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琦述职报告 <p> 2019年10月28日,“淄博市第四批第一村医工作总结暨第五批第一村医派驻启动会”顺利召开,我幸运的成为第五批第一村医大家庭中的一员,我的第一村医生活就此开启。</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时间过得飞快,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抗击疫情的巨大胜利的同时,七个月的第五批第一村医生派驻工作也转眼结束,带着对这一方热土的深深眷恋,对村里乡亲们的不舍,向我们医院,我们淄博市卫生健康委申请,继续扎根在峨庄这片热土,全身心的投入到派驻村,覆盖村,以及峨庄卫生院的健康扶贫工作中去。</span></p><p><br></p> <p> 2020年4月28日,我光荣的成为第六批第一村医中的一员,派驻村是东东峪村,同时覆盖西东峪村和西岛坪村,三个村子共有村民836户,人口2306人,其中贫困人口475人。三个村以留守老人为主,老年人健康知识匮乏,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很多,对疾病预防治疗普遍不够重视,影响着大家的健康。有了第五批第一村医工作经验的积累,村委领导们的支持和村医的积极配合,我很快就没有了陌生感,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四个月的时间下来,走遍了三个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村里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孤寡老人的信息都记在心里,哪一位老人需要查查体,哪一位乡亲需要带点药,谁的药物刚刚调整,需要检查一下,都认认真真,密密麻麻的记在本子上,回到卫生院就再核查一遍,不能掉下一件事,不能落下一个人。四个月的时间,一刻不停的入户为贫困户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给有智能手机的乡亲们关注健康淄博公众号,加入到村里的微信群,和大家分享健康小常识,在我们淄矿医院领导带队下,来到村子里开展义诊,参与我们峨庄卫生院的健康扶贫巡诊,反复入户家庭医生签约,帮着乡亲们办理慢性病,修路期间开车运送乡亲们……</p> <p> 工作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工作方法都要一天一天的改进——刚刚来到村子里,由于对村里工作的不熟悉,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乡亲们的健康保障,通过一家一家的走,一户一户的串,与乡亲们越来越熟悉了之后,发现大家需要的不单单是保健,于是,我就改变了工作思路,在给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顺便解决大家面临的实实在在的困难。</p> <p> 西东峪村的大娘,腰椎间盘突出,两条腿疼的厉害,玉米叶弄的太多,我就用脚多踩两下子,捆扎起来;西岛坪村的大叔,三轮车困住了,我们就一个推,一个拉,转转悠悠的走出来;这个村六十多岁的大姨因为修路,回不来淄川了,就给我打电话,我们一起回家去;那个村九十多岁的奶奶赶大集,路上太累太累,实在走不动了,我就陪着奶奶休息休息,电动车把她驮着回到家;这里的大爷,晚上六点多了,冒着大雨要步行好几公里给大娘买药去,我就赶紧把他扶上车,一路直达卫生院;那里的大娘冒着大雨中剥杏仁,我就给她撑着伞,提着桶;八十多岁的大娘需要推磨了,我就立马上手;九十多岁的奶奶需要洗菜了,我就赶快提水……我就是要做到,在乡亲们心里,不管是健康问题还是什么困难,有事就会想到我,我也慢慢享受着乡亲们开口闭口就是“贴心的小张大夫是个万事通”。</p><p><br></p> <p> 像爷爷这样的,九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村子里很多很多,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干活,有的是老两口在家,有的是自己在家,年龄大了,健康意识不太强,我就想着,把这些乡亲们分成一类,他们一般从早到晚都在家,我就先走几家年轻一点的乡亲,等着年轻一点的,去干农活了,来到老爷爷,老奶奶家里,隔三差五的给大家检查检查身体,拾掇拾掇家里。老年人年纪大了,心里很孤独,又有很强烈的自尊心,怕给我添麻烦,怕身上有股味,我就和老爷爷老奶奶一样,坐在大树下,坐在石头上,坐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端着茶碗,喝着茶水,听着他们讲着年轻时候的故事,排解老人的孤独。</p> <p> 像大爷这样,年龄也不是很大,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身体看着也算硬朗,但是有点脑梗塞,脑萎缩之类的疾病的,我就把重点放在他们的身体上——经常来看看他们血压高不高,有没有按时吃药,精神状态好不好……有时候大家记性不太好,我就联系我们医院心脑血管科的专家,尽量把药减到最少,把吃药的次数减到最少,把吃药的时间尽可能的放在一起,把他们吃的药物拿出来放好,把他们还不需要吃的药物收起来,不能有混淆,本子上记着,药物吃的差不多了,抓紧过去看一看,提前拿出来放好。他们有时候记忆不是那么好,时间长了也就不用他们记着我的名字了,只要说到有个穿“蓝马甲”的小大夫,他们就能想起来。</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有些更加年轻一点点,或者身体好一点,往往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力军,大家往往要出去干活,上农田里去种庄稼,摘花椒,到山地里面去割草,去山坡上放羊,我的工作地点也就不是那么很确定了——屋子里,院子中,乡间田地,街头巷尾……老百姓走到哪里了,我的脚步也就跟到哪里。我也要把第四批优秀第一村医韩萍主任“走到哪里,健康就带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带到峨庄去。