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不会忘记,—马仁兴三战四平

军营子弟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马仁兴烈士塑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平战役纪念馆新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战四平半景图(局部)(来源于四平战役纪念馆官网)</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英雄城不会忘记</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仁兴三战四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郭学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导语:中国数百城市,唯有吉林的四平两年间四次经受战火洗礼,是被炮火煅造、鲜血浇灌出来的一座英雄城。1946年至1948年,四平人民与人民军队一起谱写英雄城的壮丽篇章。马仁兴师长是牺牲在四平数以万计烈士的杰出代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感情让他同四平永远连在一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吉林省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沈阳和长春之间,是中长、平齐、四梅三条铁路交汇点。火车站往西二里半有个村落叫“四平街”,四平因此得名。四平连通东北四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粮食集散地。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特殊军事价值,成为国共东北博弈的焦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战四平 救民水火</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后占领东北全境。根据中苏协定,1946年起苏军陆续撤出东北。1月8日,国民党大员刘翰东率员到达四平。10日,辽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刘翰东任省主席。此前由中共中央部署,八路军和新四军多支部队已从关内汇聚而来,改名东北民主联军。苏方本来承诺事先向民主联军通报撤军日期,但没有兑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有相当数量的土匪、伪军和地主武装迎接国民党北上。民主联军保一旅转移途中,一群老百姓死活截住了他们。宣传队队员白国柱负责接待,看对方打扮有教师、有公务员、有商人,也有绅士打扮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述说苦衷:日本人投降,苏联人来了,接收大员来了。这些人只顾自个捞东西,根本不管百姓安危死活。土匪乘机进了四平,和当地伪军合起伙欺负老百姓,实在是没法生活。听说八路军是穷人的队伍,老百姓选他们当代表,出城寻求保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仁兴画像(十九师子弟王飞提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自己从不流泪,就是看不得老百姓流泪。他和政委邓东哲把情况迅速上报。没多久,西满分局发出《关于四平人民受国民党政权及伪匪武装压榨情形和与之斗争的意见》,2月再次致电东北局:“苏军撒后,国军不多,我们是否可进据四平等地?”3月上旬东北局决定在苏军撤离后解放四平,战前各项准备工作由此开始,其中就有应百姓之求这一重要因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坚决保卫四平”标语前的东北民主联军战士(四平战役纪念馆存)</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自己从不流泪,就是看不得老百姓流泪。他和政委邓东哲把情况迅速上报。没多久,西满分局发出《关于四平人民受国民党政权及伪匪武装压榨情形和与之斗争的意见》,2月再次致电东北局:“苏军撒后,国军不多,我们是否可进据四平等地?”3月上旬东北局决定在苏军撤离后解放四平,战前各项准备工作由此开始,其中就有应百姓之求这一重要因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作出作战部署,由十旅旅长钟伟为总指挥、马仁兴为副总指挥。这就是“一战四平”(四平解放战)。钟伟作为战场总指挥统揽战场全局,他的部队没有参战,更多具体工作是由马仁兴组织的。作战会上,马仁兴开门见山地指出:此战的要义就是“快”,就是要在沈阳国军主力尚无反应之时夺取四平;同时力求全歼守敌,打一个漂亮的围歼战。他语句不多,但抓住要害。</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13日苏军撤离,攻城部队即围逼四平,着手战前准备。保一旅刚组建半年,满身稚气,这也是马仁兴第一次指挥该旅作战。团长邢程说:“遇有情况,马旅长总是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判断,一起研究。他很民主,从不武断,每次都把大家的意见听完。该由哪一级决断就由哪一级决断,他只做补充或是强调重点。”变化莫测的战争形势留给马仁兴的时间太少,不但要把仗打赢,同时要把部队尽快带出来,只能利用实战提高干部、训练战士。