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家庭国学联盟”经过十天的演出,9月3号落下帷幕。说来惭愧,十场演出我是一场没拉,全都缺席。不是不想,而是不得已。人生总有分身乏术,毫无选择的时候。</p><p> 9月5号“家庭国学联盟”演出结束后组织了一次放松活动,由“”家庭国学联盟”发起人邸继文老师和古琴社李芳共同组织。活动名称:采茶。集合地点:张家堡敬德书院。</p> <p> 9月5号六点多。我和李嵋屏老师乘坐周礼忠老师的小polo出发了。没有多久,便到达邸继文老师的张家堡敬德书院。大家会合了。国学会会长郭丽平,一袭素雅蓝花裙子,跟她整个人的气质很相配,见过几次,都是素雅的服饰。古琴社的李芳,温婉典雅,除了天生丽质,大概也少不了古琴浸润的缘故。王国枝和杜苗苗还有好几个不认识的女子都是采茶女装束:蓝底白花的短衫,与衣服搭配的头巾。杜苗苗早闻其名,却是第一次见到真人,见到了好生喜欢,瘦瘦高高的,跟我想象的一个样子。摄影师三名,周礼忠老师,刘志伟,马鑫。</p><p> 邸老师说了活动的流程:参加采茶活动的人们上山,书院里准备丰盛的午饭,有烤羊肉串、炸糕、炖羊肉、调凉菜、羊杂、烧山药。他叮嘱上山的人一定要抓紧时间,回来大家一起帮忙做饭,同做同吃。简单的交代后,大家就出发了。出发不久,周礼忠老师指着远处说:“我们就需经过那条路,走到那座山上。”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那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条灰白色的线,凹处有一个小小的风车。我看了看,不太相信:“能上去吗?”“当然,我走过。”周老师自信地说着。经过一个叫靳家洼的村子,顺着砂石路盘旋着上升,绕过来又绕过去。有一段路说“之”字形的好像容易了些,我觉得是把那段路完全折叠回来,又原路折过去。周老师真是了不起,60多岁的人了,驾车技术一流。硬是把小polo开成了悍马,途中给我们当向导,我们爬的山叫做大梁山,还指给我们几个看明长城遗址。一路攀爬,终于到了小风车的地方,原来是一架好大的风车!回头一望,市区尽收眼底。市区的楼房,都成了一个个微缩景观。目的地就在不远处,继续攀爬,直到山顶。</p> <p> 到了山顶停好车。一下车,猛烈的山风给了我们一个热情的拥抱。我们的头发随风飞舞,摔打在脸上,好像急于想摆脱发根的束缚。摄影师刘志伟、马鑫刚刚对好了镜头,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刘志伟说:“这山风也太大了点,怎么能处理处理你们脸上的头发啊?拿手压住吧,照片不自然。不管吧,脸全部被遮住了,真没办法。”我开玩笑:“我想去西藏三年了,都没有成行。先在这里接受接受山风的洗礼,再去珠峰大本营。”</p><p> 站在山顶向对面看,视野极其开阔,绿色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在山上铺排开来,远处的像玩具,缓缓地画着圆,一圈又一圈,它们是这里理所当然的主人,这里是他们的舞台。</p><p> 我见过茶园,半人多高的灌木丛。而这里却除了少量的圪针以外,几乎都是草和石头。邸老师和向导给我看一种颜色深紫、叶片椭圆的草本植物,告诉我这就是毛尖茶。毛尖茶是一种草本植物“岩青兰”,俗称毛建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等药用价值,自古就有将“毛健草”制为茶饮用的习惯,俗称“毛尖茶”。我照葫芦画瓢地找了半天没找见,好容易找到了,却被告知不是。我找的叶片跟毛尖茶差不多,但叶片是光的,叶片发涩的才是。我在山上费了好大劲,只摘了一大把野花。每个采茶女都采到了茶,邸老师在山上着领采茶的女子大声吟唱《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p><p> 他的声音本来浑厚低沉极具感染力,但被强劲的山风一修饰,变得飘飘忽忽,忽高忽低。采茶女们还捡到了蘑菇,蘑菇在手,邸老师和她们很快换了频道,齐声高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还未落地,听到耳边有人欣喜地叫:“看看这是什么?”我扭头一看,一个男子手上举着一个洁白的像足球那么大的东西,我一看,脱口而出:“马屁泡!”旁边的人问马屁泡是什么?我说:“是一种蘑菇啊,可以吃,也可以药用,止血效果不错。”一会儿那个很大的马屁泡便到了孩子的手中,孩子欢天喜地地一个抱着,另一个孩子羡慕地看着。采茶女子采到了马屁泡实在是意外的惊喜。一共找到五六个,大的如足球,最小的只有鸡蛋那么大。我也想碰碰运气,四下里寻找。