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次到过的木渎古镇

木鱼

<p>  木渎,江南著名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名香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城西五公里的太湖之滨,灵岩山麓。</p><p>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设吴县,木渎隶吴县。王莽新朝,木渎属泰德县,其后木渎均为吴县,汉、唐时代苏州吴郡经数度互改,但木渎属吴县辖地。木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称之为“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美誉。</p><p> </p> <p>  相传春枕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上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吴王对美女宠爱有加为取得西施的喜悦,在秀美的灵岩山顶建造了“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极其浩大。“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p> <p>  2005年9月,木渎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名化名镇。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产生过泥塑名家袁遇昌、银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陆子冈、绣圣沈寿等名家高手,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家级收藏的珍品。</p><p> 木渎古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清代《姑苏繁华图》描写木渎景致占一半,明清时代镇上有私家园林30余处,享有“园林之镇”的美称。</p> <p>  沿着古镇山塘街逍迤逦而行,细细观赏古镇的风貌和韵味。山塘街在清朝时是相当繁华热闹的古街,有杭州人开的杂货,扬州人的官盐,苏州人的绸缎等,现在有的店铺里炸臭豆腐香味,飘过来气味闻闻臭吃吃香,使游人驻足购买品赏,好一派浓厚的古镇市井味,使人留连往返。</p> <p>  山塘街上的严家花园,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园内建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p><p>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重茸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故称“严家花园”。</p> <p>  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经历二百多年,花园仍保存着名园风范,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p><p> 严家花园怡宾厅內的花轿,虽年数已久,但仍保存完好。花轿由六百五十块银杏木雕花块拼接而成,全部用木榫御接,轿身镂雕吉祥图案,四周镶嵌的玻璃上配有吉祥彩绘图文。</p> <p>  严家花园内亭台楼阁设计巧妙,错落有致,体现了江南庭园独有的风韵。</p> <p>  尚贤堂是严家花园的大厅,由1999年将东山镇上湾村的一座明代大厅移建而来。尚贤堂为抬梁式四架结构,明间的根金柱均为楠木,故又叫楠木厅。</p><p> 大厅内开间大,屋架高,气势庄重恢宏。尚贤堂的堂匾由当代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沈鹏所题。大门上的一幅对联“江南古镇园林第一,天下名人鸿爪无双”是对木渎古镇严家花园的写照。</p> <p>  离严家花园二百余米的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它门对香溪,背靠灵岩。</p><p> 当年,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偏幸木渎。乾隆十六年春天,乾隆皇帝首次南巡,龙舟过运河,折入西施沐浴后香名远扬的香溪,在河埠停泊,虹饮山房最先映入了乾隆的眼帘。</p><p> </p> <p>  “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乾隆皇帝一见虹饮山房就喜欢上了,后来五下江南虹饮山房是必游之地。</p><p> 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山隐园两座明代园林联接而成,它颇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p><p> 虹饮山房当年安顿了乾隆随从刘墉、和坤、纪晓岚也曾数次下榻于此,那个大名鼎鼎的刘墉就曾两次和落弟秀才徐士元诗歌唱和。因此,民间称虹饮山房为“乾隆行宫”。</p> <p>  虹饮山房内的戏园子,戏园子为双层,前面是宽阔的青石广场。虹饮山房主人徐士元每当逢年过节都请戏班子来戏台唱戏,乾隆南下江南时,徐士元特邀请乾隆皇帝看戏、品味、用膳、游园。现代诗人刁节木诗赞:“</p><p> 虹饮山房稀世珍,</p><p> 乾隆皇帝屡光临。</p><p> 游园看戏品茶道,</p><p> 赏月吟诗到夜深。”</p> <p>  古镇上永安桥,明弘治十年(1497年)由水利河道工部郎中傅潮所建。是一座花岗岩垒砌而成的单孔石拱桥,全长13.7米、面宽2.2米、桥堍宽2.4米、离水面4.8米,拱呈圆弧形,作分节并列砌置。王少牧有诗咏之:“</p><p> 永安桥上说长安,</p><p> 人自扬镳各往还。</p><p> 折柳应歌三叠曲,</p><p> 烟波浩渺忆乡关。”</p> <p>  木渎古镇的香溪河,相传当年美女西施在“馆娃宫”中每日用香料沐浴,这些水流入山下胥江河中,日久脂留不退,滿河生香,后人为纪念西施取名为香溪。</p><p> 现在,香溪河成一大景观,设有游船码头,河中有舟供游客观赏古镇风貌。</p> <p>  明月古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现寺院由1993年所重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