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伯劳鸟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又名:百罗鸟、伯劳头,生性凶猛,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嘴形大而强,上嘴先端具钩和缺刻,略似鹰嘴。伯劳鸟翅短圆,通常呈凸尾状;脚强健,趾有利钩;性凶猛,嗜吃小形兽类、鸟类、蜥蜴等各种昆虫以及其他活动物。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巢呈杯状,置于有棘的树木或灌丛间。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杂斑。</p> <p>伯劳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嘴形大而强,上嘴先端具钩和缺刻,略似鹰嘴。翅短圆,通常呈凸尾状。脚强健,趾有利钩。性凶猛,嗜吃小形兽类、鸟类、蜥蜴等各种昆虫以及其他活动物。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常栖于树顶,到地面捕食,捕取后复返回树枝;常将猎获物挂在带刺的树上,在树刺的帮助下,将其杀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称其为屠夫鸟。</p> <p>"人不可貌相",果然鸟也不可貌相。那些看似小而可爱的鸟儿,背地里可能有你所想不到的凶残一面。小巧的伯劳,竟有一个"屠夫鸟"的称号。不仅如此,它们在古文里被频繁的记载,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也算是个小名人吧。</p> <p>"屠夫"本质</p><p>伯劳属于中小型雀类,全身羽毛有灰或灰褐色,通常遍布着黑或白色的斑纹。翅膀圆而短小,大多都呈凸尾状。脚上肌肉发达,强而有力,有锋利的爪子。喙是它们的标志性特点。伯劳的喙强而锋利,上嘴的尖端具有钩和缺刻,有点儿像鹰的喙。正是这强而利的喙,展现出了它们的"屠夫"本质。它们天性凶猛,以昆虫类为主食,也吃蜥蜴、青蛙、小型鸟类甚至小形兽类。</p> <p>古文中的伯劳</p><p>《诗经·豳风》中的"七月鸣鵙",以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这里的鵙指的正是伯劳的鸣叫声。因为它们有挂尸于枝头的习惯,所以它们的鸣叫声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频频记载关于它们的生活习性、性格特征等。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指的便是伯劳,它们在古代常常用来比喻夫妻、伴侣、亲朋好友的分离。</p> <p>典故中的伯劳</p><p>据说周宣王时期,一位贤臣因为听信了继室的谗言,杀害了前妻留下来的儿子伯奇。伯奇的弟弟十分伤心,为此他做了一首诗来哀悼哥哥伯奇。贤臣听了这首诗后,内心里非常后悔,悲哀不已。有一天贤臣在野外看见了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对着他鸣叫。于是他就认定了这只鸟是爱子伯奇魂魄的化身,他对着鸟儿说:伯奇劳乎,如果你是我的儿子就飞到我的马车上。话语一落,这只鸟就飞到了贤臣的马车上,贤臣就将它一同载回去了。一到家鸟就落在井边对着屋子哀鸣,贤臣拿起弓箭射杀了继室以安慰伯奇。虽然这只是个典故,伯劳却以"伯奇劳乎"一词而出名。</p> <p>所以伯劳这个鸟名在中国历史上至少传承了两千多年。在古代文学中,伯劳被人寄予了许多美好的情感与象征。“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南朝乐府《西洲曲》);“东飞伯劳西飞雀,佳人两两春相约。”(明·胡缵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玉关巫峡难相见。(明·岳岱《东飞伯劳歌》)”伯劳在诗中赋予了孤单、向往、追求爱情的梦想等意象。</p> <p>2020年8月底摄于广州烈士陵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