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四先生 · 周希孟

秉清

<h1><b><font color="#ff8a00"> 周希孟</font></b></h1> <h1> 周希孟(约1013-1054),字公辟,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芝田村人。唐光启元年(885年),芝田周氏始祖周维岳随王审知入闽,初卜居福州石井,至二世周汉迁侯邑六都芝田(今闽侯县南屿镇芝田村),至周希孟已有七世。</h1><h1> 周希孟祖居在芝田村34号,是芝田村现存最古老的房子。祖居始建于宋代,现存的为明代建筑,系院落式民居。</h1> <h1> 据史书记载,周希孟少敏好学,过目不忘,赋诗下笔立成。他勤奋早慧,少通《五经》,尤精于《易》。是一位学贯古今的的理学大师。他与太师文忠陈襄、国子监直讲陈烈、保文阁侍制国子监祭酒郑穆为友,提倡经学于福州,世称“海滨四先生”。四人共同提倡经学,持经讲道,门生达七百余人。</h1><div><br></div><div><h1><b>【重要补正】</b></h1> 1、“慶厯皇祐間陳先生襄鄭先生穆劉先生彛皆已登仕籍鄉人尊師之,與周先生希孟、陳先生烈同號五先生。“ 《淳熙三山志》巻八宋梁克家<br> 2、“为劉彞學士挽詩:傳聞四君子,同是五經師。獨以功名誤,空思俎豆為。不成宣室召,長負鴈門期。賴有銘泉室,千秋無愧詞。" 《彭城集》巻十一宋劉攽撰<br> 3、“鄭待制穆字閎中福州人,與劉彜、陳襄皆以德行為世所尊號四先生 。“《 孫公談圃》卷中宋劉延世<br> 4、"鄭待制穆字閎中福州人與劉彛陳襄皆以徳行為世所尊號四先生 。"《 説郛》卷十五下元陶宗儀<br> 5、“相與倡道劉彝為之友鄉人號五先生,陳襄述古周希孟公闢陳烈季慈鄭穆閎中。"《读紀數略》卷二十一清福建巡撫宫夢仁<br> 6、"陈襄行状:妹長適前祠部郎中直史館劉彞,次適進士倪天隱,次適司封員外郎集賢校理鄭穆,皆當世有聞者。"《古靈集》巻二十五宋陳襄 "先生行狀 承奉郎守秘書省著作郎太常寺葉祖洽撰"<br> 元代编宋史才有为四先生陈襄、周希孟、郑穆、陈烈。<br> 宋资料四先生陈襄,刘彝,郑穆三个肯定了,还有一人是陈烈还是周希孟未明。前面三人关系大舅妹夫关系,结社传学正常。所以南宋《三山志》称“五先生”。<br><br></div><div>(重要补正资料由已退休厅级干部刘立身先生考证提供)<br></div> <h1> 周希孟教诲学生,皆依据经义,为诸生所敬爱。自宋庆历元年(1041)以后,历任州守如蔡襄、刘夔、曹颖叔等都亲临学舍,询经问义,周希孟之名益显。朝廷诏赐周希孟粟帛,命为将仕郎、试国子监四门助教,宋神宗加赠修职郎,理学贤儒,诏祀乡贤祠。</h1> <h1> 南宋年间,福州百姓筹款在乌石山上,建造了"海滨四先生祠",崇祀闽学先驱,纪念周希孟等人为福建文化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时光荏苒,海滨四先生祠早已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周希孟等人的功绩却永远为历史铭记。</h1> <h1> 周希孟重视家庭教育,严格要求子孙励志勤学。子孙秉持其精神,自强不息,人才辈出。他的长子周思赐进士及第,孙周伟再中进士,曾孙周擢、周抡先后高中,三代四进士,名垂青史。次子长孙周宜末与其子周邦弼、孙周震、曾孙周千里,父子孙曾世进士,稽今鲜有。他的裔孙周尧咨、周应复堂兄弟,同科双杰,荣宗耀祖;裔孙周毅与其孙周鼎来、曾孙周说,一门三进士,名传遐迩。</h1> <h1> 至和初(1054),周希孟病卒于家,年仅42岁。著有《诗义》l0卷、《易义》10卷、《春秋义》12卷,《周四门文集》2卷。文迹显著,垂裕后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