非凡,扶胥港从此更繁荣了,</p><p>“舟行安利,人皆德之”。</p><p>直到明清时期,由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p><p>扶胥港逐渐衰落,扶胥运河也风光不再。</p> <p>历经800多年的风雨,</p><p>扶胥古运河不少地方已淤积,</p><p>已化作一条不起眼的河涌,</p><p>唯一不变的只剩运河的湾道了。</p> <p>如今可见的扶胥古运河,</p><p>东起南岗鹿步口,流经鹿步、沙涌、夏园、南湾四条村。</p><p>近几年,</p><p>黄埔区政府启动了河涌整治工程,</p><p>南湾村的一段扶胥古运河道变清变靓,</p><p>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条古运河南湾段浓浓的岭南水乡风情!</p> <p>正在整治中的鹿步村段</p> <p>沙涌村段</p> <p>夏园村段</p> <p>南湾村段</p> <p>南湾水乡 河畔人家</p><p>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p><p>依河建街 桥街相连</p><p>秋枫古堤 绿荫画廊</p><p>护龙古庙 佑护村民</p><p>三大宗祠 古色古香</p><p>文昌圣塔 传承文化</p><p>伯季合祠 欧式奢装</p><p>人民会堂 公社产物</p><p>龙泉古井 水洁冰凉</p><p>南安旧墟 繁华不再</p><p>海蚀遗址 常春岩墙</p><p>履理皆佳 颇具趣味</p><p>麻石街巷 古风悠长</p><p>千年运河 风烟俱净</p><p>全新南湾 媲美周庄</p> <p>婉约娟秀的南湾涌穿过村落,</p><p>走近南湾,迎面而来的是水乡的静谧和悠然自得的舒适。</p><p>“秋枫古堤”为南湾村进出的主要通道,</p><p>三三两两的小石桥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往来。</p><p>长长的古堤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p><p>古堤旁还有两棵二百多年树龄的“秋枫”、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榕树,</p><p>夏天坐在树下纳凉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p><p>正是堤畔秋枫古,榕荫影长桥美!</p> <p>古运河岸边是2010年依原貌重修的文昌塔,</p><p>塔高三层,</p><p>首层为“南天砥柱”,</p><p>二三层分别为“上达处”和“高占”;</p><p>每层都有孔,最上层为圆孔;</p><p>塔身的雕花十分精致,首层雕花分别为“三狮会”、“福禄寿”、“化变龙鱼”等花鸟瑞兽。</p><p>这座塔是南湾村民最崇敬的圣塔,</p><p>历代学子入学时必先拜此塔的文昌神。</p><p>虽然旧址不能保留下来让人可惜,</p><p>但最重要的南湾学风从不失传。</p> <p>紧挨着文昌塔的便是护龙古庙,</p><p>始建于明代末年,重修于光绪乙未年。</p><p>往来于南湾的船都要先到庙里烧香祭祀,以求平安,</p><p>每年龙舟节,南湾龙船也都先到庙里拜祭。</p><p>一踏进护龙古庙,迎面而来的就是袅袅佛香,在阳光的照射下,</p><p>青烟缕缕,一瞬间心如尘土。</p> <p>文昌塔对面则为人民会堂,始建于1958年,</p><p>全盖顶金钟架戏院式会堂,</p><p>有舞台、后楼,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p><p>可容纳八百多人活动。会堂正门两侧刻有毛泽东诗词:</p><p>“四海翻腾云飞怒”、“五洲震荡风雷激”。</p> <p>南湾村的故事,</p><p>不止隐藏在秀丽的风景里,</p><p>也沉淀在这一座座象征宗族的祠堂里,</p><p>其中最出名的有三大祠堂:麦氏宗祠、初泰麦公祠、敬祖麦公祠。</p><p><br></p><p>麦氏宗祠是南湾最古老的祠堂,名“序睦堂”,</p><p>始建于清朝雍正年代,为三进石脚青砖马头墙建筑。