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虽已初秋,但仍觉热意;城西初中致真楼四楼录播室,虽说有空调风的凉意,但仍挡不住我们语文人激情展示、真诚交流的“热火朝天”。原来啊,那是我市教科局教研室正在进行“永济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p> <p> 本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由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部分优秀教研组长和教研员组成评委团。他们分别是逸夫初中李鲜艳老师、城西初中景晓荣老师、城北初中李米兰老师和教研室李洁老师。</p><p> 本次活动有说课和答辩两个环节。参赛老师是各校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赛讲的说课内容由各位老师根据现行教材自行选择。本次答辩过程,分两个环节:一是采取随机抽题的形式,根据课标、统编教材、教材教法等内容进行答辩、交流;二是根据说课内容进行现场提问、力争有效互动。</p> 答辩题目 选手们的精彩展示 <p> 实验中学王晶晶老师展示的是《秋天的怀念》。从她的说课中,可以看出她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分层次指导,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的反馈,时而链接中考,逐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从她的答辩中,可看出她非常富有耐心,耐心引导学生去阅读,从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p> <p> 逸夫初中李景霞老师展示的也是《秋天的怀念》。她的课件制作清晰条理,美观醒目;她的语言表达干脆利索,充满激情。她能够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即散文的情感核心,贴着文本,细致地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中,她注重朗读测评,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评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逐步提升。并且,她有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比如她在小结时,说了句:读书不仅读文字的韵味,还要有自己的思考,不仅要感悟别人的好好活,更要思考自己的好好儿活。从而落实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p> <p> 城西初中樊爱红老师说的是自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从她的说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语文味非常浓的课:关注文中难写的字及生僻的外国人名字,从抓字词基础做起;注重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行走,关注文中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比喻夸张句、典雅的词语、整齐的句式、大量的否定句),并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学习其写法到作文中,比如欲扬先抑,如何增强画面感等;注重拓展相关文史知识,比如以《史记》相关句子为例,引导学生给文章加点睛之笔,落实语言运用。答辩环节,樊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侃侃而谈自己引导学生记诵古诗的做法,比如她让学生用唐诗的语言描述景物,在语言运用中引导学生牢固记忆诗词。整个过程彰显了樊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p> <p> 名师工作室成员、城西初中史丽萍老师说的是《马说》,史老师立足统编教材“立德树人,基础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恰当设计教学目标:即激情诵读,体会情感;深入探究,领悟寓意;学习榜样,充实自己;她始终遵循“朗诵开路,文本细读;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德育渗透,育人为重”的教学理念,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与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答辩环节,她针对“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合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行云流水般地谈论着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一课一得,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以致用,并注重对写作的点拨指导与评价,在反复修改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p> <p> 虞乡初中寻艳云老师的《散步》说课,依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到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始终贴着文本行走。答辩环节,景老师提问寻老师:针对乡下学生特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寻老师结合学生当前读的《艾青诗选》,告诉我们每周留一节课让学生读,并且每周要求学生在家看两集93版《水浒传》并用语言文字表述故事情节。</p><p> 一石击起千层浪。逸夫中学李鲜艳说:他们学校每天中午1:20学生读半个小时,班主任用手机进行监控。城西初中景晓荣老师说:他们学校每晚留半小时阅读,由各科老师监督。可以看出:我们语文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毕竟它是母语,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p> <p> 名师工作室成员、韩阳初中齐菊萍老师说的《三峡》一课,以她沉稳大气的台风、优雅自如的姿态,赢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她的课件制作条理、精美,她的表述基本脱稿,对说课内容了熟于心。她结合韩阳初中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以设置情境法、问题引导法、启发式教学为主,学法以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为主。整个教学流程,可看出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激趣导入以后,以“赏三峡之美、探三峡之美、展思想之美、现表达之美”展现教学流程,关注了文本内容,关注了语言运用,注重了情境教学,突出了一个“美”字,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她的板书,以“美”字为形,梳理文本内容,可谓用心!在答辩过程中,她针对自己的教学体验,谈了“备课阶段要做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老师在备课中,在自己看所有资料前,自己要先进入文本,即我随后提到的“祼读”“素读”,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强化的,一定要将自己带入文本,要读进去,要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能力,而不是一备课就开始上网搜抄教学设计,从教参上抄。答辩环节,景老师针对齐老师说课中的内容,提到:写作,有时间进行,没时间进行怎么办?齐老师说:学生是能逼出来的,一定要让他们反复写,直到分数逐渐提高到满意为止。</p> <p> 电机初中高妮老师说的《老王》讲述了作者与一位小人物的交往经历,刻画了老王的苦难生活和善良的心灵,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并将此文做为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心灵洗礼的最好材料。她以情境导入法、朗读教学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在出示课文中老王的插图画像后,出示问句“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文印证。在分析人物形象环节,她设计了活动任务的形式,即通过任务一:让学生帮老王填写“特困补助申请表”,任务二“填写附表,围绕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并设计作业为:写一封信给一个你认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在培养了学生关注小人物的同时,又训练了书信的写作。这就是无形中渗透了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可谓形式新颖,便于操作!答辩环节,高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电机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谈谈自己引导学生背诵的方法,即以课前3分钟诵读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诗的理解,在互学中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或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相关记忆内容。</p> <p> 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山街学校教学副校长陈爱芳,展示的是《学会扩写,让文章“枝繁叶茂”》。在本教学中,她注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知识内容,她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夸父逐日》的短文及神话故事为例,引出本文的扩写任务。又通过比较《夸父逐日》的传说故事比短文篇幅长的原因,引出如何去扩写,即先找准扩写点、明确文章中心,精细描写等。整个教学流程随着挑战不断升级,方法越来越明晰,即“初级挑战,作比较,明概念;中级挑战,巧设问,抓要点;高级挑战,细回答,学方法;终级挑战,敢想象,乐创作。在答辩环节,陈校长应变自如,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理解,她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首先抓住句子的关键字,然后结合自己教学八上新闻单元的体验,直观、形象地讲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即让学生结合在校生活自己创作新闻,从感知到运用,只是一个写的过程。她还带着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去采访,并设计了采访话题、做好各种采访准备。这样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其实就印证了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p> <p> 城北初中胡小琴老师,通过展示《小石潭记》的说课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她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想到了她为此次活动所下的功夫。努力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人,这在胡小琴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对说课内容的熟记于心,她对课件内容的精心设计,她在台上做的精彩展示,她所穿插的课堂实录剪影,有声有色,有情有味,使评委老师并不倦怠,而是耳目一新,回味无穷!</p> <p> 张营初中的陈玉娟老师,先不说说课内容如何,单是她54岁的年龄参加这样的比赛活动,不得不令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位年轻老师树起点赞的大拇指,向您致敬了,我的陈老师!难怪中午活动结束后,中山街陈校长在群里说:“我问陈老师你多大了,她说54啦,我说你学校没有年轻的吗?她说都是交流的,还是自己人好用,质朴淳厚的一句话,把学校当成自己家,把自己当成学校一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年龄,哪里需要哪里去,令人感动![强]”</p> <p> 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细学一遍,心里才踏实。只愿我们各位老师,在新的学期,鼓足干劲,勤学苦读,不断修炼教学基本功,以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