</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逢战事,马仁兴必亲临前线,观察瞬息变化的战场情况,不失时机地实施指挥。这已然成了他的特色。炮火下,他和战斗员一样,时尔快步通过,时尔卧倒匍匐前进,不一会就把警卫员和参谋丢到身后。指挥所在他催促下时时转移,有时电话还没等架好就又转移了。这种风格可苦了参谋,更苦了架线兵。</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15日,保一旅顺利夺取西郊机场。16日晚马仁兴下达预先号令,部队接敌围城,17日凌晨4时发起总攻。四平守敌有伪满精锐“铁石部队”,训练正规,武器精良;还有彪悍的伪满骑兵部队;土匪虽属乌合之众,但多亡命之徒。攻取中等城市在东北尚属首例,无经验,缺乏攻坚火器,爆破尚不普及,突破打得很艰苦。</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果然,纵深战斗遇到较大阻力。敌人在街口、高大建筑物上都筑有地堡或工事,层层设有防御障碍物。残敌负隅顽抗,我军前进困难。马仁兴当即命令停止攻击,只身赶到一营,协助营长组织战中民主会,决定避开正面平推,采取先包围迂回,逐个攻击的打法。没多久就集中火力打下银行大楼,解除前进障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战场上的马仁兴很亢奋,眼睛始终不离开望远镜;举得累了,就换手甩一甩。他不时评价部队战术动作,为前方战士动作或叫好、或叹惜,与平时沉默寡言的神情判若两人;还不时回过头与身边指挥员交流,适时发出指令。他身后总是跟着一位参谋,不时记录作战中发现的问题。每当回想马旅长亲临战场的情景,老营长阎寄臣总是情难自禁地说:“那真是个不怕死的主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仁兴是骑兵出身,他布置在敌骑可能出现的路段预伏多道铁索,同时造成攻击受挫,边打边撤的假象。对方中计后我方封堵突破口,使其遭多道铁索拦绊。我方集火射击,轻而易举吃掉大半,剩余骑兵也被消灭。14时,省府大楼挂出白旗,刘翰东投降。此战共计俘、获、毙、伤自省长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以下3,000多人。后经我方教育,刘翰东被释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战四平 保全城市</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平落入共产党之手,大为刺激蒋介石的神经,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当时是国共谈判期间,双方力争势力范围。是否坚守四平?东北局进行近半个月讨论,毛泽东接连发来二十多封电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仁兴被任命为四平卫戍司令,但他系起义人员,保一旅又是“新兵新枪”。能否担此重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或多或少有些担忧。4月4日林彪赶到四平,当晚与辽吉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井冈山老红军左叶长谈。林彪习惯让熟悉的人干要命的活,意由左叶担负守城之责。左叶和马仁兴是战友,深知他是能打硬仗的战将,于是历数其战绩,荐举其出任城防总指挥;主张“就汤下面”,不要临阵换将。次日林彪视察四平地形,听取马仁兴汇报后表示满意,明确卫戍司令部即城防指挥部;左叶为总部代表,任主管作战的卫戍副司令。最后,林彪单独叮嘱马仁兴:“一定要守住十天。”这就是“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接受任务的马仁兴深知这个仗不好打。四平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守城兵力仅两个团区区6,000人,而且上级坚守意图尚不明晰。偌大四平,处处是关键、点点为要害,就好像蛋壳,有个裂缝蛋液会沁出,敲个洞蛋黄会自溢。马仁兴和城防指挥部战友必须用智慧和责任创造出在无险可守之地未据城坚守的奇迹。防御方案将阵地设在郊区,与市区留出间距,加大防御纵深。其奥妙在于以空间创造出的弹性吸纳、消耗敌攻击力,将其从硬顶到疲,从疲顶到软。</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确保方案细化落实到位,马仁兴“一杆子插到底”,终日“泡”在阵地,讲解防御作战要义,演示构筑工事,研究部署火器装备。左叶则推出“梅花阵”防御工事、“游动炮群”战法得到应用和普及。“用工事和铁锹战胜敌人”的思想被部队认知和理解。与此同时,政府颁发战时财物赔偿、抚恤标准,组织战时商品供给体系;接收日本遗留医院,对伤员救护、后送、食宿做周密安排;地方电话局协助部队实施军地双线保障。在政策感召下,上万市民积极支前,组织担架队、救护队,上阵地挖工事。左叶回忆道:“不少日侨、朝侨、日俘加入了保卫四平构筑工事的行列。日本、朝鲜大夫、护士以及普通妇女帮助接待、照顾我军伤病员,工作得很出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月17日,新一军逼近四平近郊,随即在炮火掩护下展开攻击。该军号称“国军”五大王牌、“天下第一军”,接受全新美式装备和全套美式训练,编制装备达欧美A级作战师水平,在远征军密支那攻坚战中歼灭日军近4,000余人,军长孙立人。民主联军城防部队最初为保一旅第一团、万毅纵队五十六团,之后北满和西满军区部队陆续参战,都是民主联军精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月17日至26日是城防作战第一阶段,突破与反突破是主要特征。四平南郊海丰屯、玻林子、鸭泡湖、铁路两侧,北郊三道林子、北山,东郊202.2高地等为反复争夺焦点。所有阵地每日数次迎受炮火急袭,飞机轰炸和十多次营连规模集团冲锋,经反复争夺仍失而复得。