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山儿在微信群发了图片,那枝干上果实累累、颗颗饱满圆润、细看绿黄红紫颜色都有。三岁孙女说是葡萄,还有猜山葡萄的。请教山儿:为何果?答曰:木橑。哦哦,这名字太熟了!它们之间竟没对上号。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就经常听母亲讲老家打木橑长打木橑短的,知道那时家乡食用油主要就是木橑。听说它的样子类似花椒吧,不过花椒成熟时成红色,而木橑成熟时却变绿,并带了些许蓝色的感觉。到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1991年,本人负责编排制作那一年的全市国庆展播节目《太行深山盛开科技花》。其中,釆访了西达镇孙技术员,他介绍了通过系统地治疗木橑小蜂病虫害,使全镇减产严重的木橑树重新焕发了生机的事迹。当年,全镇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20多万公斤。可惜,那时木橑早已收获了并未见到。</p><p class="ql-block"><br></p> <p>山儿所拍木橑累累果实三图(上中下)</p> <p> 后来,在单位见过实物并还亲口尝了尝,那是家在农村种有木橑的同志带来让大家看新鲜的,毕竟其分布的地方并不多。见山儿图片后,又见到了老家微信群发的收获木橑的照片;羽球群静梅发了春天食用木橑花的照片;加之诗词群为之所引发雅兴纷纷吟咏,有所触动草成三首绝句并分享点滴学习心得。</p> <p> 首先,这个liao字怎么写?见到的写:了,蓼,料,撩,橑等都有。相比较来看,橑字可能更好。因为它属木本植物,被农民称为铁杆庄稼,应从木字傍。这个字现代汉语成语字典里未收入。词海里有,它的解释义是1.屋椽;2.柴薪;3.车盖弓。有两个读音辽和老。并未提及这个树种本义。但从其坚硬材质使用上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的联系。词源上只有老的读音,百度词条标注不读辽阳平,却为普通话上声。</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木橑,又名黄连木、黄楝树等,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咱这儿对黄连木雌株称为木橑,雄株称为黄楝。 木橑为木本油料及用材树种,是本地特产。木橑 年产量达50多万公斤,是当地农民的一大经济收入,除自用外,还可以出售到外省。木橑抗旱、抗寒、耐脊薄,是海拔一千米以下的石灰岩地区荒山绿化的好树种。它的果实含油率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可供食用,也可做工业用油。这种油营养价值高,用来烹调别有一番风味,受到当地人喜欢。其材质纹理细密,芯材黄色,可供多种用途使用。 </span></p> <p>驼岭乡风群乐观面对所拍木橑丰收</p> <p>五绝.为山儿木橑题照</p><p>文/独钓清漳</p><p>似奇珍异果,光泽润金秋。</p><p>西达曾植遍,家家主打油。</p> <p>静梅所拍春之美食木橑花</p> <p>七绝.收木橑</p><p>文/独钓清漳</p><p>东岭西坡笑语稠,香风十里举挠钩。</p><p>珍珠玛瑙千枝挂,艳艳收回一个秋。</p><p><br></p> <p>游青阳山途中所拍老干虬枝的木橑树</p> <p>七绝.咏木橑 </p><p>文/独钓清漳</p><p>花绽春风朵朵霞,馨香四溢醉千家。</p><p>曾经多少动人事,可药可食堪可夸。</p><p><br></p><p>期待在下一个春或秋走近它</p><p>游弋于花之云或徜徉于香如海</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