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胭脂河天生桥位于南京溧水城西天生桥景区,长约7`5公里,是明代水利建设史上一个壮举,是一条极具历史价值的人工运河,是蜚声海内外的“江南小三峡"。</p><p>据“溧水县志”记载:明太祖定都金陵,欲通苏浙粮运,自东坝由石臼湖入,以避江险,乃命崇山侯李新凿河引湖水会秦淮以达金陵。</p><p>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李新领命前往秦淮河上游仔细察看山川布局后,认为从胭脂冈开河线路最短,航行便捷,其利无法计算,但中间有座三十米高的胭脂冈,开河施工难度大。李新组织苏皖三十六万民工,用"火烧水激"之传统工艺"破石成河”。即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浇有桐油的麻绳嵌入缝中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热烧红,突然用冷水泼浇,岩石因热涨冷缩而崩裂,然后运走岩石。如此耗时二年左右凿河十五华里,这条“石缝中的运河”,其中十华里是在高达二十五至三十五米的山冈上开凿的,河床深三十多米,底宽十二未。一条胭脂河使粮船从太湖经内陆直达南京城,这在600年前的确是大胆的科学创举。</p> <p>胭脂河开凿之前,李新考虑运河一旦开成,东西两岸的通行便是问题,因悬崖绝壁,要架桥几乎不可能,摆渡更不可能。只有"上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才能解决东面两边通行问题。因此,胭脂河凿成之日,便诞生了一南一北两座举世无双的"天生桥”。</p><p>明嘉靖七年(1528年)春,天生桥南桥忽崩塌,仅剩至今的这座天生桥横跨两岸。天生桥宽9米,长34米,厚8.9米,净空高达35米,南北倾斜,桥孔略呈梯形。石桥看上去仿佛天然生成,堪称国内一奇,举世无双。有诗赞曰: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桥。</p> <p>神工亭。</p> <p>枕腰石</p><p>传说当年民工开河劳动量非常大,一天下来非常疲惫,无意中躺在这块石上休息,醒来,感觉神清气爽。其实是石头上突出的小鹅卵石,有按摩穴位丶舒筋活血丶消除疲劳之功效。</p> <p>悬索桥。</p><p>桥长64米。</p> <p>爱情海</p><p>天生一对,为爱而生。园区占地13500平方米,种植近200种花卉。</p> <p>鸳鸯亭。</p><p>凤凰井。</p> <p>彩虹滑道。</p> <p>天生桥音乐谷。</p><p>整个音乐谷面积达7万平方米,常举办音乐会。</p> <p>河西休闲区。</p> <p>我们游览天生桥时,正值长江洪水期,景区的游船停航,未能一睹天生桥丶小三峽的芳容。</p> <p>谢谢欣赏!</p><p>编辑于二O二O年九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