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咨询:13333859792(陈老师),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介绍,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是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重要场所。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介绍,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早在1926年,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何家冲作为红二十五军军部及医院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何家冲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后的一个月,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了长征。出发时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br>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现存主要旧址包括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出发集合地遗址和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三部分。何家冲,信阳市罗山县铁铺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别山西端的鸡笼山西北坡,是一条隐匿在大别山腹地中长约 4公里的山沟。这里三面环山,峰峦迤逦,清澈的九龙河由东向西顺冲流过。1934年,红二十五军从这里孤军远征,艰苦转战,率先抵达陕北,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结束长征、会师陕北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光辉一页。<br>何氏祠曾是红二十五军的军部旧址,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集结在村头的大银杏树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此出发长征,北上抗日。何氏祠前的老银杏树距今已800余年,见证了当年三千将士慷慨激昂的出发誓师宣言。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中历史上,共有四支红军主力进行了长征,即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却很少有人知晓。<div>走进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我们将了解到红二十五军的辉煌业绩和红色基因;红二十五军在四支长征队伍中总人数最少的一支,将近三千人,也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娃娃军。红二十五军除了主要领导,差不多没有年过18岁的战斗员,大多是鄂豫皖根据地在战斗中牺牲者留下的孤儿,也有一些是入川红军的子弟,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参加游击队,后来被整编为红二十五军战士。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副军长徐海东,才33岁。队伍中更多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时任军政治部组织科长的刘华清不到18岁,他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红二十五军还是长征出发时间较晚,但却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地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唯一创建了新根据地的一支长征队伍。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多次陷入险境,终又转危为安,是长征红军中主要领导人伤亡比例最大,同时又是唯一发展壮大的一支部队。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br>红二十五军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长征途中,信念坚定,英勇顽强,有力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减轻了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压力,策应了党中央和红军主力北上,保证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进行。</div> 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_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寻访英雄足迹,走红军路,过英雄桥,要学习他们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要学习他们坚守信念,顾全大局的政治觉悟,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战略部署,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学习他们在危难关头,勇当前锋,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化作在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不竭动力。<a href="https://www.meipian.cn/2sndhewy"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a>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