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王氏宗族家谱续谱修谱后记

韬略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续修建南王氏宗族家谱之多年夙愿,今已基本告竣。</p><p class="ql-block"> 族谱者,乃宗族之脉络,家族繁衍之灵魂。若一族无谱牒家乘载之,其后裔既不知祖居之何地,葬之何处,亦不知祖先为何人,纵无光宗耀祖之迹,亦无根本,无指认,无所寄托,无底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慎终追远,既为君子之德行,亦为孝子贤孙之大道。不尊祖敬宗者,乃忘根负本之人也。</p><p class="ql-block"> 今续修族谱,乃我辈践行孝道,履行报恩之责任也。今谱已成,足显我族瓜瓞绵绵,子孙振振,薪火相传,香炉鼎盛,何也?祖德萌庇也。载生载育,人才济济,展望未来,栋梁可期,我族当更加灿灿而辉煌。</p><p class="ql-block"> 今修族谱,老谱资料借鉴收存,新增内容尊重女性,世系传承,图表直观可视;人物以是否关心宗族事业为标尺,凡对宗族事冷漠者,谱皆不载,其职务官阶湮而灭之,不愿入谱者标为“未记”。</p><p class="ql-block"> 今续族谱,得元杰全心主持与组织,并领先王武、贞绪、元满等族亲慷慨解囊之大力支持;贞忠、贞令、贞祥、元洪、元平等积极协助,挨门逐户收集资料;元杰、王韬、贞绪倾力为之,所有付出,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值得细提的是,建南王氏宗族家谱续谱编撰委员会主任王元杰,为了宗族修谱大业,首先慷慨解囊,带头捐数万元的巨款,组织人力物力投入修谱活动中,时刻关注关心指导续谱工作,并且亲历亲为,花了不少心血。元杰写的序文,用了心思,写得很好。他站在历史的高度,语重心长地从世界文化到中国文化,再联系到家族文化,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将势在必行的修谱续谱联系在一起,序文很在激情,很有说服力,也很有感召力!人们从序言中可以感悟到这本家谱的意义和份量之厚重,会吸引家人们珍惜本书珍藏谱书而将宗族文化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建南王氏宗族家谱续谱编撰委员会副主任王贞绪任劳任怨,除了主动捐款外,还多次组织编委会人员开会,研讨编修工作,不计得失,乐于付出,外出寻根问祖,到祖源地考察,搜集祖源资料。在拍摄收集文物古迹图片资料上下了功夫,在族谱编辑排版上花了心血出了大力。</p><p class="ql-block"> 编委会副主任王贞令是在职公务员,除了亲自参加指导续编工作外,还动员儿子王元正也投身其中,元正是在职教师,开始未被列为编委,但他从不计较,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之机,积极参与录入编写基础文档资料,并献言献策,为续编工作出了较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编委会成员王贞忠,他自始至终全程参与,不管是在建南或利川议会,从不缺席一次活动。他热心家谱续编事业,从祖源的追踪,老谱书的查阅,新老谱书的链接,以及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都严谨认真,在这次续编工作中作了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整个续编修谱过程,王贞祥、王元平、王元洪等编辑人员都默默地付出了很多精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还有许多关注和支持续编家谱工作知名人士都是可歌可泣的热心人。在这里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 今续修族谱,与前修之老谱相隔年代久远。工程浩大,资料匮乏;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职业各异,联系不便;认识有别,资料难收;编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虽反复校核,仍难免错漏。</p><p class="ql-block"> 甚为遗憾的是,建南分支到团堡的王氏宗亲,老谱未记载,本次因该支系自己没人收集基础资料,故续编修谱仍未纳入新谱中。</p><p class="ql-block"> 诸多因素,此次族谱续编不尽完善者,待后贤进一步考证之。</p><p class="ql-block"> 王 韬</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