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行书院庚子秋毕业纪念册[尹泰舜]

小U先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壹:我的母校——千人行</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贰:读经之点滴与师友赠言</b><br></h1> 时间如同大浪淘沙,带走了许多许多,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同送别了他们七人,还记得毕业典礼结束后,你看着他们七人,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当初我难以体会你这一种心情,但是现在你毕业了,即将离开了,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的酸甜苦辣,鼻子一酸,眼眶不禁红了起来。<div><br></div><div>此刻我懂了,因为不舍,所以不舍,但也恭喜你去到文礼了,弥补了去年的遗憾,再次与他们七人相聚于学问的高峰,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你走了宛如冬日里萧条的北风,但你的笑,有你美好的回忆,如同春日里和询的春雨,润物细无声。<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钟寰</div></div> 尹千硕,你还好吗?你要毕业了,你现在要去文礼书院了,你是一个好哥哥,你对你的弟弟很好,对我也很好。你很好学,你以前经常在课间读书,我还记得你和老金在课间一起读书,我非常想念你和大家,你去文礼以后,能和吴承东他们一起学习,我非常想你们,有时间去文礼看你们,最后祝你学业有成,加油!<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圆觉</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你要去文礼了,我则回了体制。可谓:“反其道而行之。”常有人说,去体制如何如何,去文礼又如何如何。其实我觉得,去哪里只是自己的一个选择而已,就像在面临岔口时一样,自己能做的,只是在这条路上走到底,既然你选择了文礼这条路,我祝愿你可以在文礼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祝你学业有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再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王铭泽<br></div> 尹千硕。首先祝贺你入读文礼书院,时间过得好快呀,一眨眼你也要走了,在和你相识一年多中,虽然很少交流,但感情也不浅,回想起这一年多,咱俩在一起的时光还真是挺美好的,你马上就要走了,还真是不舍,现在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见,我期待我们下次相见。Wish you a bright future!<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张泰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致尹千硕同学:时间好快,我们已经认识六年了,今年你也将进入这个文化的殿堂,愿你能够不忘初心,时刻省察,祝你在文礼书院早日实现追梦,我们文礼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老同学谢松廷<br></div> 尹千硕,与君自初识,至于此时,近四载余,然今是何时?吾谓然而叹之:此为君立志成仁之时!前日之刻苦用功,于今已化为锦绣之前程,每想至此,吾便欣然而乐。然细思索之,又甚是惭愧,今汝将入文礼书院,所行之路虽殊,然所趋之道为一,故离而不为悲也,望君日后克己复礼,进而传承中华优良之美德,寻得真实不惑之人生。<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杨东润<br></div> 尹千硕,祝贺你入读文礼书院,在千人行的这几年时光里,咱们私下里的话并不多,有时也就一两句,如今你也要毕业了,虽然咱们来往很少,但我也和往常一样,心中没有欢愉,只有不舍,愿你进入书院后,可以马上步入学习正轨,开始自己人生中下一阶段的学习,明年再会了,加油!<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田璐铭</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尹千硕,我来中学部一年多了,与你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但不知为何我们的感情却很深,我生病时你的每一声问候,我遇到困难时,你的每一次帮助,我都记在心里永远忘不掉。如今你却要离开千人行,去学问更广的书院。在这里,我送你一句话吧,别让世俗的眼光阻碍你的步伐,别因世俗的眼光而委屈了自己,祝你在文礼书院。过去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赵彦博<br></div> <div>弱者面前多是山,强者面前多是路。祝你永世坚强!<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刘轩硕</div></div><div><br></div>尹千硕,希望你珍惜在文礼的时光,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想象。