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阳 09:八大街路

星卒斋主

<p>  辽阳城区道路,东西走向称街,南北走向称路。</p> <p><b>1. 胜利路 Shènglì Lù</b></p><p> 胜利路为白塔区主干路。北起北园街,南至前进街,与中华大街、劳动街、新运大街、八一街相交。全长3920米,宽24米,其中人行道两侧各4米,沥青路面。始建于1910年,原名车站街,解放后命名胜利路,意为新中国取得胜利。1910年为混石级配路,三十年代初铺装沥青柏油路。1951年、1954年、1963年、1968年进行多次扩建、改建、延伸。沿街有辽阳火车站、客运站等。</p> <p><b>2. 民主路 Mínzhǔ Lù</b></p><p> 民主路为白塔区主干路。北起中华广场,南至南环街,与东西大街、新运大街、新兴街、青年大街、八一街相交。全长4100米,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米,沥青路面。日伪时期,路名为大和町,解放后更名民主路,意为人民当家做主。原为碎石土路,1925年铺装柏油路面825米,路面宽13米。后于1956年、1976年、1992年、2008年改扩建、延伸。为重要商业一条街。</p> <p><b>3. 新华路 Xīnhuá Lù</b></p><p> 新华路为白塔区主干路。北起辽溪铁路线,南至南环街,以大什街为界分为南新华路、北新华路。与北哨街、硝堡街、中华大街、四道街、三道街、二道街、东西大街、新运大街、青年大街、八一街相交。全长7700米,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2/3米,沥青路面。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新华路,进入新时代。始建于明代,为碎石路,1949年后修整铺装柏油路面,1954年通车,1974年、1980年、1997年相继改造加宽。直通辽化及南部乡镇。</p> <p><b>4. 文圣路 Wénshèng Lù</b></p><p> 文圣路为白塔区主干路。北起硝堡街,南至南环街,与中华大街、四道街、二道街、东西大街、新运大街、青年大街、八一街相交。全长6100米,宽16/22/28/米,两侧人行道各3.5米,分设隔离带4米,沥青路面。原有文圣路位于原文圣区,因文庙而得名。解放初称东兴路,原为自然土路,1980年更名文圣路。1958年改建沙石路,经1965年、1977年、1993年、2005年扩宽改造。文圣路辽化段称健康路。</p> <p><b>5. 中华大街 Zhōnghuá Dàjiē</b></p><p> 中华大街为白塔区、文圣区东西主干路。西起辽阳火车站,东经中华大桥至新东线,横贯白塔区、文圣区,全街与解放路、民主路、武圣路、新华路、文圣路、太子河西路等相交,全长5220米,宽26/38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4—26米,非机动车道宽2米,南北人行道南各宽 3米,沥青路面,道路等级为一级。该街由原“昭和通”和新开路组成,1898年站前至护城河桥路段建成,名为白塔街,日据时期改为“昭和通”;1940年,护城河桥至高丽门路段开通,称新开路、建设路;1963年全线改为中华路;1971年更名为中华大街。分别于1954年、1968年、1982年进行三次大改造。</p> <p><b>6. 新运大街 Xīnyùn Dàjiē</b></p><p> 新运大街为白塔区主干路。东起文圣区辽东路,横跨太子河新运大桥,西至白塔区胜利路,与文圣路、东兴路、新华路、武圣路、民主路、卫国路等相交,横贯文圣区、白塔区。全长6502米,宽14/21/28/42米,其中快车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3/6米,沥青路面。1959年11月,市委决定修建新运大街。1960年开始将皮行胡同、旗仓胡同、八家子胡同等街巷扩通改造,至1971年全部贯通,1989年对新运大街进行了扩宽改造。</p> <p><b>7. 青年大街 Qīngnián Dàjiē</b></p><p> 青年大街为白塔区主干路。东起文圣路,西至胜利路,与东兴路、中心路、新华路、武圣路、民主路、卫国路相交。全长3444米,宽24米,其中人行道宽各3米,沥青路面。沿街有多所学校,故得名青年大街。始建于1952年,系碎石级配路;1954年由民主路向东铺垫碎石路基、炉渣路面,为临时道路;1974年将民主路至文圣路间铺装成沥青柏油路;2004年加宽、延长,机动车与人行道设置植物岛、植树隔离等。</p> <p><b>8. 八一街 Bāyī Jiē</b></p><p> 八一街为白塔区主干路,原名水线道、南郊街。西起菜庄,东至东辽阳站,与民主路、新华路、中心路、东兴路、文圣路相交。全长7700米,宽22米,其中车行道16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沥青路面。原名南郊街,因位于老城南郊而得名;百姓俗称水线道,因路下有通往鞍山的输水管。后因其西至驻军南大营,改扩建时命名为八一街。始建于1920年,为沙石路,1998年对南郊路进行改造延伸,扩建后更名为八一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