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打卡地

富启敏

<p>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中,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也建立在山西。它凭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我们也在这行列之中。</p> <p>三十多年前的1986年公差去山西太原,当地公司陪我们一行人去看汾河源头和有近3000年历史的晋祠,那时旅游还不时兴,用柯尼卡傻瓜相机留个黑白照片,也变得模糊不清,可留在记忆中晋祠依水傍山,风景优美。</p> <p>2020年4月19日,我们自驾从洛阳进入山西省境内。壶口瀑布刚刚从防疫中解封开放,我们站在壶口东岸,黄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西岸黄河大合唱舞台好似传来“风在吼,马在叫”的高亢歌声,此刻黄河精神加倍激励鼓舞我们。壶口瀑布在山西吉县方向形成一个天然洞穴直通瀑布的下方,俗称龙洞,幸运的是我们到达的前一天也届时对游客开放。下到龙洞底层真真切切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p> <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金黄色大瀑布。壶口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临山西省吉县,流经黄土高原进入秦晋峡谷 ,河床由四五百米宽,忽然收缩成四五十米宽,犹如巨壶倾汤,壶口据此得名。</p> <p>壶口瀑布随季节的更替,水量变化,形成神奇的壶口八景。我们只目睹了水底冒烟,晴空洒雨等桃花水态势。</p> <p>黄河大合唱每天下午17时开演,我们是在疫情期间来到壶口,错失了雄壮的黄河大合唱演出。但晚餐没有错失黄河大鲤鱼的美味。</p> <p>次日 ,从吉县驱车280余公里去游览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县城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古城的面积2.25平方公里,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nbsp;国家5A级景区。</p> <p>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明清一条街(南大街)位于平遥古城中轴线上,集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是古城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鲜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在这条400余米长的古街上,紧密连缀着78处古店铺,包括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p> <p>观风楼</p> <p>平遥行会馆</p> <p>日升昌记——最早的票号</p> <p>平遥县衙</p> <p>县衙二堂</p> <p>县衙亲民堂</p> <p>县衙后花园</p> <p>察院</p> <p>镖局</p> <p>大户宅邸</p> <p>民宅</p> <p>古城墙。平遥城池呈方形,城墙周长 6163 米。城墙高 8~10米,底厚 8~12米,顶厚3~6米墙身素土夯筑。</p> <p>山西境内的旅游景点,年过甲子就全程免票,敬老爱老真的落在实处。下图的电瓶车是我们约的古城内摆渡车,(没有古城通行证的车绝对进不了城)全程全方位陪同,我们用有限的时间逛遍全古城,减少了徒步行走游览的辛苦。</p> <p>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在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之一,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中做出巨大贡献,赢得了地位,有着“中华第一关”美誉。2017年2月,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雁门关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经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经历了从西周以来许多历史事件,世间常说:“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我们四人4月21日去游览雁门关,当天气温骤降,北风呼啸,身穿厚衣装,还是瑟瑟发抖,好似天公有意让我们体验古战场的硝烟四起、战马嘶叫,荒凉悲惨战争环境,以触景生情。</p><p>身后的名人壁镌刻着曾经登临过雁门关的23位帝王、4位公主、30多位历史名将及部分著名古代诗人、学者的画像。对面则建起了镇守三关数十年,“浩气英风留古塞”的杨家将石雕塑像群。从杨业父子到杨门女将,个个跨战马,举刀枪,威风凛凛。此情景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保家卫国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p> <p>古关道</p> <p>天险门及雁楼</p> <p>镇边祠</p> <p>从雁门关驱车120多公里去恒山,观赏悬空寺,超过60岁就免费入景区,工作人员却热心的提醒我们:风大、年龄大不建议我们上三教殿,为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只好答应加十二分小心,保百分之百安全,才如愿以偿完成了游览。</p> <p>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该寺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悬空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和流行大众所持的错误看法不同的是:悬空寺下面的可见木桩并不承重,某些木桩甚至完全不承担重量,而建筑物的承重是深入岩壁的木柱完成的,立悬崖千年不倒。</p> <p>悬空寺发展了中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