想象一样,晨起后。山里一切都如被沐浴了一样,潮湿的空气钻入了鼻孔,看着竹礼的绿意,犹如身处世外桃源,不清楚竹礼是否会下雪,如果下雪,那肯定很美,一朵春天的雪花从天上飘落,在温暖的地表,雪花瞬间就消融了,一部分变成了一滩浅浅的水迹。又一部分推出厚厚的积雪。一部分雪消融,另一部分堆积,他们不一定成就了自己,却成就了春天的雪景。我也希望你在文礼书院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要为万世开太平,做一个现代儒商。<div><br>没有人会永远陪着你,成功的彼岸要靠你自己抵达。<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张斌</div></div> 尹千硕,在今年你就要毕业进入文礼书院了,就在去年我们还在一起追忆与七位毕业生的点滴,一年啊,过得真的很快,转眼你你也要去追随他们的脚步了,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再去回忆你的话,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你的笑容,他仿佛已经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之中了。在学校里更多的是把你当做亲弟弟对待,但事实上在班里你的年龄也不算小了,进入文礼书院之后,你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劝学》中讲:“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在书院中要更加努力学习,涵养自己的德行,见贤思齐,时时反观自身,找到自己人生的志向。同时要好好照顾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br><br>千人行的日子我们拉手成舟,共同成长,最后祝愿你在南方面朝大山春暖花开。<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董昕哲</div> 尹千硕,几年的同窗,我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你我心灵间的交流直到永远,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要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是永远的朋友。你我为了理想而历经艰难才走向了成功的路,但愿你还能记得,永远的记得那一段充满着奋斗激情的难忘回忆。加油!<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张俊宸</div> 尹千硕,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要与你分别,我们三个人一起解经的那段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愿你在文礼书院也能继续进德修业。<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刘芙佚</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从解经班开始才算是真正的互相了解吧。这个感性的小孩,憨厚的小伙就要毕业了,你的笑容在我生命中留下烙印,愿时间难抹你的天真,愿上天守护你那份善良,愿在新的环境中坚定自己的方向。</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李月<br></div>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是离别。首先祝福你入读文理书院,作为学姐的我替你感到高兴。把对你的不舍化为满满的祝福,把祝福化作春风,吹落一地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融入我深深的思念。每一天的开怀,每一声的问候,都是我在祝你拥有绚丽多彩,愿你每一天的生活都因你的阳光而温暖,世界因你更美丽!在学业上进德修业,激流勇进!<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吴思远</div> 我还是喜欢叫你硕硕,虽然15年就认识你了,但18年才和你交往,在这两年中有过欢声笑语,有过离别的悲伤,时光好快。如今,离别又是如约而至,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你要和他们重逢了,也许这次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见,希望你在文礼突破自我,成人成才。<div><br>忘旧物,思旧事,脑海之中皆是君墨,犹豫不迟疑,一心向学破迷茫,君离去,西南折带到某年秋风起,你我还如故。<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崔圣杰</div></div> 把我和你比作夜空,你是星星,我是夜空,我们把回忆当作夜空,当做故事。夜幕降临,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我和你初次相见,你的出现给了我光亮。我的世界中有了你,给我带来了光亮,你身上有无数的亮点,照着我身边的黑暗和孤独。如今你要离开这片夜空,要去另外一边夜空,夜空送星星一句话,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才能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的人和事:好的坏的,美好的回忆……祝你在另外一个夜空里,努力修学,净心自在。