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逝去的青春

心语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正年轻,美好的回忆,逝去的青春,都定格在了曾经的黑白照片中……</p> <p class="ql-block">  戴红,我的邻居毛根儿伙伴,这是我和她唯一的青春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我俩,非常要好,每天都要相约逛街。特别是晚饭后,夕阳西下,我俩常常手挽着手,悠然自得的走在被余辉洒满的街道上,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青春气息,吸引了年轻异性的目光,也靓丽了纯朴宁静的街道,成为一道青春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待落日的余辉散尽后,我俩再逛到她母亲所在的小食店,找空位坐下,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汤,或是吃上一碗圆圆的肉汤圆,要不就吃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美食享用完了,轻轻拍拍肚子,说声"好饱",然后带着享用后的美食味道,心满意足的沿着渐渐进入睡眠的街道,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你要知道,在那各家各户配粮的七、八十年代,经济落后,家庭贫困,每天都能到小食店吃上这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因戴红母亲在小食店工作沾光不少,吃了不少的免费小食。</p><p class="ql-block"> 在此,对戴红母亲说声谢谢,谢谢您在那贫穷枯瘠的年代,让我享尽了美味小食。也谢谢戴红,因为有你,让我记住了青春美食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现在这些小食,也不再稀罕,但再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韩云,大我一岁的邻家姐姐,和我十分要好。她待我如亲妹一般,事事时时都照顾着我,好吃的会给我留着,好看的衣服和新裙子,总是毫不吝啬的给我穿(合成照上,我穿的衣服就是她的,新的就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俩常常因争辩而生气,但用时不长,过后就烟消云散,继续打闹嬉耍。</p><p class="ql-block"> 说到争辩,好像是我俩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记得在我读高一的时侯,她开始独自住在医院的宿舍里了。于是,每天上了晚自习,我都去医院和她一起住,同睡一张床。我俩有说不完话,讲不完的新鲜事,打闹嬉耍,毫无顾忌的笑声时不时的会引来邻里的斥责声,于是,我俩赶紧闭上嘴巴,止住笑声。</p><p class="ql-block"> 笑声止住了,我俩又继续摆龙门阵,摆着摆着,争辩争吵的事就发生了,各说各有理,她不让我,我也不让她,直到彼此都生气了,争吵的声音才会停住。然后带着争吵后的一肚子气,背靠背的侧身而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觉醒来,心情好了,气也消了,无缘无故的又和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和她,少年时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河里学游泳,一起去桑树林偷摘桑椹,一起捉迷藏,一起粘蜻蜒,一起学骑自行车,一起学弹琴(我脚踏风琴就是在她家学会的)……好多好多的开心趣事,至今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一样。</p><p class="ql-block"> 今天,虽然我们少有见面,但儿时的这份情怀,儿时的这份纯净依旧如初,我们依然如挚友般的相知相故。</p><p class="ql-block"> 谢谢她,我儿时的伙伴,亲如姐妹的邻家姐姐——韩云,跟她在一起的日子是开心的,快乐的,有趣的,这份纯洁无瑕的友情,姐妹情将永远存放在心,永远不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邓玲的黑白照。我们是初中同学,后来又成为同事,我俩同一年走上工作岗位,并分配到同一所学校任教,一同走过了艰难的岁月,成为了患难与共的好同学,好同事,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张世萍和我是初中班的好友。她和我外婆住在同一条街,并且是斜对门的邻居,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参加校外活动。如:放学回家一起做作业,一起学习《毛选》第五集;一起参加学校布置的积肥送肥活动;一起跳皮筋、跳房、扔沙包、丢手绢、粘蜻蜓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丽萍的合成照片。初中学习时,我俩曾是非常要好的同学。但不知为何事闹了矛盾,从此相互之间不再说话。可能那时的我,个性要强吧,没有主动迈出和解的一步,就这样活生生的把我俩的友谊给掐断了几十年。现在,我俩也恢复了旧日的情怀,一如既往的成了好同学好朋友。所以,为了弥补年轻时无合影的空白,特此合成一张,就当作合影照,作为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开启我工作生涯的地方。一所乡村小学——西龙九大队。房屋破旧不堪,教室四面透风,课间活动场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到下雨,淌水打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p><p class="ql-block"> 虽然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但我并不气馁,仍然用积极,认真负责的心态走上讲台,开始了我人生的教学征程。</p> <p class="ql-block">  李亚勤,我参加工作后认识的第一个同事,我们分配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结伴到校,结伴离校,一起自做午餐……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同甘共苦,携手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一般的同事关系逐渐变成了要好的知心朋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刚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为期一个学期(即1981年2月至1981年7月)的教师培训,和几位老师临近培训结束时,到相馆拍的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第一个刘金芳老师,右起第一个是李亚勤。后排左起第一是我,我们三个均来自同一所学校——西龙小学。</p><p class="ql-block"> 在培训期间,刘老师特别照顾我,常常帮助我消化培训老师讲解的一些教学理论知识。有时我生病或者闹小情绪,不吃午饭,刘老师总是耐心的把饭菜给我端到宿舍里,关心我开导我,想办法让我吃下午饭……</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性格开朗,面善心细,温和可亲。不知不觉,我喜欢上了刘老师,所以培训还没结束,我俩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尽管我们年龄相差了十多岁,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情,我们之间并没有因年龄差而产生代沟。在后来的回校工作中,刘老师也一直都在帮助我,并用她自身的言行感染着我,用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引领着我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后排右起的帅小伙,文才特别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文人墨客。他来自桂花小学。在学习期间,我俩彼此产生了好感,擦出了一点点小小的火花。但因刚参加工作,还是应以事业为重,所以这点小小的火花没有擦出激情,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熄灭,但我还是十分欣赏佩服他的文笔。</p> <p class="ql-block">  十九岁时的工作日记,尽管字迹潦草,还出现了错别字,但日记内容真实反映了那段时间,我工作的心理历程,也是一份记录我成长的宝贵文字材科,颇有纪念意义,值得珍藏。</p> <p class="ql-block">  1984年的新春假期结束后,经人介绍,我和他有了一面之缘,便开始了从相互认识,到相互接触,再到互生情感。我俩于1986年8月走进了婚姻的围城。这三十四来,虽说谈不上幸福美满,但我们感情稳定,和谐有爱。未来,我们仍将携手相伴,在通往黄昏年老的路上,永远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  《流金岁月》这段相册视频,点击打开就是我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三、四岁这段时间最美好的青春故事:从中学阶段走上工作岗位,再到恋爱时节。相片虽然不多,但看到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回不去的青春,让我泪眼模糊,记忆打湿心田,留恋留恋还是留恋……</p> <p class="ql-block">  时光任苒,岁月静好!祝愿和我一同走过青春岁月的同龄朋友们,一切都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