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八月桂花香,九月金秋至。在这个天高气爽的季节,我国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也将不期而至。</p><p><br></p> <p>康康读书会做为阳泉市侨联刘慈欣科幻小说读书会分会,积极响应总会的活动安排,组织会员认真研读刘慈欣作品《乡村教师》,举办了专题分享会,以此迎接教师节的到来,并表达对全国上千万人民教师的尊重与爱戴。</p> <p>2020年教师节主题: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p><p><br></p><p>《乡村教师》这本书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没有文化,人们都变得下作了,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有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p><p><br></p><p>教育脱贫势在必行。</p><p><br></p><p>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科教兴国,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而教师肩负重任。</p> <p>一个是黄土高原上贫瘠的小山村,一个是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有着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持续了数万年的战争场面,这两个完全没有交集,完全不在同一时空的场景,刘慈欣将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p> <p>看看大家阅读之后的感想吧!</p> <p>高秀丽老师:</p><p>1、读完这本书,让我又一次被教师的平凡而伟大所震撼。一位乡村老师,面对农村落后愚昧的思想,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仍然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资生助教,甚至在他身患癌症的病危时刻,都不舍花钱为自己治病,而是将仅有的两千元钱为学生买书,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用尽最后得力气教给学生力学三大定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时常念的一句诗涌上我的心头。我来自农村,从小对乡村老师有着深深地敬佩,他们放弃了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甚至拖家带口,扎根在农村,而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无私付出,他们的平凡而伟大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一代代的接班人,为祖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奇迹。</p><p><br></p><p>2、诠释了教师职责,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乡村教师》书中一段话写到:“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他们叫教师”。这段话诠释了老师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是尊师重教的重要节日。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教师工作高度重视,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理解、支持教师,特别是奉献在偏远山村,贫困山村的教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使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更具吸引力和成长前景,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p> <p>杜秀萍老师:</p><p>《乡村教师》这本书,首先是一部乡村教师的赞歌,李老师当得上“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牺牲了所有,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摆脱千百年的愚昧无知,走入现代化社会之中。在本书中,外星人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烘托了教师更高一层的意义,身为一个教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神圣使命,始终载舟而行,故不曾有停泊之虞。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关于过去的记忆,一代代人所知道的古今中外,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而来。而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习以为常,但在外星人看来就显得独特,人类是克服了无数的艰难,才生存繁衍至今。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所起到的沟通两代人的作用。“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故无论今时往昔,尊师重教,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前途,也关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得以源远流长的最重要传承。</p><p><br></p><p>书中的李宝库老师的事迹让我想起,我妈妈的教育生涯,她也是为村里的教育奉献了40年的心血,40多年来,我看到的是妈妈对每一个孩子的深切的爱护。在她的眼里没有差等生,只有需要加油努力的孩子!晚上她还要把孩子们带回家补课,就为了她的孩子们个个优秀。40年如一日终是桃李满天下。妈妈的身上都是李老师的影子,他们都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引领生命。我为李宝库老师点赞,为我的妈妈点赞。在我们今天还有成千上万个李宝库这样的山村支教老师,他们都是在用毕生的精力去教导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哪怕再微薄的收入,再艰苦的环境,都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中国教育的梦想。