加油!<div><br>远走高飞,放松心情,静心修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高博</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成就人生,贵在一个“恒”字,立定志向,在纷繁复杂之中坚定不移,在筋疲力竭之余全力以赴,在荆天棘地之路一条道走到黑,黎明之前的黑暗,是脆弱的甚至是虚无的,坚持!胜利的转机就在再坚持一下子!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庚子秋 刘春阳老师</div></div> 我可爱的毕业生们:<br> <br>你们好!每岁九月,别人欢天喜地迎新,我们认真庄严告别。<br> <br>近日为你们与朋友拍照留念,看你们或笑靥如花或自信从容,我内心不自觉升起一种感动。而把镜头拉回几年前一对比,老照片记录着你们初入书院时的无邪模样,幸有底片为证,你们真的有成为更好的少年。<br> <br>这几年在书院,记录了很多书院的美丽瞬间,比如一派萧索的秋天里仍有艳阳当头照耀金黄的叶子,比如晨起时一抹斜阳打在老墙壁,耳畔传来孩子们问早的声音。可是这些啊,都及不上每年毕业季,毕业生们面露笑意捧起经书动人。祝贺你们,以三十万在抱的姿态开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br> <br>你们背过的每一本经典,都不是白白背过的。三十万字的背后,有你们流过的汗与泪,受过的批评与得到的奖赏,以及父母师长的付出,这些都藏着你们的青葱岁月和光明火种。十二本书是一级一级阶梯,为你们日后拾级而上去通往生命中真实的学问打下最好的基础。<br> <br>约莫一百年前,朱光潜先生曾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写道:年轻人太贪容易,太浮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希望读经长大的你们可以懂得,三十万经典既已在抱,还应该在为学为人之路,不贪容易,一门深入,能够耐苦。也殷切的希望,张载先生在横渠四句中所写的读书人的理想,能够在你们手中继续,能够在这个时代发扬光大。<br> <br>最后,记得这句话:保持心里那道光,未来有人可能借助这道光走出黑暗。愿诸君惜取少年时,在最好的光阴里努力向学,不留遗憾。<br>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年9月9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赖笑园</div>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尹千硕同学录《英文圣经选》有感(三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一)老实与大量哪个重要?<br>当尹千硕同学包本背诵完20万中文经典(8本中文经典)时,他拿到第一本英文经典的感受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是激动,但又不敢懈怠吧。当天晚饭后,我就把读英文的安排给孩子讲解了一遍,他很认真听着,偶尔连忙点头,生怕错过什么细节。<br><br>他读了几天,我开始抽查他读书情况,结果这几天跟读的文章,读起来都非常卡,我批评他不用心认真读书,那时他觉得很无辜,就哭了,说:“我是很认真在跟读的,遍数一遍一遍都是记录得非常清楚的。”我问他:“读书时你在意遍数还是文章?”他回答:“遍数……”<br><br>读经时,遍数固然重要,亦或说大量是非常关键的,但有时太在意遍数,则无法真正感受读书之乐趣,读书应着力于“老实”二字,就是老老实实读,读时什么都不想(包括对英文读经的心态),记录遍数时做到自然就好,因为遍数只是辅助我们读书,安排读书的计划及进度。那么“老实”读书自然会带动“大量”读书,而这个“大量”读书带来的遍数是实实在在的,具有“水滴石穿”的功效的,包本背诵英文经典自然水到渠成。<br><br>(二)不是书易背串,而是你的心易串<br>可喜的是,他很快找到这种读书的感觉,并且一段一段背完了,而且每段都是背得清晰,有语调。开始连本背诵时,磨练来了……<br><br>连背时经常串,而且时常是不断强调的地方背串。有一段时间,我也思考了许久,为什么老是背串呢?而且我内心可以感受到对背串已经有一种畏惧心理。又一次背书中,背串了,我停下来跟他说,是这本容易背串,还是你的内心容易串?你有没有集中精力去区分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果不够用心,或者你内心是害怕的,那无论读多少遍,你还是会背串。他听完又回去重新读起来了,不一会儿,我到其旁观察其读书,鼓励他:“你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然后集中精力,用心地多读,多背几次。”那瞬间,他哭了……过会又认真读起书来……<br><br>我心想:是不是我刚才的话讲得太急切了呢?如果是,这不是一个教育者该有的诚意与心态,自己在此还需下工夫提升自己。但这毕竟也是他心性上的一次磨练,现在不提升,以后遇到更关键的问题,可能就会措手不及了。<br><br>(三)让光明点亮光明<br>在第二次录像过程中,录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找他谈话,以下是部分对话总结。<br><br>就像你自己种的小树苗一样,现在拿一个杯子把它罩住,阳光就照不进去,如果你把杯子拿掉,树苗一下就接受到阳光的沐浴。