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浮躁和消极,人生价值观和信仰的缺失,重庆市德樽贸易有限公司于9月7日组织员工开展了“参观老舍故居,感受“人民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文化活动。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1948年唱过黄梅戏,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1899年,老舍父亲面对来犯的日本军队,力战殉国,使得老舍与母亲相依为命,清贫度日。直到9岁受人支助才得以入私塾读书。 1936年,老舍先生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先生告别妻儿,只身前往武汉,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 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老舍担任―总务部主任。之后,又转到重庆,“文协”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七年时间,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于1965年被迫停笔,1966年8月老舍先生与30多位作家、艺术家一道,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 1978年初,老舍先生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先生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耐人咀嚼。 2018年亚马逊中国年度纸质图书作家榜第6名、1951年人民艺术家称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终生对满清一代的腐朽统治持批判态度。 老舍先生不仅利用一个一个的文学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勇于直面去谱写当时社会的腐败、混乱;也以满腔热情,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令人钦佩。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div>通过这次参观让我们加深了对老舍以及老舍作品的了解,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先生的爱憎分明以及强烈的正义感,正是值得我们公司员工学习的地方。<br><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br><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