</p> <p>冯志华老师:</p><p>《乡村教师》这本书,让我感动的有五个点,每一个点在书里都有对应的原话。</p><p> 1、知识改变命运;</p><p>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3、感觉到了已经消失的温馨和宁静;</p><p> 4、教师的责任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p><p> 5、竞争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p><p><br></p><p>具体每个点的分享:</p><p>1、知识改变命运。就是老师在弥留之际交给他们的牛顿三定律,孩子们用心的记住了,所以在他们生命悬于一线的时候,他们在被外太空的文明测试的时候终于试用上了,充分的说明了知识不仅能够改变命运,在关键的时候知识还能够救命。对应的就是书229页最后——他不在乎什么民办公办,他只在乎那一批又一批的娃们,从他的学校读完了小学,走向生活。不管他们走出去还是留在山里,他们的生活同那些没上过一天学的娃们总是有些不一样的。这句话就是说明我觉得就是说这个老师就是想告诉孩子们知识改变命运。</p><p><br></p><p>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乡村教师》以第三人称描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贫穷却富有的一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了知识的火种,贫穷并没有限制他的想象,他想象着城里的书店,他想象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他想象着知识可以引领孩子们未来美好的生活。他把他自己穷尽一生的财力物力脑力,用生命去影响了孩子们,他是接过了他的老师的接力棒,成为了乡村教师,他的接力棒也早已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p><p><br></p><p>孩子们安葬了老师,他们承接了老师对生活无限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们是偏远山村的星星之火,那是科学和文明的火苗,必将照亮孩子们未来的人生。这部分对应的就是书227页倒数第六行——他用尽他的一生在娃儿们的心中燃起了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以及书238页——“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快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周围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然而这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灭这铁屋子的希望。”</p><p><br></p><p>3、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他坚信在他学校里读书的娃们和没有上过学的娃们总是不一样的,他怀着毕生的育人的追求和教育教学的信念,他用生命诠释着教育这两个字的重量和含义,他以他微薄的力量,穷尽一生去热爱教育,传承教育,实践教育,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书中对应的就是256页最后一行——他们将活下去,在这块儿古老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但确实存在希望。</p><p><br></p><p>4、数不清的生命感到了一种久违消失的温馨和宁静。好像这个是对春节期间中国大地疫情最好的描写,14亿人都在自己的家的窗户外面看到了空旷,空无一人的马路、立交桥、名山大川,14亿人都被关在自己的家里隔离,14亿人都感到了在那个时刻,世界仿佛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时间随手可以抓到,他就在你的身边,空间也完完整整的呈现在了你的面前,仿佛被文明测试题检测一样。时间、空间、物质、情感、情绪、感觉都像被封存在一个大宇宙的中国文明的圈子里内,在那个圈子里面发酵流淌,这些物质像海洋,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意识流里,凝成了一股劲儿,一股精神,共同抗疫的一股力量、勇气决心、信心,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个时间点,在宇宙的内存中,14亿中国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中国人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书写了抗疫的模块儿,在宇宙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了整个世界的抗疫之路,像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在宇宙中,让世界看到了成功抗疫的希望和模式。</p><p><br></p><p>书中对应的是第256页第五行——“数不清的生命感到了一种久已消失的温馨和宁静。”</p><p><br></p><p>5、竞争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较量贯穿了整个宇宙的时空中,生与死的较量,高级的文明是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所以当他们摧毁地球的时候,当他们听到孩子们用牛顿定律来通过测试的时候,他们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着这个除碳基和硅基以外的另外一个3C文明,所以一个社会进步是以科技为先导的,它是社会进步和宇宙生存的推动力,有了竞争才有发展,发展也是事物变化的硬道理,宇宙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的,时间、空间和维度当中的,宇宙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推动了生物体的变化、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我觉得乡村教师从地球到宇宙,从小小的乡村到太空,从牛顿三定律到3C文明,他用科幻的视角展示了人类的文明,展示了教师的伟大,展示了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是多么的无私的奉献。</p><p><br></p><p>这部分对应书235页倒数第二段——“这支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的一项使命……再也无法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构成严重威胁。”