读英文也是一样,恐惧心理就像一个杯子一样罩住你,当你把它拿掉的时候,阳光一下子就照进来了,内心无比光明,坦荡,温暖。当他听到这句话时,潸然泪下,我想此时的眼泪是因感动而流的。<br><br>你的内心这里有一扇门,你要学会把这扇门打开,接受面对困难,让阳光照进来,那么我原本光明的心也顿时被点亮,你愿意把这扇门打开吗?你会哭,是因为你终于找到那扇门了,你自己都很感动,是这样子吗?希望你记住这种感受,再坚强一点点,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你以后可以往这方面多努力一下,无论是英文读经,还是生活中所有的事,都要有这种心态。<br><br>老师记得自己小时候,差不多也像你这个年纪,遇到困难时解决不了,也会哭,后来我学会慢慢接受困难,解决困难,坚强起来。其实你爸爸也是一样的,你感觉他很坚强、勇敢,对吧?你在他身边就有安全感,对吗?你要像你爸爸学习,再坚强一点,再勇敢一点!<br><br>回去再读一读,我们一定可以录得更好的。<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胡文龙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17.07.05</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你学有所成,凯旋归来</div> <br>不知不觉,自己从事读经老师五年有余了......五年以来,我满怀惊喜地迎来一位又一位的新生,也依依不舍地目送了日夜陪伴与教导的老生,他们有的中途离开了,有的正式毕业了。有人说,经历多几次就好了,都一样的!五年来,虽然经历了很多分别,可我不想让自己如此陷溺与麻木,因为我相信每一段师生情,或短暂,或长久,背后都有很多感人与真实的故事,而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是这故事里主角。<br> <br>在老师心中,只要你们一天称呼我为老师,那么我们就有一天的师生关系、一天的师生情谊,同时我也愿意尽我所能来教导你,让你读多一天的经典、与经典有多一天的接触。所以,无论是中途离开的也好、亦或是毕业的学生也好,我都会默默祝福和期待,希望你能继续深入经典,真正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成为一位自觉、自律、自信自强之人。<br> <br>过去一年来,是读经圈里最动荡不安的一年。但愚以为,不管如何动荡不安,我们都要向夫子学习“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精神。能够在动荡之中,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易从道的人,最终才是人生真正的赢家。当我们静下来心来认真思考一番,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现在,亦或是在历史长河的动荡当中,经典之道,总是熠熠生辉,生生不息,亘古不变。正如古人讲:“任凭那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俺那老夫子只管朦胧两眼订六经。”<br> <br>所以离开书院的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经典和人性的信心,对于经典,须解经明德,温故知新,识生命之大体,把握中西文化之框架,在此基础上,再逐日扩充,不断充实自己。如此,也算不辜负父母师长这么多年来含辛茹苦的栽培了,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让自己失望!<br> <br>而完成30万包本背诵,即将入读文礼书院的孩子们,你们经历了重重磨难,可谓“九九八十一难”。从读经到包本,再从包本到一本一本的重包,这当中的酸甜苦辣,老师和你们一同走过,深知当中的不易,每每想起,内心就十分佩服你们。你们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自强不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师希望你们去文礼书院以后,可以继续发扬自己身上这些宝贵的精神,学会自我严格要求,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早日立下永不退转之志,求得真正的学问、真正的道,否则的话,真的是对不起自己啊!<br> <br>当然,你们更需要戒骄戒躁,沉潜用功,这一点对于中途离开书院的孩子们,同样受用。正所谓“天道酬勤”,并不是你去了文礼书院,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将来一定能成人才了,也并不是你不去文礼书院,你就不能成人才。如果你不刻苦用功,到哪里都不行。相反,如果你能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精进不已,老师相信,无论你到了哪里,哪里都属于你自己心目中永恒的文礼书院。<br> <br>今年的离别赠言,似乎又有点苦口婆心了,但这一次,依然是真心实意的祝福。出发吧,少年!老师等你们学有所成,凯旋归来,再为你们把酒欢唱!<br>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庚子秋 胡文龙</div> 尹生泰舜,鲁人也,就学于千人行六年,昔懵懂之孩童,今俨然满腹经纶之少年矣。尹生质朴少言,其貌似愚,而心实敏锐细腻,为文颇见思理。曾与之论人生前途,言愿孝顺父母,光耀门楣,情动于中,瞬间泪下。尹生可谓诚孝者也!<br><br><div><h3>孔子云:“仁者,其言也讱。”