几次惊喜地看着白色的突起奔过去,近处一看却发现白色的只是石头,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在一阵漫山遍野的找寻中,连续十几天的疲劳与头疼竟然消失了,整个人神清气爽。看来我是缺少了自然的洗礼了。看着这个满山里跑着照相录视频、脸上绽放着孩子样笑容的人,我的心里充满了敬意。</p> <p>邸继文,朔州市政协委员、家庭国学联盟发起人,已经从事国学经典教育社会推广十四年,以“普及国学常识,再造书香门第”为宗旨, 在2016年全国首届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活动中,朔州推出的“中华文化传承十百千万朔州示范工程”获得了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光荣称号,并且是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中央表彰了的“国学+公益”项目。</p><p> 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没有接受够山风的抚慰,邸老师已经要求打道回府了。</p><p> 回到书院,首先闻到了烧山药的熟悉味道,羊肉串在烟雾中吱吱地响着。赶紧洗手参与做饭,饺子已经包好,烩菜也已下锅,豆芽粉条凉菜红、绿、白搭配,闪着诱人的光泽,羊肉已经炖好,做饭已经接近尾声。就剩捏糕了,金黄色的素糕抓在手里,烫手,一边哈气一边揉搓,软糯筋道,米香扑鼻。一会儿功夫,一切就绪。</p><p> 吃饭的前夕,邸老师也不忘他的职责,告诫大家互敬互让,有秩序,有修养,尊老爱幼。</p> <p>饕餮盛宴正式开始。原汁原味的家乡美食,让人们大快朵颐,味觉得到最大的满足。吃饭中间瞅个空,跟邸老师交流。</p><p>邸老师说,家庭国学具体而言,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子共学,形成“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的书香家庭格局,亲近古典,亲近圣贤,回归自然,回归乡村,过我们的节日,穿我们的汉服,吟我们的经典,奏我们的国乐,影响、示范、感染、带动广大家庭读经、修身、弘道、做公益、建设书香家庭、发展双亲事业,在家行孝 ,为国尽忠,培养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代儒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徒。具体学习读本就是《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论语》一共四万字内容,四部典籍810则国学常识,学习要求就是四会:会背诵、会写字、会吟唱、会解释。</p><p>这样的要求不低,但更高的是他的宏伟蓝图。他跟我说他的书院,他的规划。怎样设计,这里是什么,那里又是什么,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我虽然不懂预算,但也觉得实现这个蓝图,资金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就普通人而言,无疑会望而却步。看来邸老师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难。弘扬国学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p><p>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迷惘不解就翻翻我们的经典,一定会让你找到满意的答案。比如学习的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事考虑别人是否满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诫人们虚心学习,不可自高自大,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p><p> 吃完饭,周礼忠老师有事,我和嵋屏一起随车回城。</p> <p>在群里看见后续的美照,采茶活动变身汉服秀,衣服色彩艳丽也好,素净也罢,汉服一穿,那种端庄温婉的美立时迸发出来。我想除了汉服本身的内涵,更多的是传统经典文化知识的浸润,我把它们放进我的美篇。</p><p>“淡妆浓抹总相宜”,我突然想起那句诗。</p> <p>图片拍摄:周礼忠、马鑫、刘志伟、李嵋屏,或者还有遗漏不认识的朋友,一并感谢。排名不分先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