</p><p><br></p><p>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读到这部作品很是震撼,也很是感动,作者用科幻小说的形式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爱戴和感恩,在地球上耕织了尊师重教的风尚,也呼吁整个世界关心关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他们的爱传承温暖整个时代。</p> <p>康康老师:</p><p><br></p><p>读完《乡村教师》这篇小说,内心是深深地震撼和感动,这份情感是被一个乡村教师引发的对人类文明传承的敬意和尊崇。</p><p><br></p><p>001</p><p>一个坚守在贫穷、落后、愚昧的黄土高原的乡村教师,面对穷困的山区,他所担心的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人们精神的空虚和对现状的麻木。他倾尽一生心血,在娃们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尽管那火苗非常弱小,但他深信上过学的娃同那些没上过一天学的娃们总是有些不一样的,因为他看到娃们就像一群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拼命挣脱黑暗的小虫虫,当年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他要用知识改变娃们的命运。</p><p><br></p><p>知识,未必能立刻改变他们的现状,但有了知识,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他们的生活便将拥有不一样的明天。</p><p><br></p><p>在老师最后的时光里,他将“关键”的知识~牛顿三定律传输于孩子,真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然而谁也不知道,正是这最后一课,改变了整个太阳系和全人类的命运。</p><p><br></p><p>知识是伟大的,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人性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牺牲与传承。</p><p><br></p><p>002</p><p>当我看到高级文明用不能置信的语调质疑这种低级、低效的文明传承方式时,我突然被感动,也正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新的认识,平凡之中呈现的是无比的伟大。</p><p><br></p><p>如果没有一代代教师的口耳相传,就没有现代的文明。教师用最低级、落后的教学方式,将人类文明的火种一代代向前推进。</p><p><br></p><p>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体。</p><p><br></p><p>003</p><p>本书还有一个震撼我的地方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战后,银河系中最迫切需要重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对碳基生命的,也是对硅基生命的,正是基于这种尊重,碳基联邦才没有彻底消灭硅基文明”。</p><p><br></p><p>也正是有对生命尊重这个前提,在对低级文明将以奇点炸弹方式进行毁灭的最后十分钟,再次增加了3C文明测试,而这一抉择让人类得以生存,人类文明得以延续。</p><p><br></p><p>004</p><p>教师节来临之际,阅读《乡村教师》感慨万千,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扶智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才是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指路明灯。</p><p><br></p><p>期待国家加大贫困地区教师的对口支援和合理流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有所教,能接受到优质教育。</p><p><br></p><p><br></p> <p>穆美芬老师亲手做的贺卡,深深地祝福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节日快乐!🌹🌹🌹🎈🎈🎈</p> <p>秦春平老师:</p><p>这是我用生命为代价,想带你们看到的世界。</p><p>在一个穷苦迷信的乡村里,有这样一位乡村教师,他积极办学,修缮校舍,把自己在大城市里学到的滴滴点点详细严谨地教给村落里每一个孩子,可他却不被村民们欢迎。他珍惜每一个孩子,自掏腰包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地学习;他心疼每一个孩子,得罪了全村人也要为学生们修建更舒适的教室;他相信每一个孩子,查出自己身患癌症时用最后的存款为孩子们铸造更精彩的未来;他舍不得每个孩子,时间如果可以再多一点,他一定会讲清楚最后一个物理学定理。</p><p>他吐出一口黑红的血,在听着孩子们背诵定理的声音中永离病榻。除了一屋子学生的哭声,没有谁能再送送他。</p><p>他曾经也有未婚妻,因为他忘我地工作而离开他;他也曾有过大城市里更好的工作机会,因为他选择了这片小乡村而放弃了飞翔。这一路有太多人问他:为什么?值得吗?没有回答,在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教室里,讲台上站着一个他。</p><p>没人知道他也来自这个小乡村,他的老师为他筑梦,在一次事故中为了保护他被狼咬死,留下一个稚嫩的少年努力学习,逐渐长大。这或许可以解释那两个问题,他为了更多的孩子回来,而以生命为代价的传承,本就不该问出"值得与否"的话。</p><p>在刘慈欣的小说中,因为某种微弱的太空联系,孩子们背下的最后一个理论拯救了地球这颗渺小的行星。反观这些稚嫩的学生,他们成长的路途,也必然因为这位乡村教师的存在而变得更宽广。</p><p>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感谢那些为孩子们筑梦的老师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童。</p> <p>最后,读书会在一首《七律•教师赞》中落下帷幕。</p> <p>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阅读《乡村教师》,有着不同的意义,尊师重教,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前途,更关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兴盛。让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呼吁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真正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