</p><p>祠前场地900平方米,竖立白石旗竿夹四对,正对5000平方米的风水塘,气派壮观。</p><p>宗祠大门一副门联:</p><p>“虎门锦水潆洄,源远流长,遥接香山分北派;</p><p>狮海文澜壮阔,云蒸霞蔚,盘旋鹿步绕南湾。”</p><p>这副门联,道出了南湾村麦氏一族的来源。</p><p>在祠堂门的两侧白石鲍鱼台顶上,</p><p>有两个红灯笼高高挂着,灯笼一面写着“麦”字,一面写着“文武世家”。</p><p>老旧的灯笼,被岁月磨得发白的砖墙,</p><p>都向人们诉说了它的古老历史。</p><p>祠堂内雕梁画栋,有古壁画30多幅,</p><p>有四条降龙木圆柱,虽经百年仍然光滑如故。天井有“晒书台”。</p><p><br></p><p>另一间是由李鸿章题写门额的“初泰麦公祠”,</p><p>这其中的由来也是南湾村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故事。</p><p>光绪年间,李鸿章微服出巡,</p><p>到了广州附近病倒了,几经延治无果之下,</p><p>南湾官医麦信坚被请来,结果药到病除。</p><p>后来,麦信坚又到京城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的顽疾,</p><p>慈禧很高兴,要赏麦信坚金银珠宝,</p><p>但他没有接纳,只为家中的公祠求一副牌匾。</p><p>于是李鸿章在牌匾上题上“初泰麦公祠”,</p><p>还指派北洋水师以军舰护送牌匾到南湾。</p><p><br></p><p>敬祖麦公祠又名“贻燕堂”,</p><p>敬祖大厅为一石舞台式建筑,可供演戏之用。</p><p>如今的敬祖麦公祠已经成为了村中老人们的活动中心,</p><p>每天总有几个老人家仍然默默坐在古老祠堂的围墙内,</p><p>守望着祖先留下来的建筑,</p><p>看家族辉煌的历史和离奇的掌故在光阴间游移。</p> <p>在南湾,古建筑远不止这些,</p><p>在走街串巷中,伯季合祠便闯入了我的眼中。</p><p>合祠并不稀奇,</p><p>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祠堂竟然是巴洛克的建筑风格,</p><p>祠堂入口为西式门楼,底层柱式、拱券装饰,顶层巴洛克风格装饰。远远望去,</p><p>伯季合祠真像一位清高的美人儿,遗世而独立。</p><p><br></p><p>在龙泉里一个狭小的胡同中间的宽阔处,隐藏着一口百年古井,</p><p>据知,这眼古井挖掘于清代,井浅而阔,水清而甜。</p><p>井水冬暖夏凉,四季充沛,</p><p>二百余年从未干枯,大旱亦如常。</p><p>乡人有诗曰:</p><p>四季盈泉孜不倦,千年丽水洁冰凉</p> <p>村中至今仍留有数条古街巷,皆以麻石铺就,</p><p>最有名的是南约大街,全长300余米,三板大石铺到尽头。</p><p>在这些古街巷中,</p><p>有两条名为“皆佳街”“履理里”的最为人瞩目,</p><p>用粤语读出这两个名字,不免让人会心一笑。</p><p>街巷两旁是锅耳式青砖石脚的古屋,古韵怡人,</p><p>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穿越。</p> <p>村中留有民国古旧墟——南安市的遗址,</p><p>这是民国时期方圆十几里内的商业中心,</p><p>至今旧时风貌大部分保留完好,</p><p>也是南湾长久兴旺的证明。</p><p>走进南安市,</p><p>更能让你一瞬间穿越到百年前。</p> <p>离开南安市旧墟,走到南湾市场尽头,赫然看见一块巨大的岩石,</p><p>岩崖呈南北方向,西向珠江出海方向,</p><p>上有疏密不一海浪冲击的水蚀痕迹。</p><p>岩崖高约5~6米,陡峭、壮观,上刻斗大的“常春岩”三个字。</p><p>作为村中最古老的一员,</p><p>常春岩见证了数万年的沧海桑田。</p><p>如今南湾人在岩上新建了南湾公园,</p><p>园内小径盘陀,古木森森,亭台点缀,别具风格。</p> <p>啊!多么美的岭南水乡,</p><p>如诗般婀娜,如歌般璀璨,如画般醉人。</p><p>南湾,迷人心谷的梦中水乡,</p><p>各位朋友,周末约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