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石嚣制造场——“大窑文化”遗址掠影

大青山人-影像

<p class="ql-block">大窑文化遗址在1996年被确认为已知的国内外面积最大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也是我国罕见的大型旧石器制造遗址,并于1979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大窑文化”,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窑文化遗址,在世界上目前是独此一处,它的面积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场面之宏观也是少见的。他的发现,无论对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及祖国北疆古老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对研究民族起源都提供了新的史料和充分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几十万年的山川巨变,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大窑村的南山坡本来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土,由于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山坡上的八条深沟中逐渐暴露出古人类的遗迹,而且不同的黄土层也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石器和文物。“大窑文化”的发现,表明了除云南元谋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和北京周口店猿人以外,呼和浩特地区也是中国古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既使是不太研究古人类发展史或不懂文物考古的人们,一旦来到大窑文化遗址,也会被这里奇特怪异的“大窑八景”所吸引,不仅大开眼界,更会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第一景“无字天书”。位于兔儿山四道沟人工发掘的百米长廊中,高15米,是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记载着50万年前到1万年前,人类从打制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磨制工具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段漫长岁月,以及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历程,虽然无字,却刻载着古老时代的演变过程,确实是一部难以读尽的天书巨著。</p><p class="ql-block"> 第二景“磨光巨石”。距离天书不远,有两块突兀巨石,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硕大无比,相互对应。专家认为,此二石乃是百万年前造山运动时期由山上滚落而至,那种壮观的情景令人难以想象,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这里是一处极其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它包括五个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在同一处地层保存有五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在国内外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大窑文化”的确立,把内蒙古的历史提前到50万年之前,为研究中国原始人类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方式,并为后来逐步出现游牧生活等原始社会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p> <p class="ql-block">第三景“凤凰展翅”。它与兔儿山的兔头毗连,形态犹如凤凰展翅,飘然欲举,绝妙无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只见凤凰似动非动,活灵活现,让人仰首凝望,遐想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景“双龙含蛋”。位于兔儿山南坡八道沟西侧,两条山脊犹如龙身,龙首昂起龙口大张,各含圆形巨石一块,形象逼真,妙不可言,造物之奇,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景“莲花并蒂”。二龙戏珠西北山间小溪之中有一造型好似并蒂莲花的巨石,中间的缝隙可供一人穿过,传说当年清朝康熙皇帝西征时,曾经路过此地,一剑将石劈为两半,以壮军心,因此又得名“试剑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景“百米古洞”。位于并蒂莲花附近,洞内曲折蜿蜒,幽深莫测,据说是清朝时期人们挖取燧石(打火石)开凿而成,形状好像一个深窑,因而附近村落得名“大窑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七景“登临远眺”。登上兔儿山顶,极目远眺,青山如嶂,黑河如带,土默川美景尽收眼底,不由得气爽神清,心神荡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八景“遗迹斑斑”。漫步于大窑村南山坡上,经过人工打制的半成品石器文物随处可见,年年有不少青城人来此寻根问祖,觅珍挖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