<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吕坤云:“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余观尹生,其言讱,其行笃,其情深,固不知其仁,然可谓近仁者也。今当远离,余望尹生葆其本色,努力于学,早成国之栋梁,不负父母师长之殷望也。</span></h3><div><br><p style="text-align: right;"> 吴小东 2020.9.9</p></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叁:新的启程——文礼书院</b></font></h1><h3><br></h3><h3>书院,是中西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大体是由民间设立,供师友相聚,为讲学论道、砥励德业、传习文化、培养人才之所在。曾经,在中国,有如春秋之“洙泗杏坛”,唐宋之“岳麓”、“嵩阳”等诸多书院,代有贤哲,护佑我华族生生不息。在西方,有如古希腊雅典之“逍遥学院”,中世纪建校之“牛津”、“剑桥”以及近当代之“哈佛”、“耶鲁”等私立学院,引领自古希腊至今之学风,其间英杰辈出,影响及于全世界。如今,我们正需要一个以“继承道统”为纲,以“会通中西”为维,立本于东方之胸襟智慧,融汇西学之真知灼见,可以造就当代第一流世界级人才的新型书院。这个书院不只是“中国的”、“现代的”,更是“国际的”、“永恒的”。</h3><div><br></div><div>文礼书院之命名, 盖取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及颜回“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循循善诱”之意。于此忧患与希望并陈之时代,吾人秉持孔颜理想,立志成就一番永恒志业,期待终有一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时代大才出现,承继中西数千年智慧,重铸新一代人类文明,庶几中华民族可以俯仰天地而无愧。</div><div><br></div><div>几千年来,世界几大文明的教育历史和当代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证明,“读经”教育不仅符合教育原理,而且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不仅不过时,而且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不仅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更能为承继中华文化及世界各民族智慧奠定基础。经过十年读经的孩子可以背诵三十万字甚至更多中外文经典,长期浸润于圣贤典籍之中,知书达礼,好学能思,具备了以德慧为本、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潜力。文礼书院即为这些饱读诗书的孩子提供进学深造之所,专力解经论典,充实义理见识,并辅以东西方文、史、哲学,乃至各门学理之研读,期望造就为天下、为时代肩负文化再铸使命之大才。</div><div><br></div> <h3>一个人,或许必需从小开始,就接受包括中、西、印等全人类高度智慧的熏陶,饱饫诗书,经典在抱。到了青少年时期,当他的愤悱之情油然生心之时,需要接受启发——要解经以就其学问之深,博览以拓其见识之广。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扶持他们,栽培他们。这一种成长的空间,我们或许可以依古人的习惯,叫它作“书院”。“文礼书院”正为此一目的而开设。</h3><div><br></div><div>所以,“文礼书院”,不是某一个人的,不是某一学派的。她,是时代的,是民族的;而她,也是永远的,也是全人类的……</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王财贵</div><p style="text-align: right; ">孔元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p> <p style="text-align: left;"></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尹泰舜同学入读文礼书院之学堂推荐函</div><br>尊敬的季谦先生暨文礼书院诸先生:<br> 尹泰舜同学于千人行书院读经近五年,现已完成三十万字中英文经典背诵,申请今年秋季入学文礼书院。<br> 该生心地单纯,性情温和,积极向上。平日尊师敬长,与人为善。读书认真,扎实平稳。于书院读经五年,亲见其从混沌未开之少年逐渐长成为满腹经纶、朴实厚重之学子,实不可多得之文化苗子,令人欣喜。若得入读文礼书院,得先生及诸师诱掖教诲,志道乐学,前途未可限量。<br> 故欣为之介,望批准。<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千人行书院 院长 吴小东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6月28日</div><p></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尹泰舜入学文礼书院家长申请函</div><div><br></div>尊敬的季谦先生和书院的各位老师:<br> 您们好!<br> 今天要为孩子入学文礼写这封申请函,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想是因为对书院向往已久,对先生悲天悯人、胸怀天下的情怀钦佩之至吧。