</p><p><br></p> <p> 西岛坪村将近九十岁的大爷,字写的一流,在这片田地里给我讲述着,有种喜悦叫做收获。</p> <p> 天气并没有那么热,大姐还是一阵一阵的大汗淋漓,陪着她抹一抹,涂一涂,希望早点下班回去休息休息。</p> <p> 大爷的胳膊被缝合了二十五针,还有一个骨盆骨折,实在来不了医院,我就和家庭医生团队,秋莹主任服务到家里。天热倒是不热,汗水还是顺着手套边缘,沿着胳膊往下流。顺利拆线完毕,给大爷看看检查报告单,大娘拉着我们不让走:“你大爷摔的这个样子,又不能下床,要不是你们来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大娘哽咽着,非要留下我们来吃饭,我随口就答应了下来,下次一定来吃饭,我收下的是大娘的一片心意……</p><p> 大娘一直送我们到大公路,人已经很小很小了,能看到的,只有大娘一直招着的手……</p> <p> 群众工作无小事,健康扶贫是大事。工作不敢有一丝怠慢,每天早上只想着上班还能再早一点,每天晚上只想到还能多走两家。每天都在努力做到让乡亲们由满意到感动,却每天都被乡亲们感动着——热心肠的大娘,无论距离远近,不管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只要需要她带着去老百姓家里,从来没有推脱过。今天也帮着大娘一次,陪着山里摘杏去。</p> <p> 每次见到老革命,心情很激动,我都记不清楚以前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不是准确,大娘已经八十四岁,精神矍铄,大娘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已经很久很久了,提到大娘入党的事,那是更加久远――六十一年的党龄,早在一九五九年的时候已经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的资深老前辈。大娘每次都是和我开玩笑,今天说话却有点一本正经:“小张大夫,你就和我孙子差不多,你很优秀呀,你的基层路线走的不错,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秀作风呀。”大娘开始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不容易,今天一激动,就给我唱了三首歌:每次都必须唱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八集团军真是好,吃的是煎饼,睡的是干草。还有一首歌,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因为唱歌之前被大娘问了个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的两个维护是什么?”我也记住过这两个维护,但是说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准确,没想到老前辈一字不差的说了出来。以后一定要经常来到村子里,好好接受老师的党性教育。</p> <p> 常在河边走,有时候也湿了鞋子。每次都扭伤右脚,动不动就几十天不能下地,最长的一次十个月不敢活动。这次也没有例外,还是右脚……我强忍着疼痛,艰难的走访完毕。回到家里,冰水泡了整整一个晚上……你只管努力,总有人看到你的付出,上帝总会替你安排——大伟科长,莎莎科长跑了一百多公里来慰问。刘辉主任亲自配好的中草药开车送来……大家的关怀和帮助下终于,这次伤情没有前几次那么严重,我的心里默念着,幸好没有耽误我的第一村医工作。</p> <p> 有了付出就有收获。医务科孙科长带领我院专家来到我的派驻村义诊,乡亲们的中草药,水果,蔬菜,豆浆……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p> <p> 回头看看前面优秀的第一村医代表,聿涛主任舍下两个年龄尚幼的孩子,生病在家的父亲,为了多转几家,为了多走两户,村子里一住就是半个月,每天走在山路上,一个多月磨破一双鞋,这种以村为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每次都会激励着我更加步伐坚定的走向前。</p><p> “我们进山虽然不容易,但山区的乡亲们出去一趟更是难上加难。”不亲自经历了,真不知道有多么艰难。张伟主任来到山村的这一年,百年不遇的台风力奇马将道路冲毁,他就步行帮着乡亲们转移;比SARS更为严重的新冠肺炎席卷,他就挨家挨户的走访送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p><p> “小孙啊,你是个好大夫,你就像我亲孙女儿一样对待我,我舍不得你,你可得常来啊!”孙瑶主任深入田间地头、走乡串户,利用周边大集、村委广播喇叭通俗易懂的语言广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她来到村子里,沉下心,扑下身,亲人一样的对待老百姓,得到的同样是乡亲们亲人一样的爱。</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派驻到村子里和乡亲们接触时间长了,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改变,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付出的同时会感受到村民浓浓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正是我们“第一村医”追求的目标。</span></p> <p> 第一村医这段旅程很短很短,健康扶贫的道路很长很长。天太热了,可以戴上个遮阳帽;雨太大了,鞋子湿透,可以脱下袜子洗一洗,挽起裤脚,淌水走过;路被堵了,可以绕过去,可以爬过去,也可以钻过去;天太晚了,可以吃口食堂,也可以吃个泡面……</p><p> 我知道,这些小问题对我们第一村医来说从来都不是个什么困难,健康扶贫的路上,你阻挡不了我们奋勇向前。</p> <p> 脱贫攻坚半年考核各级验收每天都在村子里,这就是我们第六批第一村医最重要的事,接下来,9月份脱贫攻坚即将迎来全面验收,我将深入到最需要的老百姓那里,真心实意的从老百姓的角度想一想,静下心来听老百姓说一说,用心把事做到乡亲们的心坎上。</p>