25日后,多个阵地遭装甲目标集团冲击。保一团“独胆英雄”刘增荣、炮手百石亮、窦玉芳战斗小组、独自坚守阵地8小时的新战士邵禄等,都是这个阶段涌现出的英模。团长邢程说:“三营守南面,营长是钟建兴,守得很好,敌人始终没攻进来。”</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仁兴司令员在四平保卫和平民主大会上讲话(四平战役纪念馆存)</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月27日至5月14日,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特征是袭扰与反袭扰。4月28日,毛泽东指示“化四平街为马德里”,四平保卫战向“不屈不挠”、“旷日持久”转化。各阵地广泛开展阵前政治攻势、冷枪杀敌运动。小股部队先后对八面城车站、旧四平泉沟车站及小孤榆树、四家子、义合屯、杨小店之线敌阵地进行袭扰。5月6日,北满七师组织了具有规模的炮战反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5月15日,新一军、新六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六十军分左、中、右三路围攻四平。民主联军调集14个师(旅)参战,苦战三日。这时上级决定放弃四平,城防部队19日凌晨前全部撤出。林彪预计的坚守十天被马仁兴和左叶变成了三十二天—后二十二天是毛泽东加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平保卫战期间,全城五个区民众计亡55人,伤143人,毁坏房屋上百间。政府对财产受损、人员受伤按战前规定赔偿。市区秩序井然,每日足量发放贫民生活物资。为解决居民购买粮食和蔬菜等副食品困难,商业部门组织流动供货车到各街道售卖;同时宣传保卫战意义,发动群众支援。每天至少5,000人自动出工帮助部队修筑工事,共计出动民工7,000余人、大车7,600余辆、担架11,300余副、支前柴禾400万斤、粮食41,300万斤、慰问金14,500万元。还有肥皂、毛巾、鞋袜、棉被、扫帚、苇席、纸张、笔墨、铁锹、猪羊、餐具、炊具、材等80多种物资。发电厂没有停电、印刷厂没有停机。没有四平人民主动支援,我军不可能坚守下去。</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战四平 二“仁”较量</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民主联军决定以三个纵队攻取四平,即“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保一旅改为辽吉纵队独一师,在辽吉纵队编成内参加战斗。四平敌方主官是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该军在滇西会战力挫日军,其八十八师前身是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所在部队,战斗力很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仁兴、陈明仁,两人名字都有“仁”,骨子里却那么不相同。二战四平,马仁兴守城,有意避开百姓房屋,防御阵地设在郊外,撤离时城区几近完整。三战四平,陈明仁守城,实行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焦土政策,不怕打烂。美其名曰“与城共存亡,与民共存亡”,实际是“我活着你好不了,我死了你也活不成”。</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6月14日,四平攻坚战打响。战前独一师士气旺盛,急于收复失地。但两次受命调整部署,准备时间更显仓促,攻击发起后的两天没能与从西南方向突进市区的一纵形成有效配合。相反敌军集中火力兵力,全力对付李天佑的一纵。</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必须尽快改变战场被动局面。独一师师长马仁兴不顾被敌人炮火发现的危险,登上水塔观察地形,提出提前加入战斗、扫清外围与突破连贯实施,把敌最为敏感、坚固的北沟做为突破口的建议。问题是提前动用独一师这个预备队,关系到时机把握和尔后持续攻击力。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同意此建议:“争取一次突破,从根本上动摇敌人防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6日,独一师以“集中兵力,小群多路,迂回包围,分割围歼”的战法向北沟挺进。17日凌晨到达。突破北沟战斗由三营营长贾清江指挥,于拂晓前打响。首次攻击失利;黄昏第二次攻击,再次失利;午夜,采取偷袭方式,突破终获成功。城市攻坚撕口子难,巩固更难,更何况这是要陈明仁的老命。飞机炸、炮火轰,成团成营敌军扑来,将火力、兵力全部投向北沟。在营长贾清江指挥下,巩固突破口战斗整整打了多半天。一个营长指挥全团作战,成了他这辈子最为得意的一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沟突破从根本上动摇了铁路西区防御体系。敌八十七师师长熊新民说:“解放军转移了进攻的大方向,转到道西攻击,头一战一攻就成功了。”说的正是突破北沟战斗,我军得以突进四平市区。市区八马路中段有座形似汽车摇把子的三层深红色大楼,钢筋水泥构筑,长度足有300米,敌二六三团千余人在此踞守。攻取大红楼是彻底攻占铁道西区的关键。独一师运用“四组一队”战术与之配套的“生死合同”,先后组织数十余次爆破。枪林弹雨中,副班长李广正往返24次,运送炸药近千斤,将大红楼彻底炸毁。李广正创造了我军战史上大爆破和连续爆破纪录,后被评为“全国特等爆破英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6月21日,独一师接到停止攻击,准备回撤打援的命令。