在这里向先生深鞠一躬道一声:您辛苦了!<br>我叫尹孝森,是尹泰舜的父亲,尹泰舜是2004年9月生于青岛。今年虚岁十六,读经已有七年,现就读于北京千人行书院。开始的两年在我们青岛这边一所书院就读,因为当时老实大量读经的风气尚无打开,孩子只包本两本书,后来转至北京千人行书院,至此完成三十万包本,特此申请入读文礼书院。<br>我们家的读经之路是从我对当前体制教育的困惑开始的,也算是困而知之吧。我的困惑是从现在身边的大学生开始的,我没有读过大学,初中毕业我就开始踏入社会了,当时家里条件很清贫,父母为了家庭很操劳,这一切我都历历在目!我当时就告诉自己,要让父母摆脱这种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开始学着做服装生意,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让父母和家庭过上富足一点的生活,这时我已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从漠视教育到开始思考教育,本来以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在完成教育了。可是随着身边亲人邻居的孩子们大学毕业归来后,我对他们的所见所闻,心里开始莫名的担忧和不安,因为我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大学生该有的样子——知书达理、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目光炯炯,对于人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我想是不是我把上大学的孩子想的太完美了。可是又觉得不上大学的孩子身上这些品质也应该具备,这是生而为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果没有,则我们对孩子教育等于失败。当然大学生里肯定有优秀的孩子,只是我不能保证我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优秀孩子里的一个,因为现在的学校风气不是我能够左右的。<br> 尹泰舜这时候在体制上三年级了,开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上学会兴高采烈地出发,可是随着课业的增多、难度的增大,我发现孩子开始拖沓厌学,和别的家庭一样,我们就开始上辅导班。我那时候就反问自己:孩子按照这样教育的路走下去,我这个当父亲的会不会心安?这样走下去对孩子一生有没有真的负责?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生活着,也许是老天眷顾,也许是祖宗关照,也可能是心诚求之,这时候我们生命中第一位贵人出现了。她是多年前认识的朋友李淑霞。她介绍让我看两个视频《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和《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于是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位贵人:王教授!视频看一遍不过瘾,就连看几遍!顿时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天光大亮,不再困惑、心里畅快,不再忐忑。教育就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心安。我决心让尹泰舜当下转学读经,读经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家人的分歧到认同,从书院的选择到不远千里的求学,到孩子现在完成30万的包本,才发现只要心念不变,一路走来,虽有风风雨雨,但总会雨过天晴艳阳高照。<br> 知道了读经教育这条路的高明,但是我自己并没有切身感受。因为我没有读过经典,总觉得这个好,是匏瓜在悬系而不食!每每跟孩子说起读书的好,总是泛泛之词,底气不足!我知道这是因为没有经典充实自己,2014年在送尹泰舜弟弟尹俊皓去千人行书院读书的时候,参加了吴小东老师开办的为期45天的读经教育师资班,来到这里让我真正认识了我生命中的第三位贵人吴小东老师,吴老师的温文尔雅、循循善诱、满腹经纶让我折服,从读经理论到经典对人生的意义,吴老师娓娓道来,点点滴滴渗透到我的心里,读书的状态从开始几天的如坐针毡到后期的混沌入定,法喜充满。我感受到了老实大量读经的真切体悟,读书的幸福不言而喻,我感觉我的生命和从前大不相同,原来做个读书人是这样美好。原来人可以这样活,这应该就是传说中脱胎换骨的感觉吧!真切体会到读经的孩子和家庭是有福气的,真诚感恩生命中的贵人。<br> 因为泰舜妈妈对读经教育理解的不够深刻总是担忧孩子,我们夫妻又共同参加了一期21天的师资班。泰舜妈妈对读经教育心中终于疑虑化解了,这样我们家庭在教育上做到了二人同心,一以贯之。对于孩子走读经教育这条路更是不忧不惧,坚定不移!就在这一年我也包本了生命中第一本经典《学庸论语》。<br> 对于期待孩子入读文礼书院,其实也是期待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没有读经典之前,对于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模模糊糊,其实是因为我对圣贤的人格模模糊糊,读书之后就渐渐明朗了起来。一个能把人性尽其可能全面开发的人,就在接近圣贤人格乃至成就圣贤人格。具备这种人格的人做事自然有担当,待人自然有亲爱,待物自然有怜悯。所谓的“仁义礼智信”与“温良恭俭让”都是一个君子人格内心的自然流露!