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艺术语言”——让沟通为你的教学助力

小学新教师2班

<p>  “论学生管理之法,取家校沟通之经。”为使新教师们能够更科学地处理学生事件,更高效地与家长沟通,2020年9月5日,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郑国强老师向萧山区2020年新入职教师们开展了名为“‘学生事件处理’与‘家校沟通’的科学与艺术”的主题系列讲座。</p> <p>  上午,郑国强老师主要针对“学生事件处理”这一主题来进行讲座。首先,郑国强老师向新教师们阐述了学生事件处理的四大步骤;其次,郑国强老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案例分别向我们说明了学生问题的五大诊断方法以及学生常见的七大问题类型,并向我们分享了优秀班主任的参赛视频,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p> <p>  另外,郑国强老师还向新教师们讲述了两则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第一则小故事提醒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教书”,而在于“教育孩童”。第二则小故事则告诉我们“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旨在强调教师们要多了解、多观察、多思考,每一个孩子总会有适合他的教育方法。</p> <p>  “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还要学会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下午,郑国强老师以“家校沟通”为主题,从“沟通前的准备”、“沟通的科学与艺术”以及“沟通后的总结与反思”三大方面开展讲座。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来时,面对家长难免会有些紧张和害怕。郑国强老师的这一讲座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让新教师们掌握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能够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地与家长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p> <p>  之后,教师发展学院俞红丽老师开展了一年级新班主任专题培训,为老师们答疑解惑。</p> <p>以下是小学新教师2班部分学员反思:</p> 学员反思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如何科学?如何艺术?看到今天的专家讲题“学生事件处理的科学与艺术”后我如是想:在学生事件的处理中,做法要科学,语言需艺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生的问题往往层出不穷,在开学一周后,我也深有体会。班级中有同学学习积极性比较差,有厌学的情绪。从同学和其家长那里了解了情况后,与这位学生进行了第一次约谈。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不经意的小事可能会对他造成困扰。全面地去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科学地处理问题。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每一个问题都会有适合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孩子都会有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我以为,语言的艺术也是需要我不断地去学习探索的。人的情感是微妙而瞬息万变的,美好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往往在与学生或是家长沟通的时候,他的情绪与想法也会随着美好的语言而发生质的变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美好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科学的方法,离不开艺术的语言,更重要的还是我们从心而发地对学生的爱心。</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实验小学:高袁&nbsp;</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开学已过去一周,在这个疲惫的周六有幸听到郑国强老师的两场关于学生事件处理和家校沟通的讲座,真的是如沐甘霖,连着身心都轻快了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生事件处理四步骤、学生常见问题类型表、教师处理学生事件的立场、学生行为背后的多种可能原因,以及家校沟通前要做什么、沟通时要注意什么、沟通后要注意什么等等内容,可谓是干货满满。虽然我是个副班主任兼副科老师,但这些珍贵的经验、恳切的叮咛,对一切教育教学都会有莫大的帮助。只有真实地了解孩子,做好家校沟通,才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不慌不忙,走得越来愈有味道。我定当不断专研,借鉴前辈的经验并摸索出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艺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都小学:马霞飞</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郑老师与我们分享的家校沟通的科学与艺术,其中共情原则让我十分受用。作为老师,当家长来反映困惑时,要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与家长一起来为孩子找到发展的方向、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是孩子的老师,是家长的指导者,也是家长的盟友,与家长平等的、相互理解的沟通,才能够更好的形成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临浦三小:孙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每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父母都会寄予孩子不一样的期望,所以他们会拼尽全力引导孩子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慢慢会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慢慢脱离家长给他们预设的“轨道”。事实上,孩子并不是家长和老师的傀儡,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他们就像一粒被父母和老师赋予希望的种子,他们要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然后在这片土壤上播种,灌溉,施肥。这过程需要父母的悉心教养,学校的精心培育,双管齐下,从而唤起孩子生命力的觉醒,赋予他们丰富多彩的别样人生。</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靖江一小:叶淑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听了郑教授的讲座,我觉得还可以有更多的话题跟家长沟通交流。比如就家长最关心的学习话题,可以进行展开交流。教师适时地给一些建议,都会让家长很感激很受用。今后如果遇到关于孩子学习的情况需要沟通,我会首先安抚家长的情绪;其次,再给出一些学习建议,强调孩子的学习不仅是在学校,家里父母的督促、辅导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家长对孩子学习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不仅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也能增加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减轻负担。作为一名新教师,处理学生、家长的问题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今天这场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化解了我心头的许多疑问,为我今后在家校沟通、学生管理问题上规划了一个大方向,短短一天我感觉时间飞逝,希望教师发展学院有机会再给我们安排这样的讲座,让我们多多学习!</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阳小学:段瑜</span></p><p><br></p> <p>美篇制作:高袁</p><p>文字供稿:吴梦婕</p><p>图片供稿:陈佳佳 傅晨怡</p><p>推送审核:俞梦娜 毛宁慧</p>

家长

沟通

学生

老师

教师

孩子

郑国强

事件处理

家校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