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是今年暑假阅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的一书后,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p> <p>教师从事的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通过语言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语言魅力如汩汩清泉滋润孩子的心田,如清晨的阳光给孩子的心灵洒下光明的时候,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往往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之一。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语言艺术,深感于此,我阅读了《教师语言的魅力》一书,希望从每个案例中汲取语言养分,藉此获得语言的灵感,力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锤炼,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p> <p>该书作者张行明作为一名省特级化学教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多个生动诙谐的案例故事佐证观点,从七个角度论述教师语言魅力的重要性:</p><p>第一章:要用优美声音打动人;</p><p>第二章:要引起学生的共鸣;</p><p>第三章: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p><p>第四章:让魅力语言在课堂上飞扬;</p><p>第五章:拥有语言魅力的技巧;</p><p>第六章:幽默是魅力语言的源泉;</p><p>第七章: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p> <p>给我触动最大的故事是朱元璋的一桩趣闻。相传当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曾经的穷兄弟心里都颇不平静。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说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这则故事真实性虽有待商榷,但是足以说明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出自《增广贤文》的谜面,一直到现在都具有进步意义。日常的人际交往尚需要语言智慧,而教师因其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就更需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p> <p>借鉴书中观点,结合日常工作,我对教师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语言问题也进行了如下几点思考:</p><p> 一、说话注意技巧。这里的技巧既指发声技巧,也指语言技巧。发声技巧关乎每一位教师的语言基础,不仅要善用气息、运用共鸣,还要注意音量、音质、语速、停顿、语气和节奏;语言技巧是教师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用语要准确、生动、亲切、有启发、有美感。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课堂中说的一段话:幼时觉得极高的滑梯,现在看上去几步就能到顶;幼时觉得很高的假山,现在几步就能跃上去;幼时觉得很宽的街道,现在觉得竟是挺窄的里弄......之所以会产生认识上的差异,是我们长大了,眼界高了,是因为我们自己改变了。昨天难办的事情今天会极为顺手,昨天的对手今天可能变成为助手,昨天的惆怅今天转化为喜悦,昨天的失败,今天会转化为胜利......改变了自己,你会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天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天要蓝。</p> <p>二、说话注意场合。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鲁迅先生在《野草•立论》中说了这么个事:一家人生一男孩,满月时,客人来贺。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他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他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了一顿大家的合力痛打。</p> <p>三、说话注意共鸣。时刻保持微笑可以让人有如坐春风的舒适,眼神的互动交流可以替代千言万语的赘述,得体的手势可以增强语言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善用表情和身姿可以提高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以理服人和循循善诱是课堂语言的软实力,沉默和倾听方能彰显气度和修养。一天,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访谈一位小朋友时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小朋友天真无邪地说,“嗯,我长大后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一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在座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仍注视着这孩子,没有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让林克莱特感觉到了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得了的,于是他便问孩子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正是由于林克莱特保持了倾听者的一份亲和力、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才使他听到了这名小朋友的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明的心语。</p> <p>四、说话注意幽默。亦庄亦谐,寓庄于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妙用陈言、故错夸张、有意曲解、正话反说、随意发挥、打破时空、谐音双关、自我解嘲……各种幽默教学有法,却无定法,“一法生万法,无法为至法”,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教师的创新乐趣。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个心胸狭隘、性格暴躁的悍妇为妻,这个女人成天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常常弄得苏格拉底狼狈不堪。有一次,他的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是大学问家,怎么找这样的女人当老婆?”苏格拉底说:“诸位有所不知,擅长骑术的人,总要选烈马来驾驭。我若能忍受得了我的妻子,恐怕天下就没有与我难于相处的人了。”不想这番话刚好被他的妻子听到,那悍妇便当着学生的面将苏格拉底臭骂了一顿,还随手抄起一盆水,将他浇成了一只“落汤鸡”。当时学生们都愣了,目瞪口呆地看着苏格拉底。这着实让苏格拉底在学生面前非常难堪,可是他抖抖身上的水,很平静地说:“电闪雷鸣之后,自然是倾盆大雨呀!”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一场“风雨”也就悄然而过。</p> <p>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怕效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