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姑苏行

老兵弓长

2020年8月下旬,时已立秋,酷热依然,与家人一起,去苏州游玩数日。沿途游览,历史遗迹与现代景观交集,影像记录与思维认识萦绕,故成一篇。<br><br> 姑苏为苏州别称,源远流长,言说不尽。苏州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过去提起苏州,一般总是围绕园林做文章。而现在,除了园林,更多自然风光也成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内容。<br><br> 故而,位于太湖之中的西山岛,成为此次姑苏行第一站。 西山岛全图,道路畅通,景点众多,业经这些年的开发,已成为休憩观光的好去处。<br><br> 位于西山岛南端的明月湾古村,当值得重点关注。<br> 去过不少古村落,虽各有特色,但多数在村头必有古树一株、池塘一洼。上图或许就是西山明月湾古村的名片。 明月湾村头的古樟树,据说系唐代人士所植,树龄已过千年。而最为神奇的是,树干一半因雷击枯死,而另一半则郁郁葱葱,当地人戏谑为“爷爷背孙子”。<br> 现在的古村已经实行景区管理,收门票且有开放时间。左上图系景区出口,工作人员已下班,从这里也可以进村了;右上图为村头的土地庙;下二图的石板路系用花岗岩条石铺成,据说有雨天不湿鞋的神奇功能。 原为黄家祠堂,现为村史馆,记录了明月湾村中黄、秦、邓、吴家族的故事。已闭馆,只见外观,不可入内了。<br> 猜一猜,该馆估计应该是讲述范蠡西施的故事吧。 上图为邓氏祠堂,其门口3米高的花岗石上的文字引人注目。“世上穷官谁与比,罢官不见炊烟起”,与清末光绪年间在西山做九品巡检官的暴式昭有关,可百度,不赘述。 但凡开发好的景点,指路牌是必不可少的,据此游览可以明辨大致的方向。 靠湖吃湖,自然都是与鱼有关。过去只能处理成鱼干,现在好像方式多样了吧,当然,前提是要有鱼。 一直以为,栗子只在北方生长,看来是孤陋寡闻了。至于栗子是怎么剥出来的,这回看见了整个操作过程。上图右是剥好的栗子,左为桃胶,桃树上剥离的一种胶质物,据说可入药。 随处可见的农家乐,自然是旅游发展的结果。上图房屋建筑的式样好像与徽派差不太多,但似乎又与过去在皖南所见略有不同。 明月湾的古码头,据说是明代所建。<br><br> 日落日出,周而复始,但与当地地形地貌相结合,就可以记录下无数美妙的画面。所以,无论什么人,一说旅游拍照,总是会将拍日落、日出作为规定动作,而对摄影人而言,则更是孜孜以求的事情。 以上四图,拍摄于明月湾古码头周边。 第二天日出之前,在下榻酒店后山观景台上拍摄,近处系林间别墅,远处为苏州的东山大道灯光。 转而在太湖水边,静候太阳的升起。 太湖游艇码头,寂静的港湾。 左上系观景台拍摄,其余均在游艇码头周边拍摄。 现在拍摄真实的“太湖渔帆”, 估计已经十分困难了,退而求其次,搞点摆设也未尝不可。说实话,终于拍到了太湖日出,也算不虚此行了。<br><br> 顺便在酒店院子里转转,拍点小片。此处曾是风靡的电视剧《都挺好》某些场景的拍摄地,当然,只见别墅外观,谢绝入内参观的。 左下图是棵百年杨梅树,据说西山杨梅也是名声遐迩的水果哦。山坡上还种植了众多的桃、枇杷、橘子、杨梅等果树,当季应更为好看,且还有的鲜果品尝。 生态停车场,名字很有意思,其实就是利用空地罢了。不过,比修建专门的停车场,既节省地皮也方便了住客,效果还是好的。<br> 东村,位于西山岛的最北面,也是古村落。初步开发旅游,其徐氏宗祠是一景点。 一进大堂 二、三进院落建筑 见墙上有一段文字,清人所撰,反映了将近200多年前祠堂建筑的悠久历史。 村里一家因疫情不开放的景点,蛮“呕”人地。 现在看到的是西山堂里村的雕花楼,俗称“西山雕花楼”。此景点不接受预约,买门票(50元)即可参观,不过,60岁以上老人减半,看来当地管理单位还是守规矩的。 院内花园还是比较精致的。 西山雕花楼原名徐氏"仁本堂",取自"以仁为本、礼为教本"的意思。西山雕花楼占地约3亩,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雕花楼是徐氏后人在康熙、乾隆、咸丰、道光四个朝代中,陆陆续续的修建而成。<br><br> 与东山雕花楼的堂皇相比,这里更为古朴,但还是值得一看的。 <br> 西山大禹庙位于西山岛西部甪里村,是西山岛民为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庙,现为太湖区域内仅存的一座禹王庙。 今人建造的大禹塑像。 禹王庙东南角的古码头(上右图),是明代遗物,码头长65米,宽3.4米,高1.8米,码头用石均为花岗石,气魄之雄伟,历史之悠久,堪称太湖之最。<br><br> 石公山位于西山岛东南端,因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石公山是一座青石山,不高,以石为奇。宋徽宗令人采集进贡的太湖石(生辰纲),此为采点之一。 据说,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傍晚,月升东方,红日西下,显现“日月双照”奇观。参见题头图,似乎也算日月双照吧。 明月坡所见联云亭。 沿石公山山道行走,可以观赏到周边的缥缈太湖景色。 沿途所见的古建筑,左下玻璃框内石碑据说是乾隆所题写。 石公山之石公寺,惟不知武禅与该寺的关系。<div><br><div> 其实,游览西山岛一日略显仓促,但行程安排只能如此。<br></div></div> 驱车数十里,入住与苏州盘门景区毗邻的吴宫酒店。