这时部队已在前线战斗了九个昼夜。独一师指挥所设在距四平北郊铁路桥几百米外的大沟里面。马仁兴让部队先撤,自己再留一天,他想实地观摩兄弟部队攻坚作战。到了吃饭时间,马仁兴一边吃,一边问警卫员有没有把剩下的半袋面留给做饭的老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全国特等爆破英雄李广正和战友在大红楼废墟前合影。后排李广正(右一),前朱恩波(右一)(齐观山摄)</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6月23日下午6时许,猛烈的枪炮声戛然而止,震耳欲聋的战场寂静了。此时,一颗流弹袭来,马仁兴当场牺牲,时年43岁。马仁兴,河北平乡人,少年从军,先后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作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率骑兵团在河南林县起义,历任冀中骑兵团团长、冀中二十七团团长、晋绥二十七团团长、晋绥一分区司令员。1945年挺进东北。</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战四平”,我军未达到作战目的。这是国共军队一场空前的城市攻坚战,其惨烈程度连久经战阵的战将也为之叹息。《大公报》评论道:“十八个昼夜就把四平毁灭了。抗战期间,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桂柳之战,比一比今天的四平,那些算不上战争。”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四平民众。民房被拆除用于构筑工事、粮食和大豆用作沙包、豆油用于照明。老百姓被迫修工事、运伤兵,伤亡之惨重不亚于军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陈明仁参加长沙起义,他此后说:我有罪,四平街我打得太狠了。陈明仁后任四野二十一兵团司令员,马仁兴部下钟明彪是其属下五十三军参谋长。二人谋面时,极其严肃地复盘那场战事。陈明仁说:马司令员我知道,在国军也是大名鼎鼎。钟明彪说:那么小的地幅,你们怎么抗击了那么长时间?我们不服气,但真心佩服。陈明仁说:双方打得都很顽强,彼此的部署和指挥都没出现什么失误。你们用那么差的武器,给我们造成那么大的伤亡,既想不到又想不通。</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身归黑土 遗爱在兹</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后独一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十九师,成为东野十大主力师之一。八个月后的1948年3月12日,十九师参加四战四平(四平收复战),经24小时激战占领全城。自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四平历经四次战事,累计战斗时间超过两个月。国共双方投入精兵良将,几易其手,互有胜负。我军总计伤亡约4万余人,四平烈士陵园英雄墙刻有11,000名烈士名字,四平人民付出重大牺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平是由炮火铸造、鲜血浇灌的英雄城。没有哪座城市像四平一样,为同一位烈士立有四尊雕像—那就是马仁兴。四平市内有仁兴大街,四平战役纪念馆有马仁兴纪念版块,四平烈士陵园有马仁兴纪念馆,还有广场、小学、商厦纷纷以“仁兴”命名。72年后,四平人民未曾忘记为四平解放献身的英雄。2019年6月23日,四平市委、市政府应烈士家属要求,在烈士陵园为马仁兴举行隆重移葬仪式。</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军人死于战场,得其所哉。人们遗憾于马仁兴的牺牲,猜测他如果活着会有怎样的未来。然而权力和钱财他早已拥有过,为追求真理而断然舍弃。在冀中、在晋绥、在东北,马仁兴在各个根据地看到农民翻身后的幸福和喜悦、看到多党参政的民主格局、看到为之奋斗的新社会的雏形。固然,他没有来得及展示更多光彩,但也没有留下更多遗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先烈们留下的不仅是江山,更是创造的精神财富—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简介:</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郭学工,笔名:雪弓,军人家庭出身。1969年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15军和陆军第54军任职,1979年参加了对越 边境反击作战。在部队期间, 长期从事作战、训练工作,1994年退役。曾多次在新华社、解放军报、空军报发表有关军队改革理论文章。</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习近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平战役塑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仁兴烈士塑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平战役纪念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平烈士陵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平烈士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