这样人应该是最幸福的人,在高位播其善于众,在低位不怨天,不忧人,时时刻刻能够做到为人的本分,这种生命何其广大!这才是为人不白活一回,这才是志于道!要成为这种人是不容易的,要有自己的努力,师长的点拨和环境的加持,要做到尽心知命,修身以俟之。这个过程才是人生的真实意义。<br> 都说名师难求,可是我们是何等幸运!从听了季谦先生的儒释道西,良知之教到宋明理学与新儒家,阅读了先生的六五文集才发现先生不是只会宣导读经。生命清明广大的师者原来就在眼前,在我的心中,您就是当代圣贤。能听到先生的谆谆教诲是今生难得的幸遇。今年尹泰舜完成了30万的基础包本,也到了解经的年龄,望季谦先生能够收留!尹泰舜不是很聪明伶俐的孩子,只能算是品性善良老实的孩子,恳请先生准许尹泰舜入读文礼书院,早日开启孩子的人生慧命,让他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成为能够为人类的文化担当奉献绵薄之力的人!<br> 望请先生考核恩准! <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尹泰舜父母 尹孝森(父)</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孙双玲(母)</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敬上</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6月28日</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文礼书院院长致新生函</span></p><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各位即将进入文礼书院的学员:</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恭喜你经审核通过,录取为文礼书院学员。</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所理想的文礼书院,是一个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以高尚品德为根宗,以博通学问为辅佐。只有立志要让自己成为人才的人,才需要进这个书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人才,是需要长期刻苦的淬炼,才能有一点希望的。如果没有坚贞的志气,或不堪艰苦,或不能持久,是不能成就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诸君或约十五之龄,或已超过十五,宜是立志之时。有志者,应是可以自勉自励自修自学的。故本书院唯提供治学之方法与读书之环境,由学员自勉自励自修自学。诸君必先平日能自励自修,乃能长期与同学相观以善,相摩有得。若未能自勉自学,遇难即退,尚需人鞭策督察者,则不得谓之有志,请止勿来。</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吾人推广读经,有读经班,有私塾,有假期密集班等各种形式。在私塾与密集班,其读书时间多而休息时间少,已经有人讥为监狱,今者文礼书院之要求,尤其严苛,起居与学习,皆须谨慎勤奋,不容稍有放纵颓惰,神情与态度,皆须宽厚和祥,不容稍有克伐怠傲,否则,即请退学。</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性情刚狠者,其外在似坚强,实因内在干枯,故好辩好斗,争强争胜,书院无需此等人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性情执拗者,其外在似隐重,实因内在滞塞,故坚持己见,既骄且吝,书院无需此等人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性情怯弱者,其外在似谦和,实因内在惶惑,故忧郁自怜,患得患失,书院无需此等人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自天纵圣人以下,人固非生知安行者,故若有性情之偏,习气之杂,不畏也,唯畏其不自觉尔不改过尔。书院之轨范与学习,即欲人人自勉于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变化气质,明澈性灵,跻乎中正平和也。</span></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 诸生有幸数载读经,积诵数之功夫,具进修之潜力,此皆父母师长所赐,恩德之大,山高海深,方今将进书院,宜向父母师长表达感激之意,并立不退必成之志,以慰其切盼之深心也。</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吾愿书院之同学,既来之后,师友一堂,相互挟持,皆能乐观进取,志学向道,温恭达礼,与人为善,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日不足而月有余,月不足而年有余,数年之后,纵不成大才,亦居家孝弟之好子弟,处世忠信之好国民也。</p><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谨祝愿之。</span></p><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文礼书院 院长 王财贵白</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五六七年八月三十日</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