院内小景,园林设计与周边相协调,尽管已建成近20年,仍不失当年风采。 伍相祠,据说后人为纪念伍子胥所建。 四瑞堂,有诸多传说。 著名的"盘门三景"包括瑞光塔、吴门桥和盘门城楼。始建于春秋(前514 年),重建成于元末。城楼为1986 年初夏重建。盘门是苏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br><br> 三十多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现在已经了无印象了。惟有古时城门有通行船只的水门,尚有依稀记忆。<br><br> 当然,8年前曾经去过山塘街,靠着当年拍摄的照片,依稀可以回顾起当年的情景。故地重游,面貌大变,同样感觉也大不同了。 山塘景区的入口之一。 熙熙攘攘的人流、牌匾相邻的老字号店铺,一眼望去,基本属于风景点的标配。 流水环绕、枕河人家,依然保持江南水乡的格局,倒也令人欣慰。 日落时分的山塘河畔。<br><br> 灯光亮起的山塘河两岸景色,宛如南京的夫子庙景区。<br> 山塘景区通贵桥向南的街区,虽有开发,但仍然居住着原住民,也还有不少的老字号。 坐落于山塘街上的百年老店荣阳楼,品尝了生煎包、混沌、面条。据老板所称,这是老字号的味道,平民的价格。味道是否老字号不好评判,价格确实低于山塘街那一头。<br> 上图为 2012年4月拍摄。据荣阳楼老板介绍,现在经过整治,过去的摆摊设点已经取消。看来当年拍的这两幅照片,也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2012年与2020年所拍摄的同一地点,古戏台和老客栈。<br><br> 故地重游,在山塘街玉涵堂真趣园观赏了一台《寻梦山塘》,实景演绎了“梦入昆腔良夜至,与君共赏小月前,愿掬七里山塘水,具是姑苏两月圆”的寻梦之旅。 演出前的场景。 昆曲《游园 惊梦》 民舞《咏荷》 经典旗袍秀 苏州评弹、笛萧说书、钢琴悠悠,从热闹的商业街巷走入安静的园林之中,欣赏完全地域化特色的经典演绎,感觉还真的是不一样。<br><br> 当然,还有苏州饮食,实地品尝的感觉总是不同的。 左上,太湖鸡头米;右上,太湖开背鳜鱼;左下,太湖河鳗;右下,苏州三虾面、蟹黄面、小笼包。<br><br> 苏州博物馆新馆,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了,疫情似乎也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博物馆内后院所见的建筑全貌。上图为展馆,下图为石片山水画。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作品,而贝聿铭又是苏州望族后裔,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苏博的名声大噪原因即在此。 馆内建筑的线条感,让人见之难忘。 馆内的藏品陈列,依然吸引着参观的人们。 低角度的欣赏,是否是对历史的某种敬畏态度? 小朋友的乐趣,在于谁也搞不清楚他们在玩什么。 环境的洁净依靠她们不懈地付出。 离开之前再次记录贝聿铭杰作的韵味。 曾经是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忠王府,现在是苏州博物馆的一部分(老馆)。 曾经对苏州老城区限行外地小客车的做法不满意,看到这图也就理解了,确是无奈之举啊。 好在,轨道交通的畅通多少弥补了外地客的不便之处。 乘轨道交通抵达东方之门中心广场。东方之门已成为苏州的标志性建筑,获"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 ;"中国最高无边际泳池" ;"中国最高的过街天河" ;"中国最高的空中苏式园林" 等荣誉,当然也获“大秋裤”的诨名。 本来安排船游金鸡湖,然恰逢民间“七夕”,原本宽松的船票全部售罄,只得在月光码头闲逛,拍几张照片聊以自慰。<br><br> 最后,仍然要回到苏州的本源,即那些驰名中外的园林建筑,特别是名列四大园林之首的拙政园。 对于美妙的园林设计,语言或许是多余的,看图吧! 借景的方式,前人的 智慧可以给今人更多的启示。 清道夫,实至名归。<br><br> 终于完成了此次姑苏行的照片整理,在此感谢草央老师的大力协助。她提供的照片素材弥补了本篇图片的空白和不足,难能可贵。<br><br> 同样,为了适应平台的要求,需要对照片数量压缩,而采用组图的方式有一举两得之妙。<br><br> 一者可以适应篇幅限制;二者归纳组合照片,无论是照片事先的拍摄,还是后期处理的影调,都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反而更有利于视角的把握和故事的表达。<br><br> 当然,图片幅面的压缩可能对观感有影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一得必有一失。好在目标在于讲故事,能够讲好故事,于此稍有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br><br> 今年疫情,外出受限,能完成这样一篇也算交作业吧。感谢您的关注和浏览,希望得到您的指教。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ZdKHxztt4ISCblbH5Ef4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