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继昨天灵魂拷问之后,乔老师今天又以独特的现场互动问卷调查为开场白,迅速将老师们带入新课程标准改革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达成的问题研讨中。</p> <p> 乔老师首先从国家的视野及政策上进行剖析并说明: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p> <p> 那么,老师如何才能真正融合到新课程标准改革并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呢?</p> <p> 乔老师通过2018年与2019年北京中考题作比较并说明:以“背”的方式来学习生物学是不可行的,难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分析说明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再次强调情境教学的重要性。</p> <p>看乔老师实力演绎———</p><p> 乔老师以“酶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模拟了课堂情境教学,再以学车开车为例,幽默风趣地描述了素养=(知识+技能)态度,再次强调要在情境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思维,并最终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和达成。</p> <p>课堂激情的延伸———老师们跟乔老师激情的交流与探讨中</p> <p> 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培训的倒计时。最后,乔老师通过高考题再现,要求老师限时答题;用不同版本新课程标准教材事例展示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培养过程及思路(提出问题——真实情境——寻找证据——构建概念——实现情境——实践应用)来结束本次培训。</p><p> </p> <p> 为期两天的培训在乔老师的殷切希望中结束了,好在乔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满满的激情与希望。许多老师还有了不一般的感悟,甚至逻辑和思维都有了新的高度!以下是部分老师培训心得分享:</p> <p>吴松(北海五中 )</p><p> 首先很荣幸与庆幸能到北师大附中北海分校来参与乔文军老师的培训课程,昨天学习后,已经很期待今天的课程,一天下来感触良多:</p><p>1、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敢想”与“多想”。比如乔老师提到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功能单位这方面确实没有多想,有些时候就用一些模糊的语言来“糊弄”一下学生和自己就过去了,反正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是要求记好的。确实是汗颜。</p><p>2、在生活与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学”的趣味。特别切合我们实际的提到学生、同事提到植物、动物的识别问题。相信很多生物老师都有过这种经历,而乔老师通过引导对植物叶、果,昆虫口器等的观察,化解尴尬,同时体味生物学的乐趣。</p><p>3、不拘泥于生物学。乔老师给我们生物老师培训,可以联系驾照考试、物理、化学的案例来分析,也值得我们借鉴。</p><p>4、从学生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特别在完成当堂的例题时。紧张、担心答错、兴奋的心情应该跟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我们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的练习多从学生角度考虑,让他们有获得感,一定会更有兴趣。</p><p>5、通过今天的学习,更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要全方面提高自己,特别是教学理念的问题。</p> <p>周明晓(北海七中)</p><p> 两天的研修转眼竟结束了,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这两天的研修中,乔老师带给我们最大的理念就是我们不应该仅仅传授知识,我们要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虽然“学科素养”这个词早就开始提出,而我却是从这次培训中第一次切实地感受到它和我们课堂的联系;第一次真实的感觉到它是真实地可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体现;第一次从学科素养评价的角度去看到高考题的发展和改革。</p><p> 经过这两天培训的收获很多,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如“逻辑三段论”和图文转换等的科学思维角度的解题思想指导等。而实际上,这些具体操作指导背后的更为重要的思想和理念从此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们是生物科学界在高中课堂的代表”、“我们不是‘生物老师’,我们是‘生物学’老师”、“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还可以脚踏实地”——这些话让我提升了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的要求;那些具体指导又让我看到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之间的桥梁。最后,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到这两天学习到的方法和理念,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学的层次和教育的理</p> <p>欧阳琴(合浦一中)</p><p> 乔文军老师的讲座,像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新视界的大门,豁然开朗。</p><p>其中“生物不是理科中的文科”的观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生物学科应该教会学生擅用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渗透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思想,让生物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乔老师通过学车等例子,既生动幽默又通俗易懂让大家认识到真实情境对于学科的重要性,加深我们对知识、能力和素养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在如何设置情境教学,用情境分析问题的培训中,通过案例让我们体会到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在课堂真正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让科学思维成为学生终身能力。</p> <p>钟旺芳(合浦廉中)</p><p>这两天听了乔老师的课,一直萦绕脑海中的一个词语是“准确定位”。</p><p>1.对自己学生的定位。教学之后,教师期待学生达到60分的水平,还是达到80分的水平?平时我们指导学生制定大学目标,一般鼓励他们可以将目标定得高一些。可以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我们对学生的定位也是如此,要坚信自己的学生是优秀的,才会教出优秀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生,也否定了自己。</p><p>2.对生物学的学科性质的定位。不得不承认,平时我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是“理科中的文科”。定位错了,方向偏了,方法也就错了。乔老师所说的典型误区,仿佛就是对着我说的。平时上课用的学案,本着让学生快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词句的原则,真的就是“挖空填空”,这样的练习真的毫无意义,就像是二、三年级的学生都会的看课文填空,然而他们已经是高中生,这种作业无法锻炼他们的能力。我们平时抱怨学生不会看题、不会审题,抓不住重点语句,也许也有我们的责任?适当放手才能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生物就是一门理科,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方法。</p><p>3.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如果一节课堂是冲着知识而开展的,那么就容易演变成“填鸭式”教学。真正核心素养的课堂中,应该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科学思维、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这才是教书育人的体现。</p><p>“新课改”的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传统的课堂务必也要经历一场大改革。这条路很长,也很难走。从即刻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走出路来。</p> <p>覃静(北海中学)</p><p> 我这两天有幸聆听了乔老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让我真正深刻体会到我们所教的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不管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还是高考真题的命题都体现了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应该获得并提高格物致知的思维。昨天下午和今天的讲座乔老师都提到了概念图的构建和应用,通过举例典型的高考真题说明如何将题目中复杂的情境构建并回归到我们平时熟悉的概念图,今天下午用2020年山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的题目让我们老师练习如何构建和回归概念图,让我们印象深刻!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熟练应用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构建和应用概念图解决复杂的问题。听了乔老师的讲座,我会深刻地反思我的教学,并将乔老师的方法用于我今后的教学,在生物学课堂上收获快乐!</p> <p>韦广昆 (北海二中)</p><p> 每次听完乔老师讲课,我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最有收获的内容是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比较不同地区的教材,在北师大版的生物学教材中,强调要抓住生物学在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资料数据作为证据,得出概念模型。进一步了解知识后还要通过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系统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