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一张迟到的录取通知书

橘子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我家小外孙结束了六年的小学生活,成绩优异随所愿,被心仪的中学录取了,实现了一家三代上河师大附中的愿望(以前叫新乡师院附中,以下简称附中)。家人喜悦心情溢于言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手捧外孙的入学录取通知书,百感交集,思绪象脱疆的野马,把我带进五十多年前的那个九月,那个发录取通知书的秋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六三年夏秋之际,罕见的大雨接连下了几天几夜,市区低洼地已积水成河。虽已立秋,但暑热未退,天潮心燥,知了在树上无休无止地叫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我们的家租住在郊区牛村。时间已进入九月,父亲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自言自语道:这录取通知书也该来了,就算附中没考上,别的学校也该录取了。父亲说的录取通知书,就是我小学升初中的通知书,当时是考试制,考生可根据自身的成绩报考全市任何一所中学,报哪个中学在哪个中学考试,考过分数线,方能录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后我父亲一直在郊区教育局下属的小学任教。其间服从调动换了好几所学校,我们的家也随父亲搬来搬去,从入学我就一直跟着父亲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因此小学六年我转了好几次学,好在频繁的转学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一直是大家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年级还被选为大队委员,带着三道杠,现在想起来还挺神气的。六年毕业,我豪不犹豫地报了当时全市最难考的师大附中,(全市一年才招收两个班,共九十六个学生)一是觉得自已有把握,二是当时我哥就在附中就学,那年放暑假我去学校接哥回家,附中校园绿树成荫,到处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深深吸引了我;教学设备先进,单课桌、毛玻璃黑板又使我耳目一新,我暗暗下决心非附中不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的那年参加附中考试,我校男女生连我共十二名,(考上六名,比例还不小啊!)由我父亲带队。上午语文,下午算术。语文知识题,我基本上没丟分,作文题我过去作过,老师还作为范文在班上读过,我捎加改动一气呵成。遗憾的是算术得不了满分了,一道算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草稿纸上算对了,考卷上最后得数也正确,就是少抄了底乘宽除以二的那一步,唉!真是疏忽大意了!从考场上出来父亲问我咋样,得知情况后安慰我说考上附中看来问题不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话又说回来了,眼看别的同学和小伙伴们都拿到入学通知书去学校报到了,唯独我还呆在家里焦急等待。几天过去了,全市各大中学已开学了,父亲喃喃地说:就是考不上,也得有个结果呀!一向沉稳的父亲终于坐不住了,(当时也没电话联系)。午饭后父亲穿好衣服准备去教育局找个熟人问个究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刚刚走出家门,迎面碰见我们小学食堂炊事员兼管收发的王大伯(我曾跟父亲在学校食堂一起吃过饭,跟王伯也挺熟,他知道我的名字)。只见大伯从衣袋里拿出一张巴掌大的纸大声说,张老师,你家阿升的录取通知书来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谢天谢地!盼望几天的录取通知书总算到了!还是我报考的附中,如愿以偿,我和父母异常高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后王大伯的一番话我们才得知这张迟到的录取通知书情况原来是这样的:因连日下大雨,到处潮湿一片。各个中学送来的通知书,都由王伯放在传达室桌子的抽屉里。学生来领的时候,报上名字拿走即可。我的这张录取通知书也太调皮点了,被夹在报纸中间看不见摸不着,缩着身体在报纸里静静地睡了几天大觉,难怪父亲和我来找了几回都没找到。幸亏王伯今天翻报纸时才发现我的这张宝贝通知书,这不大老远送到家了。这样一张薄薄的小纸却给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录取通知书到手了,一颗心也落地了,连树上知了的叫声也悦耳动听了。送走王伯,母亲赶快为我准备住校的被褥及洗漱用品,父亲怀揣录取通知书挑着扁担亲自送我上学。从城市的西南角到东北角二十多里的路我们将近一下午才到达。先徒步走到东王村,每人8分钱坐一路公交车到二中站,前面的路已被大水淹没,下车我们一路䠀水来到附中校园。父亲连忙到教导处说明迟到的原由并给我办入校手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开学已经两天了,班上早已排好座位,班主任刘培玉老师暂时将我安排到最后一排。因为我个子矮(当时 身高只有1.37米,后来长到脱鞋1.73米),坐在后面看不见,没办法只好跪在板凳上听讲,过了两天刘老师才发觉,问我大家都坐着,你为啥跪着,我小声嘟囔一句:我看不见黑板!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乐了,第二天就将我调换到前面第二排就坐。至此,一个全新的初中生活在我面前拉开了帷幕,谁料想这一上竟上了五年,又是一个迟到的毕业证,至到1968年10月下放农场我才离开附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9.1</span></p> <p>口述:老张</p><p>文字:橘子</p><p>摄影:橘子</p><p>校对:端端(小外孙)</p><p><br></p><p><b><i>原创文学</i></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您的阅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